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供水 助力港城百业兴旺

 月是故乡明548 2025-05-03

百年供水 助力港城百业兴旺

——写在烟台城市供水100年暨烟台市自来水公司成立70周年  

               

浩瀚的黄海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它以悠久的历史彪炳史册,更以秀丽的新姿令世人瞩目。这就是素有黄海明珠之称的烟台市。据白石村遗址考证,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朝换代,置州设府,建制、隶属、区划变动不居,撤、并、析、扩不定,直至新世纪初期,方形成现在的基本格局。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是1984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东部与威海(古称威海卫)水陆相连;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隔山而居;北濒渤海、黄海,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是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市不仅有众多传统产业,近年来,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了众多的知名企业在此扎根,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生产总值以超10162亿元首次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的行列。成为北方首个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地级市

烟台市辖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蓬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渤海新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和龙口、莱阳、莱州、招远、栖霞、海阳6个县级市,82个镇、6个乡、65个街道办事处、583个城市社区、6007个建制村。全市总面积13930.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975.5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为 705.87万人,市区人口252.5万人。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水。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烟台人的先祖就在芝罘海湾(史称转附)的芝罘岛一带定居繁衍。这里既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又有发源于海阳市(原为海阳县)、栖霞市(原为栖霞县)和乳山市(原为乳山县)史称大沽夹河的入海交汇处的淡水资源。大沽夹河是烟台市境内第一大河。从地图上看,象一棵人参、一个巨人卧躺在大地上,又恰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妙龄少女翩翩起舞在美丽的胶东山水间。她从海阳市郭城镇三海山,自南向北,流经乳山、栖霞、牟平、福山,转而向北,经芝罘湾奔流入海。

    相传很久以前,福山区的芝阳山与青龙山土岗相连,大沽夹河只得沿芝阳山南东流,北折入海。据说,大沽夹河是北海青龙的化身,它每次回家必绕道而行,深感不便,想凿岗开道,让河水直奔大海,但苦于岗上葛藤挡道,只好托梦给家住南山脚下的葛木匠,请他帮忙。葛木匠百思不解,次日傍晚,路过土岗时被碗口粗的葛藤绊倒,一气之下,便抡锛断藤。当天夜里,青龙托梦致谢,告诉他:只有葛姓人才能除掉葛藤王。葛木匠醒来,只听屋外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不一会儿,河水暴涨,冲开土岗,象脱缰的野马,直奔黄海而去。洪水留下的河道,就是现在大沽夹河。据历史资料证实,芝罘岛内的之罘村(今大疃)、白石村则是境内最早的村庄。秦始皇于公元前219210年间,曾三次东巡登临芝罘,进一步将芝罘宝地名扬天下载入《史记》。从此,人们采取直接从河里挑水,凿井取水,水车拉水等方式用水,延续了数千年。在烟台人民的心目中,大沽夹河就是中国的黄河、长江,就是养育烟台儿女的母亲河。

建设自来水厂,采用自来水管道输送的城市集中供水的方式用水,是随着烟台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的。18618月,烟台开埠,港口贸易、海上运输渐成规模;葡萄酒、木钟、三环锁、罐头、面粉等民族工业不断发展。特别是19219月,烟台人工港池完工落成,使烟台港跨入了中国近代港口的行列。仅靠现有的人挑、手推运水,已不能满足城市供水,特别是港口用水的需要。

1925年,英国人卡皮莱仿照上海、大连等城市的作法,在芝罘屯一带创办较大规模的水厂,铺设管道,主要向港口码头和船舶供水,开启了烟台近代城市供水的先河。开始水量、水质较好,三个月后因水质变劣而宣告破产;1930年,资本家孙少政等人联合募集资金,创办了金生水厂,打大口井六眼,修建水塔水池,所产自来水主要供给海港和船舶,半年后水质变劣,只好停产;四年后,在大海阳河西岸(原市政公司院内)打大口井一眼,安装水泵和建储水池一座,成立了福生水厂和水船厂,安装DN7080铸铁管2500米,日供水仅为150立方米,向烟台港船舶和沿线的面粉厂、织布厂供水。烟台城市用水主要还是取用井水。当时市区共有水井1001眼,其中可供饮用的淡水井381眼,且远离市区,价格昂贵,大部分市民只得饮用苦咸水。依然没有改变烟台供水的历史格局。

