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雪的《利息理论》:两点看透穷富分水岭,突破认知提升财富

 吴氏资本联盟 2025-05-03

“一个人愈穷,他对当前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降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浪费的人愈穷,俭省的人愈富,即使没有风险要素,这种加强分化也将继续下去。”

——社会财富总是倾向于两极分化的原因


来源 |孙妮儿读生活

作者 |孙妮儿


欧文费雪在《利息理论》中提出的时间偏好(人性不耐)和投资机会理论,很好的解释“延迟满足”与“及时行乐”之间的矛盾及其利弊,及时行乐是人的本性,而人在延迟满足上的反应差别也是受所拥有的资本、风险预期以及文化习惯等认知影响的,突破认知,将会提升财富上限。

图片

欧文.费雪的《利息理论》一书是经济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被誉为“资本理论领域的里程碑”,对后世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影响深远。

这是一本纯干货的经济理论书籍,甚至还有一些很专业的图表与数学公式,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故而只有“不求甚解”,将自己会意的内容捞出来。

本文谈三点:“时间偏好”、“投资机会”以及两者对普通人财富的影响,文末再捞一点书中的金句干货。

图片

时间偏好(人性不耐)

人性倾向于及时行乐,这就是时间偏好,即人们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当下消费而非未来消费,这种倾向反映了人们对不同时间点获得同等价值物品或倾向的主观评价差异。

时间偏好就是“你有多着急现在就花钱”。

越急着现在享受,时间偏好值越高;越能忍住等将来,时间偏好值越低。

例如,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刻拿到100块;二是一年后拿到100块。

大多数人倾向于立刻拿到,这也就是“人性不耐”,通常称作人们对当前消费的感知度要比未来消费的感知度更高。

而这也是有边际的,比如,在你的认知中,当下花100块,和一年后花110块的感知相同,那么当一年的收益大于10块钱时,你就会愿意等一年时间,不耐度就是10%,如果收益大于20块你才愿意等,不耐度就是20%,这就引出了“利息”。

利息的根源:银行付你利息,本质上是用钱买你的耐心——你愿意把钱借给别人用一年,别人就得付你“等待费”。

图片

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穷人往往时间偏好高(下个月房租都交不起,等不及未来),也就是书中所说,可支配收入越少的人,越倾向于及时消费

富人时间偏好低(钱够花,愿意投资等回报),同时,对未来收益有期待,也是他们更有耐心的原因

这就有了书中所说的:浪费的人愈穷,俭省的人愈富。

当然,除了拥有财富的多少会影响不耐度,风险预期、文化习惯等对财富的认知也同样能影响不耐度。

故此,懂了“人性不耐”本质,改变一下“当下花钱”比“未来花钱”香的认知,就能从行动上降低“不耐度”,学习延迟满足。

还有一个反常识的认知要懂:越是经济困难时,越要降低不耐度!从而减少人生中的风险。

比如疫情期间,很多人恐慌性消费,但聪明人反而趁机低价囤资产。

图片

投资机会

懂了人性不耐,也就有了下一个话题“投资机会”。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钱,消费了才是他的收入,未消费的便是他的投资”,延迟满足说白了就是为了“投资”。

费雪认为:收入是经济活动的起点与终点,其本质是“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动态流”。

未消费的收入就是投资,这部分收入就会转化为资本,通过生产等一系列事件回归为收入,形成闭环。

而增值的部分就是“收益”,当投资回报率越高,人们投资(延迟满足)的愿意也就越强烈。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息,也并非简单的借贷成本,而是由“时间偏好”“投资机会”这两大核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有一点有趣的,即真实的利息并非我们看到的利率,而由当前利息减去通货膨胀而剩余的部分(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比如,当前100块钱能买5斤肉,一年后要110块钱才能买到5斤肉,而你的年利率为20%,那么看似收益为20块,真实的利息其实只有10块。

图片

同时,为什么叫投资机会呢?这就是选择背后的风险,这笔钱用于不同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是不同的。

费雪指出:资本投向A,必然放弃B的潜在收益。这就是选择背后的隐形代价。

这样就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好的投资机会?作为普通人来说,投资机会又在哪里?

图片

两大核心因素对普通人财富的影响

前面提到,利息是由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这两大核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它们也是通过利息影响我们的财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当下消费的欲望值,以及对等待一定时间后的收益的期望值,两者的对抗。

图片

只有期望值高于欲望值,才会有收入转变为资本的现象,也才有投资机会产生,然而,机会中还有风险,利息值也有负值的可能,就有了好机会和坏机会的分别。

如何判断好机会,一般来说要算三笔账:一是成本需要多少,对当下消费的影响是否能承受,总不能牺牲健康为代价,饿着肚子搞生产吧;二是回报率是多少,是否可以让期待值高于欲望值,也就是值不值得牺牲当下;三是风险值高不高,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能不能承受。

有人把投资机会比喻成“寻找能下金蛋的鸡”,对应以上三点就是:你养得起的鸡,确实会下金蛋,不会死掉或被叼走,这就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资本机会还有两大陷阱一是被短期收益迷了眼,而忽略了长期长益,比如杀鸡取卵,或者放弃自我增值,短见的用健康、时间去换金钱等;二是从众心理,不去深入了解投资内容,喜欢跟风,“当大多数人都认为一个投资机会是赚钱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这个机会将不再赚钱”,这在股市中是容易体会得到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的机会在哪里呢?

三个方面:一是投资自己,让自己未来的收益更高;二是时间换增值,定投指数基金或者黄金之类,低风险、长期收益稳定的项目,获取未来的收益;三是对冲风险,用保险对冲疾病和养老的未来风险。

第三点往往是人们容易忽略的投资,甚至认为这不是投资,其实,无论是增值还是对冲风险,都是投资,甚至重视风险还是投资的护城河

图片

《利息理论》中的金句

图片

01、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利息不是钱的价格,是“等不及”的代价。急着现在花钱的人,得给愿意等待的人付利息)

02、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

收入像自来水,不是一桶水。钱是每个月慢慢赚进来的,不是一次性发的)

03、凡是可能产生未来收入的资源都是资产,资本就是资产的现值。

钱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用钱做的事。把钱锁柜子里没用,拿去投资才有价值)

04、时间偏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决策。

(人天生没耐心,所以有利息。大家都想今天吃火锅,不想等明年)

05、“风险会推高不安全贷款的利率,同时压低安全资产的收益率。”

风险越大,利息越高。借给陌生人钱利息高,因为可能跑路)

06、人性的不耐程度越低,生活品质越高。货币收入只有转化为实际享受时,才算真正的收入。

(存钱不是不花钱,是把钱留到更值钱的时候花。比如现在少买衣服,攒钱以后买房)

图片

结语:

文章结尾再放个彩蛋:风险认知和长期主义

01、风险认知:高风险投资需更高利率补偿(如穷人高利贷),普通人应优先选择安全性资产;

02、复利思维:生产力提升和技术进步会通过资本增值推高长期收益,耐心是财富积累的核心。

图片
图片
- The End -

相关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