揭开针灸背后隐藏的大秘密
针法自然,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粗守形,上守神,阳光那小子扎针的时候别人喊他都听不见 针刺时如果你能够把针当作你,病人是你深爱的某个人。你跟她在一起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就是做出气化反应的前提,内心宁静,无私无欲,一切的得失无从谈起。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归根曰静,人的根本是什么???生存权,吃喝拉撒睡。着眼于人的根本,多多关注吃拉撒睡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健康问题,,这个就叫静,叫做生活恬淡、宁静,无所欲。吃喝什么都香,不挑食,不多吃不少吃,维持就好,舒适就好;拉撒想有就有,不多不少;倒头能睡,醒来精神百倍,充满活力。。。(对于医生来说,什么是静??就是一心一意将病治好,不会去想赚钱的事,不会去想好处的事,不会去麻烦病人办事。。。。) 静曰复命,追求宁静无太多欲望的生活,当然恢复了生命的本来面目,看看其他动物吧,生活的目的,真的是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这也就是复命曰常。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知常曰明,知道了这个常识,就是明白事理。 知常容,,知道这个规律,就能达到容纳万物,替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因为,万物都有生存权,也都要生存权,自己就不要向外追求的太多 容乃公,海纳百川,当然有包容天下的胸襟,,老天一视同仁,不管你是皇帝百姓,老虎山羊,山川河流,它一样的刮风下雨。。。 揭开针灸背后隐藏的大秘密
谈太溪针灸的法则“通、调、化” 调,就是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不少人认为自己针了某个穴位,用了某些很酷很炫的手法就有调气血调脏腑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的针灸并没有真正启动经络系统。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只有通过肢节启动了经络,有了经络的感应,激发了经气,才能通过经络去调节脏腑,调和气血。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完全可以通过针去“调”了。 气化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往往有了气化反应,针灸效果就如此强大呢?甚至针灸都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呢? 化,是针灸里高层次的方法,甚至已经超越了针灸本身的范畴,更加贴近生命的本源。当你有一天明白了,也能做到了,针任何一个穴位其实都是一样的,那你就真正明白了针灸的真谛。 还要讲具体穴位吗?哪个经阳气最盛?怎样才能调动阳气?针刺、刺血都可以了。这个自己思考去。我根本也不是针对这些什么瘤、包块来治疗,也从来不做化瘤针法,这些病我大多是从针灸调理体质入手。
(网友水墨中医回李太溪先生: “虚针以候气,候之以别气,别之以调气,调之以平气。”此20字是针刺治病的始终。人有肥瘦,阴阳二十五人,气有逆顺滑涩真客,血有清浊枯荣,逆顺有缓急,滑涩有大小,真客有多态,清浊有多少,枯荣有轻重。对此,针者怎样候?,怎样别?,怎样调?,怎样来知平?这一切最后都要从“习针”的功夫中来。习针的功夫熟稔后,针者可以不凭脉,不望色,虚针以候,病家气机生态已了如指掌矣。候气当清静无为,别气当细致审慎,调气如若有所得,平气需各归其乡。 《标幽赋》: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我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是倒过来的,让学生针刺做到学校里学的不得气,就是“闲处幽堂深邃”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太溪针灸里的得气,如果一针刺就做到了“鱼吞钩饵”,做到了“酸麻胀重”那就不是得气了,是我判断没有得气的金标准。 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结语: 1意识是物质的,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收到的电波一样。医者注入意识,也就是给病者注入物质、能量。 2针灸是对人体的破坏,人的气可以同时在多个区域运行,将破坏的穴位修复好,同时也会修复与之相应的内脏或经络。 3得气表明患者的经络与气血通透性强,人体循环好,正气较好。 4有的人身体里到处都堵塞住了,针灸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是,不代表针炙没有起作用。只不过是作用比较慢。要想快点,必须配合姜附桂等大热的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