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一林冷月 2025-04-24 大概是在上世纪中期,1975年年底,我和二弟终于结束了农村知青的艰苦劳动生涯,被分配到吉林石油会战指挥部(即后来的吉林油田),至于能分配到何种岗位,则好像是开盲盒,完全是听天由命。 大约在几天之后,大家翘首以盼,决定今后命运的具体分配方案终于出炉。我被分配到运输公司汽校学习汽车驾驶,等于抓了个头奖,二弟则被分配到油田汽车修配厂,在主修底盘车间从事修理工作。二弟这个人,善于动脑,手脚也勤快,特别是记忆力超强。很快就熟悉了那些程式化的修理工作流程,几个月后就大差不差的能够独当一面了。 当时他们主要从事的就是给进厂大修的汽车进行拆解,然后保养润滑冲洗除锈,更换损坏零部件,然后重新组装,重新调整公盈间隙复原归位的过程。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在没有必要辅助工具的简陋条件下,修理工要从事日复一日的重体力劳动,老百姓俗称:黑底盘。 这种活看似简单容易,但不仅需要不怕脏不怕累的艰苦付出,更需要娴熟的修理技能,高度责任心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半年之后,当这一切变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后,平白无故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责任事故。原来,有一台经过他们保修的车辆,在出厂十多天后(保修期未过)在上路行驶时发生了左后轮甩出(俗称:甩饼子),还造成路上行人受伤的情况。由于这个事故出现在二弟所在班组,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倒查责任人。但当时车间还没有严格的责任负责细则,谁具体干的哪些部分,一切都显得似是而非。我二弟所在的班组一共六个人,有一个借调其它岗位,他们五个人则都在调查范围之内。在厂长和车间主任来找其它几个人谈话时,他们都极力否认在出事故的部位干活,但是又拿不出能够自证清白的证据。当领导叫到二弟名字时,他当着领导的面,首先指出那天几个人干活的位置,谁干的左后轮,谁干的右后轮,甚至谁领的什么料,更换的什么配件,动用什么大型工具,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能是怕领导问为何说得如此详实笃定,他从口袋里拿出个沾了油污的小本子,说这是我的工作日记,你们可以拿去作为参考。打开工作日记本,最近几个月的班组人员具体负责修车位置,配件更换,甚至还有自己测量的公差数据,修车的心得体会等等,都白纸黑字真实可信,令厂领导和车间主任大感意外,这不仅仅为他自己和一起干活的师傅自证清白,而且也让领导们发现了就在他们眼皮底下,还有一个如此默默无闻认真工作,悉心专研修车技术的好苗子(在二弟这本工作日记的强力佐证下,事故责任人现身,一组负责维修的师徒,徒弟工作心不在焉,葫芦头锁片豁口没有弯曲到位,销子没有劈叉弯回,师傅也没有检查就复装,这都是属于不该发生的低级错误。事后事故责任人被处罚,完工修理工签字制度被落实,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被厂和车间领导重视,也算坏事变好事吧)。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心,恢复高考制度为一代青年人敞开了选择更加广阔人生道路的大门,二弟经过一年的认真复习准备,终于在次年的高考中,以不错的成绩,考入本省一所医科大学,改弦更张,变身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后继人,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