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看新趣闻 在小区的电梯里,常常能瞧见一些生活百态。这天,狭小的电梯间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味。李大爷刚走进电梯,就被这股烟味呛得直咳嗽,眉头紧皱。他定睛一看,原来是邻居王大叔正叼着烟,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李大爷向来对烟味敏感,自从前年体检后,更是对香烟避之不及,哪怕心里偶尔痒痒,也坚决不碰一口。 看着王大叔这副模样,李大爷忍不住开口:“老王啊,这电梯里可不能抽烟,味儿太大了,而且抽烟对身体不好,你可得注意点。我就是前年体检后,一咬牙把烟戒了,现在身体感觉好多了。”李大爷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 王大叔却满不在乎,咧开嘴笑道:“大爷,你这想法过时啦!抽烟哪有那么可怕,我都抽了大半辈子了,不也好好的嘛。” 李大爷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你这说的啥话,不是一直都在宣传抽烟有害健康吗?” 王大叔吸了口烟,吐出一个烟圈,自信满满地说:“那都是吓唬人的!你知道吗,香烟里的尼古丁根本不致癌,大爷你别被那些话骗了,该抽就抽!”这一番话,让李大爷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自己戒烟戒错了?”相信很多人也和李大爷一样,对香烟的危害有着诸多疑问,今天咱就来一探究竟。 ![]() ## “吸烟不致癌”?谣言背后的真相 听到王大叔说尼古丁不致癌,李大爷心里那叫一个惊讶。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更是被视为“健康杀手”,怎么可能不致癌呢?其实,王大叔这话并非毫无出处,只是被断章取义了。 英国有部纪录片《电子烟:奇迹亦或威胁》,其中提到,我们日常吃的番茄、土豆、青椒等蔬菜里,竟然也有尼古丁的影子。而且,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确实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能够确凿地证明尼古丁致癌。不过,可别被这一点误导了,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其实是它那让人难以抗拒的成瘾性。一旦染上烟瘾,想要戒掉可就难如登天,这也让烟民们在香烟的“陷阱”里越陷越深。 ![]() 这还不是关于香烟的唯一“伪辟谣”。曾经还有一种说法在烟民中流传,说重度吸烟者反而不容易患肺癌。这消息一传出,可把不少烟民乐坏了,觉得自己找到了继续抽烟的“底气”。但这个说法真的靠谱吗? 《Nature》子刊上有一项研究,是由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主导,上海交大医学院参与的。研究人员对31名成年人展开分析,其中12名不吸烟,19名吸烟。结果显示,在19名吸烟组里,有14人确诊肺癌;而12名不吸烟组里,只有1人确诊。从这数据就能明显看出,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远远高于不吸烟者。研究还发现,随着吸烟量的增加,人体内DNA的突变量也会增多。不过,当吸烟量达到每年23包以上时,DNA突变的趋势好像停了下来,后续也不再显著增加。 ![]()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烟龄越长,DNA突变越低,越不容易患肺癌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研究者猜测,老烟民可能有更强大的DNA修复系统,但在研究中,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或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证实。所以,仅凭这点,根本不能证明重度吸烟者不易得肺癌。 其实,还有很多研究都表明,抽烟对身体的危害那是实实在在的。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团队联合多名中国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在2004 - 2008年期间,他们共招募了512726名年龄在30 - 79岁的成年人,把这些人分成不常吸烟组和常吸烟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与不常吸烟者相比,常吸烟者和22种死亡风险、56种疾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而且,在男性群体中,19.6%的死亡与吸烟有关;女性群体里,这个比例也达到了2.8%。国外早前的队列研究也指出,吸烟和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都脱不了干系。所以说,“吸烟有害健康”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全球公认的事实,烟民们可别再轻信那些“抽烟无害论”了。 ![]() ## 吸烟带来的健康隐患,远不止肺癌 提到吸烟的危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肺癌。没错,肺癌确实和吸烟关系密切,但吸烟对健康的威胁,可远远不止这一点。 ### 心血管疾病:吸烟引发的“血管危机” 山西省中医药肿瘤二科的刘妍妍医生指出,香烟里的尼古丁就像个“小恶魔”,进入人体后,会在血管里“捣乱”。它会影响血脂水平,让血液里的脂肪含量失衡,还会干扰凝血功能,就像把血管里的“交通秩序”搅乱了,导致动脉硬化。不仅如此,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让血管像受了惊吓的小动物一样痉挛,从而引起高血压。香烟里的一氧化碳也不是“善茬”,它进入血液后,会和氧气“争抢地盘”,降低氧利用率,让心肌像缺水的庄稼一样,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还有香烟里的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会像一个个“小刺”,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一旦受损,就容易促使血栓形成,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 ### 恶性肿瘤:香烟中的致癌物“清单” 香烟简直就是一个“致癌物宝库”,已知的致癌物就高达69种。