1948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烟台市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市民生活用水,19543月,烟台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兴建自来水厂,成立了“烟台市自来水厂筹建委员会”。同年5月,青岛市自来水厂应烟台市政府邀请,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勘察水源,选定厂址,并承担水厂的工程设计。经多次勘察论证,确定在外夹河流经福山县(今福山区)境内的东陌堂村以东一段河床西岸凿井取水,采用地下水建设水厂。这里砂层较厚,地下水量充沛,水质优良,距市区15千米,沿线地势平坦,便于施工和管线布局。19553月,开工兴建烟台第一个地下水源厂——陌堂水厂。年底,全部工程完工。195611日,伴随着元旦的喜庆鞭炮,清冽甘甜的自来水送进了市区。《烟台劳动报》发表文章,宣布:本市新建自来水厂今天开始送水。从此,结束了烟台人民吃“苦咸水”的历史。

烟台供水初期,除单位用水采取配水管道直接送水,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设立在六个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内的30个公用水栓处去挑水,边远和坡度较大的,依然靠水车送水。“水夫”或“送水的”每天用装有木水桶的板车(一般盛水710担)到水栓接满水后,按用户要求送水到户,水车送水仍然是市区不可缺少的行业。

据记载,人工送水开始由码头工会或称水车工会领导,1957年,移交市自来水公司,并将送水职工统称为送水工。随着供水面积的扩大,公用水栓也逐年增多,并大幅度缩小服务半径,送水工逐年减少,至上世纪60年代初期,送水行业终于退出烟台供水的历史舞台,送水工也逐渐被人们淡忘。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烟台市区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工业体系,特别是钢铁、电力、印染等用水大户的建立,市区需水量大幅上升。19586月,烟台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宫家岛地下水源厂,设计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日,19604月简易送水,开始向发电厂、钢厂供水。196412月,全部工程完成,满负荷向市区供水。4年后,又开始建设套口水厂,19686月水源部分开工,1972年底完工。1973年,配套建设付家加压站,下半年正式送水,全负荷供水达3万立方米/日。

为了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和日后城市供水,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烟台市大兴水利建设高潮。1958111  在位于福山县城南11千米的门楼水库破土动工,国家投资2426.7万元,两万多民工上阵,搬迁安置37个自然村、涉及3953户、18878人,拆迁房屋22029间,淹没土地26300亩。至19605月,修筑起高26.88米、长1075米的大坝,拦腰截断清洋河,兴利库容7580立方米,成为日后烟台市区供水的主要水源地。后经过1986年、1991年、1999年、2009年四次除险加固工程,总库容达2.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到1.5亿立方米以上。

19716月,福山县(现福山区)成立自来水公司,陆续建成南庄水厂、芝阳水厂、留公水厂和福山净水厂,主支输配水管道总长448千米。其中芝阳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留公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南庄水厂作为全区备用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三座水厂均采用地下水源,在需要时向芝罘区、开发区供水。福山净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一期工程净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水厂采用门楼水库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向福山区和开发区供水。合计设计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日。

19803月,牟平县(现牟平区)成立供水总公司,陆续完成第一、二水厂的建设和改扩建工程,水源主要来自沁水河上游的瓦善水库和辛安河上游的高陵水库,两座水库总库容量高达7800万立方米,2座自来水水厂,日供水能力为6万立方米 (其中,一水厂为3万立方米、二水厂为3万立方米),供水主管线230多千米。

上世纪80年代,烟台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曾凭借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一度成为山东省内经济体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传统工业占比较高,已不能支撑烟台的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开拓新的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做优生态,做活创新。让烟台高端石化、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百业振兴。这就需要对自来水量、水质、服务等不断提升,仅靠现有的自来水的设施已不能满足要求。

城市需水量大幅上升,仅靠取地下水源的水厂已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且超量取用地下水,易引起海水倒灌,造成水源污染。以门楼水库地表水为水源,开始建设宫家岛地表水源厂,19786月开工,19805月完工送水,设计净水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日。利用奥地利政府间贷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水厂扩建工程,于1991年开工,1995年完工,增加设计净水能力6.5万立方米/日。宫家岛水厂是首座向市区供水的地表水厂,目前市自来水公司供水量80%来自该水厂。

19856月,为解决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问题,在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只楚镇西牟村以西,建设西牟水厂。建成大口井六眼,管井二眼,日供水3万立方米。于1986101日向烟台开发区供水。19897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成立,2000年初,在位于福山区卧牛山西南坡。10万立方米净水厂动工建设,配有2万立方米的净水池重力供水,清水池池底标高62米。供水水源为门楼水库,原水净化处理后经输配水管道送入区内。200312月交付使用。现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管网总长度739千米,固定资产2.5亿元,担负着全区228平方公里区域自来水的生产供应。

