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0年初中语文教材(北师大版第14册),唱响中苏友好赞歌

 中学生读写 2025-05-03 发布于山东
我们将与大家回顾1960至今的语文教材,以册为单位,回顾目录,重读旧文。其中,1960年代的主要回顾两套:北师大版和北京版中学教材。本栏目所有文章,将收在合集“#老课文”中(点击链接查看)。
今天与大家回顾1960年的九年一贯制语文教材第14册(相当于现在的七年级下册),这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使用这版教材的同学,如今都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了。
一、单元目录
这一册共8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教育学生向领袖学习,第二单元关于三面红旗的教育,第三单元主题是思想修养,第四单元主题是国际主义教育,第五单元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第六单元主题是阶级斗争教育,第七单元是古典文学作品,第八单元是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
目录如下:
这册教材的作者中不少伟人,我们都熟知他们的名字,却很少读过他们的作品,比如列宁、斯大林、刘少奇、谭震林等。
这册教材中也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老课文,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夏衍的《包身工》、王愿坚的《普通劳动者》等。不可见,1960年代初的教材,还是挺靠谱的。
2.人民公社赞歌
这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主要谈的是三面红旗,其中,主要是为人民公社唱赞歌。比如《谁说任命公社是早产儿》,就为我们展示了上海郊区彭浦人民公社的成长历程。
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可以看出解放后政府探索管理方式的历程:“初级社比互助组好,高级社比初级社好,但人民公社又比高级社好。”原来,我们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最后才进入“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确实就像文中所说,“怀胎十月,瓜熟蒂落”。
另外,文中还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参加公社是自愿的,对不愿参加的人绝不勉强”。一个是老妈妈姚姐舍,她是听说公社成立后“吃饭不要钱”而申请入社的;另一个是富裕中农陈全根,他是在大家的启发教育下自愿加入的。


3.中苏友好赞歌

这册教材中还有许多课文歌颂苏联老大哥的,除了选了苏联领导人、作家的作品外,还选了中国人的文章,向帮助我们的苏联老大哥致敬。

《一本书的故事》,写的是苏联水文水利计算专家波▪瓦▪斯特尔马赫的形象。文中说:

斯特尔马赫专家在中国工作了近4个年头,长江上每一个测量站,每一条小河,他都清楚,像他这样深入细致了解长海能够的,在苏联很少,在中国也是不多的。


4.产主义
列宁的文章《伟大的创举》,把“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当做伟大的创举,认为它“表明了工人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新的劳动纪律、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
人民日报的社论《共产主义风格万岁》中,发出这样的呼吁:当前,“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需要千千万万敢想敢做的人,需要千千万万敢于破除迷信、革新创造的人,需要千千万万不怕困难、不计报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的人,这些人是真正的钢铁战士,真正的英雄”。
如今,我们是不是又到了重提共产主义风格的时候了?特别是党员,真应该“不怕困难”“不计报酬”,继续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下期介绍第15册(相当于现在的八年级上册),敬请期待。

公众号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