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篇《母亲的伞》有几处逻辑欠妥的地方,你能找到吗?能给出修改建议吗?母亲的伞我已经很久没有和母亲一起撑过伞了。 那是个阴沉的下午,最后一节课时,窗外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砸在走廊的铁栏杆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我知道母亲今天上早班,这个点应该还在超市收银。 雨幕中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雨衣,手里举着一把黑色的长柄伞,正小跑着朝教学楼赶来。雨水打在她的雨帽上,又顺着帽檐滴落。她的运动鞋已经全湿了,每跑一步都会溅起小小的水花。 “等急了吧?”母亲喘着气,把伞往我这边倾斜。我接过伞柄时,触到了她冰凉的手指。伞不大,我们不得不靠得很近。我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油烟味——她一定是刚下班就赶来了,连围裙都没来得及换。 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始终把伞往我这边偏。我偷偷瞥见她右边的肩膀已经湿了一大片,雨水正顺着她的发梢往下滴。我想把伞推过去些,她却固执地按住我的手:“你拿着就好,妈妈不怕淋。” 路过便利店时,母亲突然说要去买点东西。她把伞完全交给我,自己冒雨跑了进去。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她在货架前徘徊,最后拿了一盒我最爱吃的草莓酸奶。出来时,她的刘海都贴在了额头上,却笑着把酸奶塞进我的书包:“快中考了,要多补充营养。” 快到家时,雨渐渐小了。母亲让我先上楼,说要去车棚放电动车。我站在阳台上,看见她在楼下抖雨衣上的水珠。那把黑伞被她小心地撑开,倒放在地上晾着。夕阳的余晖中,她弯腰整理伞面的样子,像在呵护什么珍贵的宝物。 晚饭时,我发现母亲的嗓子有些哑了。她轻描淡写地说可能是淋了雨,让我别担心。我看着她用那双还带着水汽的手给我盛汤,突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下雨天,她总把伞完全倾向我这边,自己却淋湿半个身子。 那把黑伞现在还放在玄关的伞架上。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天雨中微微倾斜的弧度,想起母亲湿透的右肩,想起她塞给我的那盒带着体温的酸奶。原来最深沉的爱,从来不说出口,只是悄悄地把伞往你那边多偏一点,再偏一点。 下面这篇《母亲的雨衣》是怎么模仿了《背影》的哪些写作知识? 母亲的雨衣我与母亲同住,却很少仔细看她。直到那个雨天。 那天下午,教室里闷热,窗外天色阴沉。最后一节课时,雨突然砸下来,噼里啪啦打在走廊的铁栏杆上。放学铃响,同学们陆续被接走,我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越下越大的雨,心里发愁。 母亲在超市工作,早班是六点到下午两点,这个时间她应该在家。可雨这么大,昨天她理货时左脚被肿了,怕是没法来接我。正想着,忽然看见一个蓝色身影从校门口小跑进来——是母亲!她穿着那件旧得发白的蓝色雨衣,兜帽被风吹得歪在一边,雨点顺着帽檐往下淌。 “等急了吧?”她喘着气,从雨衣里摸出一把折叠伞,“早上看天气预报说要下雨,就塞包里了。” 我接过伞,发现她的手冰凉,指节泛红,像是刚在冷水里泡过。雨衣下露出超市的工裤,裤脚还沾着菜叶——她分明是刚从班上赶来的。 “今天不是早班吗?”我问。 “临时加了盘点,”她笑了笑,“怕你等,货没理完就请假了。” 雨越下越大,我们沿着人行道往家走。母亲走在前头,雨衣下摆不停滴水,在她身后拖出一条蜿蜒的水线。她的雨衣右肩有道裂缝,里头的毛衣已经湿了一片,颜色深一块浅一块。 路过便利店时,她突然说:“你等着。”没等我反应,就快步走进店里。透过玻璃门,我看见她从雨衣口袋里掏出零钱,指着冰柜里的草莓酸奶——那是我上周随口提过好喝的。 她出来时,雨衣兜里鼓鼓囊囊的。“给,”她递给我,“别淋湿了。”自己却连帽子都没戴正,雨水顺着她的刘海往下滴。 到家后,母亲脱下雨衣,水珠啪嗒啪嗒砸在地上。她赤脚踩过那些水渍,脚踝上还贴着廉价的麝香镇痛膏。厨房里很快传来菜刀撞击砧板的声音,混着压抑的咳嗽——她的嗓子很累了,却还在忙着做饭。 那件雨衣被挂在阳台上,水滴答滴答地落。我站在旁边,看着那道裂缝,想起她湿透的右肩,想起她冰凉的、带着超市冷柜寒气的手指,想起她跑进便利店时,雨衣下摆像海浪一样翻飞的样子。 后来每次下雨,只要看见那件蓝色雨衣,我总会想起那天——她穿着湿透的雨衣,走在前头,肩膀微微倾斜,像是要替我挡住所有的风雨。 仿写要点 这篇《母亲的雨衣》成功运用了“经典结构+生活细节+克制表达”的仿写模式。 【链接】《中考作文:妈妈给“我”送伞,烂材料照样能写出新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