1986年至1989年,1998年至2000年,两次连年干旱,取水困难,市区供水紧张,连续进行了地下水源厂的扩源改造工程,利用农灌井的补源工程和供水应急工程,使陌堂、宫家岛、套口水厂供水能力相继提高,保证了市区供水。19873月,刚刚担任烟台市长的俞正声,深入水厂、加压站、水池,与值班工人话供水、唠家常,他建议,将水厂、加压站、水池名称都用地名称谓,好找好记;他提出,为保证电力供应,政府出资将水厂、加压站等都设立双回路电源,不能一停电,就停水;他说,要改造市区自来水管网,改变自来水“卡脖子”的现象。同年5月,通过烟台电视台直播了他做的《全市人民动员起来,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的宣传动员讲话。在电视台、各大影院播放了自来水公司、烟台市节水办和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自来水非自来》。提高了全市人民的节水意识,度过了供水难关。

烟台属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5,经常遇到连年干旱,且市区临海而建,海水倒灌时有发生,人们饱受缺水之苦。特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年干旱,供水困难,“夜来水”的局面成为常态。供水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或向用户“吃、拿、卡、要”的问题时有发生,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搞好社会服务,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当时的烟台市建委领导多方调查研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于1994630日,烟台市建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推出10个公用事业单位包括市自来水公司在内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社会服务承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社会契约,一种公开的经济合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将垄断行业和窗口服务部门的行业权力和部门权力转换为责任和义务的方式,创造性建立起一种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力的社会服务保障新机制。烟台当初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制的动因,主要是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寻找一条有效遏制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动行风建设的新路子。这一既借鉴国外窗口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又根植我国“守信重诺”的行业传统精神,很快便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市场环境下引起强烈共鸣,被广泛普及,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将承诺服务制加以规范化和体系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联合报及烟台本地的媒体对烟台的社会服务承诺制进行了大版面、大篇幅的系列报导。《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承诺制通讯《一“诺”千金》,并同时配发了短评 《实行“承诺制”好》。经过粗略统计,单是19964月上旬到5月中旬短短50天时间,全国便有140多家新闻媒体刊播报导关于烟台社会服务承诺制的稿件300多件,在全国形成轰动效应。中央电视台、《半月谈》杂志社等新闻单位将烟台市推行承诺制评为1996年中国国内十大新闻之一。199651516日,国家建设部、国务院纠风办在烟台召开“推广烟台市建委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经验现场会”,市自来水公司在会上介绍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国务院纠风办主任徐青、建设部部长侯捷作了重要讲话。19967,中央领导对推行承诺制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中宣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在北京召开烟台市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经验报告会。中国城镇供水协会 推广烟台市社会服务承诺制经验培训班199685~9日在烟台全国城建培训中心举办。公司以“立足行业实际 履行服务承诺”为题,介绍了经验。烟台会议后的短短几个月,全国已有35个大中城市建委系统所属的供水单位都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不少省市先后派员赴烟台学习考察,学习推广烟台承诺制经验的热潮在全国兴起,且势头很猛。“承诺”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名词之一,人们呼唤“承诺”,社会反映强烈。服务承诺制度引起了国内相关行业和国际友人的关注,19991014日,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岳德伟、三等秘书金孟在相关市领导的陪同下,到市自来水公司考察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实施情况,观看社会服务承诺智能系统的演示。

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是世界上市场经济较成熟的一些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服务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公开办事内容、标准、程序,确定办事时限,设立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明确赔偿标准,未实现承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规定给当事人以赔偿,它把各项服务内容具体化、人格化,并赋予其劳动价值量化的内涵。市自来水公司的社会服务承诺内容共7项:业务接待、勘察设计、工程安装、管线维修、查表收费、水质检测、供水调度。同时制定了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时限、投诉与监察以及违诺责任。市区各供水单位,都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进入新世纪,为满足用户对供水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 2001年,市自来水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借鉴兄弟水司的经验,着手成立客户服务中心,于2002228日正式挂牌营业。除担负起公司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办公室的综合管理职能外,还承担给水业务接待和给水安装全过程的代理服务等业务。在公司综合办公大楼一楼北侧设立服务大厅,配备客户代理共9名。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服务大厅内安装LED滚动大屏幕、水费查询触摸屏等硬件设施,实时为用户提供用水服务信息。实行多环节合并、一个窗口对外服务,低柜台、开放式接待客户,坚持“客户的呼声是第一信号,客户的需要是第一职责,客户的满意是第一标准”的服务理念,使公司对外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随后,区内各供水单位也都设立了客户服务大厅。

