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当你经历多了,就会发现,真正限制你发展的,不是你有没有努力、能不能干,而是领导是否赏识和重用你

 地瓜5gbq29yd5l 2025-05-02

你加班到深夜,方案改了十八遍,业绩冲到部门第一,可升职加薪的名单里,偏偏没有你。

你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还不够拼命?

《资治通鉴》翻了一千多年,讲透了一个扎心的事实:职场上,努力和能力只是入场券,真正决定你走多远的,是领导愿不愿意拉你一把。

才华横溢却无人问津的能臣,比比皆是;能力平平却步步高升的庸才,也不少见。

历史从不骗人,它只是冷笑着重复同样的剧本。

Image

01 领导若无心,才华终成废铁

《资治通鉴》里有个叫李泌的奇才,七岁就被唐玄宗夸“神童”,后来辅佐三代皇帝,出谋划策、力挽狂澜。

可你猜怎么着?他一生三起三落,每次被贬,都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皇帝觉得他“太聪明”,怕驾驭不住。

这像不像职场里某些领导的心态?“你太能干,显得我多余;你太耀眼,衬得我黯淡。”

于是,你再拼命,也不过是领导眼里的一枚棋子,用的时候顺手,不用的时候弃如敝履。

历史从不缺怀才不遇的人。屈原投江,贾谊早逝,李白放浪形骸,苏轼贬谪天涯……

他们的悲剧,从来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没遇上肯托举他们的领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领导若装睡,你再嘶鸣也是徒劳。

02 赢得信任,比证明能力更重要

《资治通鉴》里有个经典案例:汉武帝时期的霍光,论才干,比不过桑弘羊;论谋略,比不上主父偃。

可最后,他成了托孤重臣,权倾朝野。为什么?

因为他深谙一个道理:领导要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放心的。

汉武帝晚年多疑,连亲儿子都信不过,唯独对霍光言听计从。

霍光靠什么?不是靠炫技,而是靠“稳”——该说话时一句不少,不该说话时一字不多。

领导的心思,他摸得透;领导的忌讳,他绝不碰。

职场里多少人栽在这上面?能力超群,却总在领导雷区蹦迪;业绩亮眼,却管不住嘴,把功劳全揽自己身上。

领导提拔人,看的不是你能干多少活,而是你能让他睡多少安稳觉。

能力决定你能否上场,信任决定你能站多久。

03 若无伯乐,请做自己的摆渡人

《资治通鉴》里还有个狠人——郭子仪。

安史之乱时,他力挽狂澜,可皇帝忌惮他功高震主,几次想弄死他。

换别人,早撂挑子不干了,可郭子仪硬是活成了“职场不死鸟”。

他的生存哲学很简单:领导不赏识,那就自己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皇帝猜忌他,他就主动交兵权;同僚排挤他,他就低调做人。

最后,朝廷发现——离了他,真不行。

职场里,很多人总在等伯乐,可伯乐凭什么非得相中你?

与其抱怨领导眼瞎,不如让自己成为那个“没你不行”的人。

如果暂时没机会,就蛰伏修炼;如果环境太差,就另寻出路。

历史从不善待怨天尤人者,但总会给狠人留一条生路。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奔跑,没有伯乐的千里马,得学会自己找草原。

写在最后

《资治通鉴》读多了,你会发现——职场如官场,成败从来不只靠努力。

有人一生郁郁不得志,有人平步青云全靠贵人提携。

但历史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既懂得借势,也耐得住寂寞。

领导不赏识,未必是你的问题;可若因此放弃成长,那一定是你的损失。

所以,别问“为什么不是我”,而要问——“如果一直没伯乐,我还能怎么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