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王本生 听佛这样说:某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里。众位比丘在吃饭的时候,拿着钵进城去乞食。而太阳还没到正中,大家心里想道:“进城太早,我们不如一起到外道梵志的讲堂去坐片刻吧。”大家都说可以,就一起来到那儿,同各位梵志互相问候,于是就在座位上坐下来。这时,梵志们自己一起在争论经义,有疑难不能解开,转而相互诽谤埋怨:“我知道这经法,你知道什么法?我所知的符合大道,你所知的不符合大道。我的道法可以施行,你的道法难以亲近。应当在前面说的,却说在后面了;应当在后面说的,反而在前面说了。运用多种办法讲说谬论,给你重担却不能举起来。为你讲说经义,你不能理解,你空知,你极无所有。你窘迫了,还有什么话说?”以舌戟转相中伤,受一伤害报三倍的恶毒。各位比丘听到他们如此恶言,也不说他们的话对,也不证明他们正确,各自从座位上起身,来舍卫城乞食。吃完后藏好钵,回到祇树园,向佛行礼,都坐在一边,把事情如实相告,“想那些梵志学道这样辛苦,什么时候能得解脱呢?” 佛告诉比丘说:“这些外道异学不是一世的愚昧了。比丘,过去很久以前,这瞻部洲上有位国王,名叫镜面,讽诵佛的经典,智慧多如恒河之沙。臣民大多不诵佛经,只携带琐碎小道的书籍,相信萤火虫般亮的光明,而怀疑日月般的远见,目瞽人可以为喻。国王想使他们舍弃路上积水般的小道去悠游大海,就命令使从,叫他们走遍国内,把生来就瞎的人都带到宫门前。臣仆领命而行,把国内没眼的人都带到王宫,禀告说:'已找到各位没眼睛的人,现在就在宫殿下。’国王说:'把他们带去,把大象给他们看。’臣仆遵奉国王的命令,引着那些瞎子把他们带到大象的地方,拉着他们的手指给他们看。其中有抱住大象的腿的、有握住尾巴的、有抓住尾本的、有抱住腹部的、有摸到肋部的、有摸到象背的、有抓住耳朵的、有抱住象头的、有抱住象牙的、有抱住象鼻的。瞎子在大象的地方争论纷纷,各自认为自己说的对,别人说的错误。 “臣仆牵着他们把他们带到国王的处所。国王问他们说:'你们看到大象了吗?’瞎子回答说:'我们都见到了。’国王说:'大象像什么呢?’抱住象腿的瞎子回答:'智慧的国王,大象如同漆筒。’握住象尾的说如同扫帚,抓住尾本的说如同棍棒,抱住腹部的说如同大鼓,摸到肋部的说如同墙壁,摸到象背的说如同高的桌几,抓到象耳的说如同簸箕,抱住象头的说如同小山,抱住象牙的说如同兽角。抱住象鼻的瞎子回答说:'智慧的国王,大象如同大绳索。’又在国王面前一起争论:'大王,大象确实如我所说。’镜面王对他们大加嘲笑说:'瞎子啊瞎子!你们就如同不看佛经的人一样。’于是就说偈语: 今为无眼曹,空诤自谓谛,睹一云余非,坐一象相怨。 “又说:'那些专爱小道之书,不看佛经宽广无边、高大无盖的真正大道的人,就如同没眼睛的人一样吧?’于是尊贵、卑贱的人都诵读佛经。” 释迦牟尼佛告诉比丘:“镜面王,就是我的前身;没眼睛的人,就是讲堂里的梵志。那时,他们都没有智慧,因为眼瞎发生争论。现在的争执也是盲目的,空争论毫无益处。”佛这时拣出这部经卷,叫弟子理解,为后世作明示,使我佛经典大道久存。 [评解]“瞎子摸象”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并且成为日常使用的成语。《六度集经》中的《镜面王经》是其较早的出典。此外,又见于吴支谦译《佛说义足经》、西晋法炬共法立译《大楼炭经》等。故事旨在说明真如实体非智慧者不能全部把握,囿于一见的偏执者犹如摸象盲人那样无知可笑。本故事生动幽默,而又发人深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