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尽全力的人生,从不会真正失败

 新用户78168KoG 2025-05-0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拼尽全力的人生

从不会真正失败


图 | 网络
文 | 签约作者 洛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这句诗写尽了盛唐的奢靡,却很少有人追问:那一颗颗鲜荔枝,究竟是如何跨越五千里的山河?

马伯庸写的《长安的荔枝》,以这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引,揭开了盛唐浮华表象下的权力游戏与人性挣扎。

天宝十四年,长安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道催命符——在杨贵妃生辰前,将岭南荔枝鲜运送到长安。

面对“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严苛条件,李善德这个微末小官,在权贵的夹缝中求生存,在绝境中迸发出惊人的智慧。

他一次次实地勘测,一次次改良方案,最终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运输奇迹,为自己和家人迎来了转运的机会。

图片
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的,只剩下等待。

马丁·路德·金说:“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迈出第一步。”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李善德接到的任务,是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

面对这个“催命符”,他本想认命,但在杜甫的鼓励下选择放手一搏。

他运用算学推演路线,试验保鲜方法,甚至发明“格眼法”记录数据,最终制定出11天送达的方案。

荔枝

最终,他完成了任务,却因质问权贵被流放岭南。讽刺的是,这场流放让他避开了安史之乱的血光之灾。

李善德的行动力,恰如现代职场中的“复盘推演”,在失败中摸索,直至成功。  

稻盛和夫说:“现在虽然做不到,但到时无论如何也要做到。”

有时,等待比行动更考验人心。

图片
既是身临其境,退无可退,
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的希望。

《孙子兵法》中写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看见希望的微光。

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韩信背水一战,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书写了战争传奇。

背景图

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却仍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信念完成《史记》;诸葛亮六出祁山,明知蜀汉国力不济,仍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坚持北伐。

越是困难,越要在千难万险中向前挺进。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光芒。

图片
就算失败,
我也想知道,
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一次努力都在向目标慢慢靠近,哪怕最终未能成功,至少自己曾拼尽全力。

李白曾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仕途坎坷,他依然坚持理想,用诗篇书写壮志豪情。

背景图

美国航天员约翰·格伦,在62岁高龄时仍选择重返太空,只为证明年龄无法阻挡梦想。

真正的英雄并非从未跌倒,而是始终怀抱信念,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倒在终点前”的意义:不仅为了胜利本身,还为了超越自我。

图片
跳胡旋舞的要诀,
不是随乐班而动,
而是旋出自己的节奏。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在命运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者终被淹没,唯有把握自己的节奏,才能在混沌中开辟前路。

李善德本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九品小吏,他最初如履薄冰,试图按官场规则行事,却处处碰壁。直到他抛开繁文缛节,以算学推演、实地试验,才找到一线生机。

蓝色背景图

正如老胡商所言,他不再“随乐班而动”,而是“旋出自己的节奏”,最终在绝境中搏出一线希望。  

成功不在于迎合外界标准,而在于认清自己的方向。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坚守内心的节奏,才能在命运的舞台上跳出属于自己的华章。

图片
希望即使最终失败,
也不是因为自己怠惰之故。

弗兰兹·卡夫卡说:“世界上存在两种万恶根源,那就是急躁与怠惰。”

努力的价值不在于成败,而在于无悔。

李善德深入岭南,向峒女阿僮学习荔枝种植,与胡商苏谅合作优化运输,甚至不惜变卖通行符牒筹措资金。

尽管最终因官场倾轧被流放,但他已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背景图

人生最遗憾的,从来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可以”。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战胜了最大的敌人——那个可能怠惰的自己。

拼尽全力的人生,从不会真正失败。

图片
做人要能抬头,
更要能低头。

《长安的荔枝》里写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

抬头,是坚守原则、保持尊严;低头,是审时度势、以退为进。

强者,既能昂首挺胸面对挑战,也能在必要时俯身前行,以柔克刚。  

李善德虽是小吏,却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气节。当他发现运送荔枝的巨额费用最终转嫁到百姓头上时,他选择在杨国忠面前直言进谏:“取之于民,用之于上,不劳于文。”这一举动让他从功臣沦为罪臣,但守住了内心的良知。

背景图

李善德的“抬头”,不是固执,而是对信念的坚守。 

李善德的“低头”,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人生并非非黑即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抬头,也在必要的时候低头,才能在命运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善德被流放岭南,因祸得福避开了安史之乱;失去官职,守住了读书人的气节;未能改变制度,却在绝境中创造了运输奇迹。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着属于自己的“荔枝运输。”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终点在哪里,而在于我们如何走完这段旅程。

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拼尽全力,就永远不会真正失败。



作者 简介

* 作者 | 洛书,遇见李菁签约作者,四川省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电视报》《中国人事组织报》《中国水运报》等报刊。微信号:nyz96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