这些致癌物进入人体后,就像一群疯狂的“捣乱分子”,会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是个大问题,它会大大提高肺癌、口腔癌、肝癌、胃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每吸一口烟,就像是在身体里埋下一颗“癌症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可能就会生根发芽,带来无尽的痛苦。 ![]() ### 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对肺部的“侵蚀” 香烟里的有害物,对呼吸系统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它们会像一群“小蛀虫”,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还会对肺部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长期吸烟,很容易导致慢阻肺、肺结核、呼吸系统感染等问题。而且,吸烟还会提高支气管哮喘、静脉血栓赛症、尘肺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你想想,原本健康的肺部,因为长期吸烟,变得千疮百孔,呼吸都变得困难,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 ### 肺癌:吸烟与肺癌的“不解之缘” 香烟里的致癌物、放射性元素等,就像一群凶狠的“侵略者”,长期刺激呼吸道黏膜细胞。呼吸道黏膜细胞就像一个个脆弱的“小卫士”,不断受到攻击后,就会受损。受损后身体会努力修复,但在这个不断受损 - 修复的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会大大提高肺癌的发病风险。很多肺癌患者,回顾自己的生活习惯,往往都能发现长期吸烟这个“罪魁祸首”。 ### 口腔癌:吸烟对口腔的“致命伤害” 烟草对口腔的伤害也很大。它会引起口腔上皮细胞表观遗传学发生改变,就像给口腔上皮细胞的“运行程序”动了手脚,还会抑制宿主多种系统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烟草燃烧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会像一个个“小炸弹”,使组织氧化应激,不断释放活性氧。这些活性氧会损害细胞,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最终诱导口腔癌的发生。很多长期吸烟的人,口腔里常常有异味,牙齿发黄,这其实就是烟草在悄悄侵蚀口腔健康的信号。 ![]() ## 就算戒不了烟,这三种烟也别碰 很多老年人总觉得,自己都一把年纪了,戒烟太困难,而且好像也没什么必要。但其实,研究早就表明: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NEJM Evidence上刊登的一项研究,用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戒烟的好处:如果40岁前成功戒烟,并能坚持3年,女性的死亡风险能降低95%,男性也能降低90%。和那些持续吸烟的老烟民相比,戒烟3年,就能避免损失5年寿命;戒烟超过10年,更是能避免损失10年寿命。这一个个数据,就像一声声警钟,提醒着人们戒烟的重要性。 虽说大家都知道香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有不少烟民难以彻底戒掉烟瘾。现在市面上的香烟种类五花八门,越来越多。但要注意了,有三种烟,它们的危害比普通香烟更大,能不抽就别抽。 ![]() ### 电子烟:看似“温和”,实则危害巨大 电子烟,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很多人觉得它比传统香烟“健康”。可实际上,电子烟的烟雾绿化油,就像一种“隐形毒药”,会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长期吸电子烟,不仅容易上瘾,还会加速肺纤维化,让肺部变得像一块僵硬的石头,降低肺功能。所以,别被电子烟的外表迷惑,它的危害可一点都不小。 ### 细杆烟:美丽外表下的“健康杀手” 细杆烟外观精致漂亮,特别是受到很多女性的喜爱。虽然从外观上看,细杆烟好像“弱不禁风”,烟雾浓度也相对较小,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可一点都不低,甚至比粗杆烟还要高。而且,细杆烟对女性的子宫卵巢都会造成伤害。所以,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可别被细杆烟的外表所迷惑。 ![]() ### 薄荷烟:清凉背后的“致癌风险” 薄荷烟,闻起来有一股清凉的薄荷味,抽起来感觉很清爽。但你知道吗,薄荷烟里含有薄荷、薄荷脑、香精等成分,燃烧后会释放致癌物苯并芘。苯并芘就像一个“癌症催化剂”,会增加口腔癌、喉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另外,薄荷烟在口腔和食道内还会产生大量可替宁,这种物质会让人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更强,就像给烟瘾加上了一把“锁”,更难戒掉。 “吸烟有害健康”,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无数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结论。香烟里的致癌物、有害物,就像一个个“健康杀手”,会损伤细胞组织,造成DNA突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还会导致肺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大家还是要尽早戒烟,只要下定决心,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