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今天介绍的中成药名字叫排毒清脂片。 排毒清脂片:大黄、西洋参、麦冬。 身体的毒是怎么来的?多数是吃来的。物质丰富的年代,大家不用像以前那样愁吃了,就变本加厉的吃。这种现象在老一辈那里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没得吃,现在就要弥补回来了。 殊不知,这种畸形的思想,使得日益衰老的身体不堪重负,脾胃的运化功能本来就不好,再加上高蛋白、高营养的宣教误导,吃进去的食物不但不能转化成营养滋养身体,还化生成痰湿影响健康。 痰湿积聚最容易就是引发肥胖,所以现在肥胖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有些人可能看起来不肥胖,但是血脂却很高,血里头都是浑浊的,或者体检会发现有脂肪肝,体内的脂质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 单纯性肥胖的人群,往往表现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的问题,也无代谢性疾病。 脂肪过多的本质,说白了就是痰瘀水湿等病邪堆积在体内,这就是所谓的毒。 无论是水湿还是痰瘀,都是浊阴,需要气的推动,方能排出体外。 痰浊是津液运行障碍的产物,痰浊进入到血管里头,阻滞血行,血行受阻就会形成血瘀。浊瘀内阻,问题就会比较顽固。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破局者,破局者必然是有能力,有魄力,中药里头能涤荡瘀浊,驰骋沙场的,非大黄莫属。 大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有一种说法叫六腑以通为用。六腑包括了大肠、小肠、胆、胃、膀胱还有三焦。以通为用怎么理解呢?六腑多为空腔器官,功能特点是传化饮食水谷,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中药里头最擅长疏通六腑的正是大黄。而且是一味猛药,素有将军之称,能单枪匹马取敌人首级,犹如探囊取物。 大黄擅长攻下,这是大家熟知的,肠道有积滞,积滞化热,大黄能清热攻下,这一招叫釜底抽薪,把积滞推出去,就好像把薪火给撤掉一样。大黄还有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作用,活血化瘀。把不能利用的死血清理掉,才能腾出空间来给新血报到,这就是推陈致新。 攻邪的药有了,扶正的药也得安排,津液不布,血液不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气虚。气对津液、血液的生成、布散、固摄都有作用。尤其是元气,是原动力。 明代大医张景岳就说过“元气足则运化有常,水道自利”。 补元气的中药首先会想到人参,但人参比较燥热。与积滞化热的状态不匹配。所以换成西洋参。西洋参偏凉,补气的作用比人参温和。还能清热生津。 最后再加入一味麦冬。怎么理解?津液想要输布到位,前提是要充足。主消化的胃是生津的源头,而肺能通调水道。“饮食入胃,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胃热清了,消化就好,生津就强。肺热清了,通调水道,痰瘀就能从肠道排出去,也就不会堆积在身体里头化毒。 有时候痰瘀积滞的热毒还会上泛头面,引起痤疮,排毒清脂片就有用武之地了。 再强调一次,这个药能用于浊瘀内阻引起的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有些因排便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痤疮也是其适应症之一。直观的可以看看舌头,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少的就对症了。 |
|
来自: 白雪诗 > 《文件传辅要文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