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亭巷旧址轶事

 书柜茶室 2025-05-03 发布于江苏

碑亭巷旧址轶事

碑亭巷,位于南京城中的中山东路西段北侧,南起中山东路,北至珠江路。

现在的碑亭巷,长约八九百米。其实民国早期的碑亭巷,只有中山东路至长江路(大仓园)一段,大约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格局。

碑亭巷因清初在这里建有碑亭而得名。清军南下时,制造了不少屠城事件,人民十分痛恨。在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少数有头脑的清军将领,开始注意约束部下,

不许滥杀无辜,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据《炳烛里谈》记载:“国初豫亲王下江南,兵不血刃,民感其惠,立碑以颂德,今城北之碑亭巷是也。”

碑亭巷旧有'八月梅花草堂’。《金陵待征录》卷三云:“八月梅花草堂在碑亭巷,侯康衢太守宅也。梅花八月开花,花皆绿萼,梁闻山以名其堂。”

碑亭巷为清江宁织造府之西限。过去在修大行宫小学时,曾在校园西北角小亭中发现了一块雕有'红楼一角’四字的石碑。据传碑亭巷之名因此而来。近年来,红学家们来此访古时,又在此发现过假山石等文物。不少专家认为,《红楼梦》一书中的'大观园’取用了这里的背景材料。”

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遗址上建造的一座现代博物馆,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2013年5月正式开放。博物馆围绕“江宁织造”和“红学”两大主题,有江宁织造复原陈列、江宁织造历史陈列、云锦天衣、红楼梦曲和中国旗袍等五组陈列,讲述江宁织造和《红楼梦》的故事。

江宁织造分为衙署和织局两部分,前者为织造官员衙署和住所,后者为官办织造工场。清代康熙年间,江宁织造署四次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乾隆16年(1751年)正式改建为行宫。

2009年在碑亭巷工地考古中发现,经采取保护措施,在原发掘地保护展示。六朝砖井是六朝建康都城实物遗存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于2017年被公布为玄武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