烟台市区内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主要为西南部的大沽夹河流域、东南部的辛安河和沁水河流域。为有效利用水资源,涵养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和水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在河道下游建设多道拦蓄工程,打了100多眼回灌井,八座拦水坝,拦蓄总量1200万立方米,调节水量7700万立方米,成为地下水厂的主要补充水源。2004年至2007年,在内夹河建起5道橡皮坝。在外夹河流域直接有保障作用的拦河坝有三座:宫家岛橡皮坝、玉树庄橡皮坝、东陌堂橡皮坝。20064月,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烟台大沽夹河综合治理工程宫家岛橡胶坝,了解城市拦河蓄水利用情况。胡锦涛指出,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强化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

200011月至20018月,在宫家岛村以南28平方公里内,总投资5000万元,建成大沽夹河永福园地下水库。库坝位于福山区永福园村至芝罘区宫家岛村朱家山之间,分东西两个坝段,全长3894.1米。东坝1040米,坝体最大深度为地下39米,控制流域2200平方公里,总库容2.0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5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调节水量6770万立方米。可采地下水800万立方米,地下水库的作用在于阻止海水倒灌和地下淡水快速入海,改善临海湿地生态环境。2010年前后,市水利部门在区域内建25眼井(实用11眼),可提水输送至宫家岛水厂的除铁锰系统进行处理。

2002年,为解决烟台地区干旱缺水、且无客水补充的局面,胶东地区引黄工程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立项,2005年底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国务院决定,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利用引黄济青干渠分流向烟威地区供水,计划年调水1.43亿立方米,其中莱州、招远、龙口三市合计0.6亿立方米,市区0.365亿立方米,余下的0.465亿立方米给威海市。通水后基本上解决市区周期性干旱缺水问题。该工程近期引用黄河水,远期引用长江水,计划水量3.83亿立方米。福山区门楼水库是烟台市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蓄水库之一,规划调水3650万立方米,牟平区高陵水库规划调水500万立方米,合计共调水4150万立方米。工程实施后,近期规划向烟台市区供水规模为平均10万立方米/日,201512月开始调水,结束胶东半岛无客流的历史。

随着烟台市城市发展,市区需水量日益增加,按照市区总体规划和莱山区、高新区的发展要求,兼顾芝罘区南部开发建设需要,依据市区水源分别情况,在位于莱山区沟莱线北侧、金斗山路东侧新建一座地表水净水厂即莱山水厂。水厂由中国市政华北设计院负责设计,一期工程2015年完成为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二期工程2020年扩建为日处理能力20万立方米。其工艺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水源由引黄和南水北调水源、外夹河水源和门楼水库水源三部分组成。近期水源采用门楼水库和引黄工程水源。净水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自控技术、以标准开放的工业已太网为基础、以集成自动化为概念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由PLC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仪表检测系统和中央控制室、分控站构成。为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设置一套安防系统。莱山水厂于20124月开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201512月基本完工,具备运行条件。

为保证福山区和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自来水的需求,在位于吕格庄东侧与烟台看守所之间的南山坡。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净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的福山净水厂一期工程净水10万立方米/日。采用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取门楼水库水源净化处理,向福山区和开发区供水。2012年开工建设,2014 9月完工投入运行,向开发区和芝罘区的万华合成革厂供水。

     202212月,依据烟台市政府《烟台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现代水网建设,三年累计投资154.7亿元,初步完成了老岚水库的建设和现代水网建设,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加上外引黄河水和南水北调水源,市区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放眼港城烟台,天蓝地绿,碧水长流,绘就生态底色;一体供水,滋润万家,助力百业兴旺……

烟台正高撑实体经济大旗涅槃升级传统产业,膨胀裂变新兴产业,从一个沿海小城逐步发展成为万亿级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烟台供水功不可没。烟台——正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必将持续交出亮眼答卷,站上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梯,以奔跑之姿崛起成峰!

 

扶今谈往,往事不如烟,往事历历在目。从凿井取水到如今的现代化信息化的供水设施;从单一的地下水源到地表水源;从靠天供水到外引黄河、南水北调水源。我们看到了烟台供水的发展史、进步史、文明史。看到了从东夷族地走来的烟台,正满怀信心地阔步走向梦想中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