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信息:冯晨,陈舒,白彩全.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历史根源:制度差异、儒家文化传播与国家能力塑造[J].经济研究,2019,54(05):146-163. 推荐理由: 本文研究视角独特,样本选取巧妙,利用中国西南地区曾存在的土司制度与郡县制并存现象,构建天然的“制度对照组”,揭示出国家能力对人力资本的长期影响,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制度对现代发展的深远烙印。相比其他相关研究,这种历史实验的设计富有创新性,利用历史自然实验突破传统研究中因果识别难题。本文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计量史学论文,作者手工搜集大量历史数据(如《四川通志》中的脱离中央王朝集权统治的时间长度、各县境内山川河流数量、盐税、粮仓等),将数据挖掘和计量史学方法结合,为历史经济研究提供范例。 具体内容方面,作者不仅关注了制度本身对人力资本的直接影响,还深入探讨儒家文化传播与政府能力塑造这两条重要传导机制。论文通过构造多个文化和政治指标,如“忠义人数”、“外来与本地政治精英分布”等(更多变量详见原文),实证展现出制度对地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路径。论文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值得回味。 Abstract 01 引言 国家能力与历史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制度差异下的国家能力对地区长期发展的不同影响主要通过地区稳定性繁荣、文化观念塑造、正式制度规范以及官员选拔与精英培养等四类机制所实施。另外,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与收入的影响存在争议,其作用在微观与宏观层面呈现复杂性,且受多重因素影响。尽管有关国家能力与人力资本各自的相关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国家能力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作用仍属研究盲区,人力资本培养对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国家能力的系统性差异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果识别困境: (1)数据可得性。研究国家能力与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因果关系需长时段追踪数据,但历史数据残缺为研究带来挑战。 (2)识别干扰。难以将国家能力差异进行系统性剥离,单一国家内部通常制度趋同,而进行跨国回归无法保证控制条件相似性,易产生潜在偏误。 识别策略 02 (一)制度对比的天然实验场:土司制度 1. 川东郡县制:川东地区自周秦以来便进入中原王朝势力管控范围之内,自战国秦司马错、张仪入蜀伊始,以成都作为区域中心,联动周边南充、广元等地都具有超过两千年郡县制管辖历史。 2.川西土司制:中央授权世袭土司自治,对所辖地区的官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任命权与征税权,属于典型的地方割据势力。 (二)控制变量优势 同省域内陆理临近(四川东西部),共享气候、文化基底,可避免跨国研究中的异质性干扰。 (三)识别策略有效性 1. 历史制度“纯净性”:川西土司制源于地理阻隔,中央王朝势力难以完全企及,非人为选择结果。四川省具有长期的分权治理历史(羁縻制→土司制),具有制度演化的连续性,样本较为“纯净”,未受到其他混杂因素干扰。 2. 样本“合适性”:在土司制走向成熟的同时,制度差异下中央政府所提供的国家能力差距也日益明显,因此,在其他因素相似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样本实现国家能力与长期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因果推断。 03 研究方法 (一)模型设定 1. 现代人力资本水平来自2008 年的《四川统计年鉴》。 2. 核心解释变量“脱离中央王朝集权统治的时间长度”来自《四川通 志》、百度百科与维基百科,本文查询到各个县(区)脱离中原管控的历史年限,并找到了其有关改土归流的历史年限,以二者差值来反映各县(区)割据历史年限。 3. 控制变量与人口数据来自《四川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04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随着地方势力割据年限的提高,当地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将会在长期中显著降低。不论是土司制或是羁縻制,其都会对当地的长期人力资本积累造成不利影响。样本独立割据程度越大,其人力资本长期积累的滞后性也将更加明显。 (二)遗漏变量问题 本节在控制地理地貌特征、自然灾害、民族多样性与民族政策、历史性经济社会差异后,土司制对于现代人力资本培养的抑制作用依然显著成立。 (三)机制分析 1. 从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看,土司制地区作为西南边陲典型的割据势力地区,不受中央集权与儒学思想控制,同时部分土司制地区也以警惕态度对待儒家文化的蔓延;儒家文化发展程度对于该地区历史人力资本水平都具有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儒家文化传播下的人力资本优势具有代际传承性,因而土司制地区在人力资本的长期培养上存在劣势。 2. 从政府能力塑造看,在土司制地区,中央王朝在地方所展现的政府能力普遍会受到显著抑制作用,土司制并不利于中央政府能力的建设与政治精英下放,而不论是外来政治精英还是本地政治精英,政治精英下放能够显著促进当地的长期人力资本积累,因此政府能力的塑造也是解释人力资本在历史发展中分流的重要影响机制。 ![]() 1. 借助县志与《四川通志》,以各县(区)在历史中势力更迭次数作为土司制虚拟变量的工具变量; 2. 反事实与随机抽样:建立反事实框架以随机样本抽取的方式对其“是否属于土司”进行赋值; 3. 剔除高考加分政策影响; 4. 剔除拥有重点中学的县(区)样本:根据《四川省志·教育志》所公布的各县(区)重点中学名单,剔除掉拥有重点中学的样本并重新回归; 5. 剔除农民起义的影响:基于《四川省志·大事记述》,剔除农民起义所攻陷并曾与清军展开激战的县(区)样本; 6. 替换土司变量:利用测绘工具在土司与非土司地区之间绘出二者分界线,同时测算了分界线两侧各县(区)到该分界线的最短垂直距离作为土司制的替代变量。 结论建议 05 1. 土司制度能够显著阻碍长期以来的人力资本培育,而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割据自治时间的增加也在逐步加强。 2. 相比于土司制地区而言,郡县制下的儒家文化传承与历史教育优势作为直接影响机制,能够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的长期培育。 3. 政府能力的塑造同样会对当地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集权制下政治精英的下放与统一的地方治理模式为促进人力资本培育提供了合理的逻辑解释。 (二)研究建议 1. 促进国家能力提升,增强政府威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是发展中国教育乃至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保障。 2. 在促进中国经济、教育全面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应加强区域间增长的协调与平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逐步形成人力资本培养新格局。 声明: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以及推文作者的评论观点,并不代表香樟经济中文库公众号平台的观点。 ![]() 香樟经济中文库 本期小编:孙毓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