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摆尾去心火原理:此动作通过锻炼膀胱经,可补足肾经经气,促使肾水向上运行,达到收敛心火的效果。所谓"摆尾",实则是通督脉之举。督脉在人体经络体系里有着统领诸阳经的关键作用,当督脉通畅时,水火既济的状态便会出现,从而实现固肾回春的功效。而所谓“摇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头部摇动,而是借助肩膀和上臂的摇动,带动身体中轴扭转,以此卸掉心火。这种动作方式对于高血压、失眠、冠心病等慢性病有着自然的调理功效。其动作要领如下:两脚开立呈马步,两手攥拳置在后腰部,让外劳宫穴对准肾俞,拇指伸开覆盖命门。然后扭动肩膀和腰部,围绕身体中轴有序摆动,这是文练的方式。武练则是双拳前伸,弯腰俯身,双掌张开,在拉开膈腧穴的同时双臂圆撑,意念集中在手小指。由于小指为手少阴心心经循行的部位,所以,心经一旦活动起来,心火自然会回归到心根(膈腧穴),这便是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诀窍所在。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摆尾"。"摆尾"真正发力的点是督脉的根部——尾闾处。 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蕴含三个关键要诀: 第一,膈腧; 第二,命门; 第三,尾椎。 三大要诀的深度剖析: 1、膈俞又名心根,是血头休息和生发的源头。血液在人体中循环一天后,会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会趴在膈腧穴处停歇休息,经过一夜的充分休息,血液从膈腧穴重新开始循环,就像汽车加满了油一样,人就会感到精神舒畅、气血通达。在摇头摆尾动作中,表面上是在摇动臂膀,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膈腧。通过动作的带动,能够对膈腧穴形成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生发,进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2、命门:养生家视肾左者为肾,右为命门,命门中藏有人身的先天元阳。当左右腰胯绕中轴扭转时,能够牵动命门真火,促进气血流通。把外劳宫放在肾俞上时,可以覆盖命门,起到散寒解表,激发肾动力的作用。命门真火的激发有助于增强人体的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尾椎:又称尾闾,俗称尾巴尖。被仙道修炼者视为仙骨。它包括骶骨和尾骨呈倒三角形状处于脊柱尾端,这个三角区域要求尾闾中正,垂直于地面,百会与会阴相对,此姿势要求旨在调整脊柱和尾椎。因为骶骨是整个脊柱地基,地基正脊柱才正直,如果地基不正,整条脊柱就不可能正直。所以,要保持整个后背的活力,就需要保持尾闾中正,通过晃动尾闾来牵拉腿部诸条经脉随之旋钮,从而活化脊椎,开启心根。摇头摆尾的重点并不在摇头,而在于摆尾。只有通过正确的摆尾动作,才能水火既济,达到固肾回春!正所谓“活了脊椎,入了门道,惊起尾椎,入了仙道。” 4、综上所述,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一养生动作,其关窍并不在摇头本身,而是在肩膀和摆尾。通过这一动作,我们可以有效去除肝火和心包之火,在对高血压、失眠、冠心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
来自: yinweiming77 > 《古法八段锦每一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