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5课 卫气营血辩证(下)

 als的图书 2019-05-29

1.卫气营血辨证

①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

②卫气营血的病理与证候

③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和传变


同学们,咱们上次课讲到,营分证热灼营阴,口反不甚渴。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见到斑点隐隐。这个是个或有症,所谓或有症,就不是主症,可有可无。在营分证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出现,但出现也正常,也不奇怪。斑点隐隐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小的、散在的,隐隐约约的出血点,皮下出血。

中医所说的发斑是指皮下出血,是由于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热邪损伤了血脉,使血液妄行,溢出脉外,导致出血。它是肌肉部位的小的血脉破了。为什么说是小的血脉破了呢?因为营分证它的部位还浅,病情还轻,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有小的络脉破裂,小的出血点,而且这个点状是隐隐约约、很少、散在的。这就提示你,热邪已经要入血了。所以出现斑点隐隐,在营分证当中来说,就预示着要入血分了,血分证的特点是发斑,营分证它不一定发斑,但如果出现了,也不奇怪,因为什么呢?因为营分和血分没有绝对界限,只是轻、重的不同。所以小的络脉破裂,有少量的隐隐约约的斑点。如果是大片的发斑,不是隐隐约约的了,很明显了,很多了,斑点密集,那就不是营分证了。

神志症状。烦躁、心烦不寐。这种病人是越到夜里越烦燥,因为什么呢?它和那个身热夜甚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夜间阳入于阴,它加重了里热,所以热扰心神,烦躁不安。就像把鱼搁在热水里一样,它还没有烫死,但是它难受啊,它在里头乱蹦。这心不藏神,夜间就不寐,心烦。或者有时候谵语,就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不是完全昏迷,完全昏迷是血分证。烦躁,有的时候说糊话,谵语,都是热扰心神的表现。

舌质红绛。“绛”,叶天士说,“深红色也”,介于红与紫之间,那紫舌就是血分证了。营分呢,它比红深,比紫还浅。咱们刚才说,气分证见舌红,是因为血脉扩张,热邪鼓动血液,血液运行加快,冲击血脉,使血脉扩张,出现了充血,所以舌质红。这个(营分证的舌绛)不是,这个是因为热邪消耗了血中的津液,血里边的水少了,血液浓缩了,它消耗的是血里边的水份,红色成分并没有消耗。血是红色的呀,血液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呀,它不光是水啊,里边还有其它的成分,但是其它的成分没有消耗,它只消耗的是水分,所以血液就浓缩,浓缩了就粘稠,就粘了,血粘了颜色不就深了吗?所以它颜色深,出现红绛舌。这是血液有瘀滞的现象,但还没有停止流动,粘滞了,流动得不好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用大量的补阴药,为什么营分证要滋阴呢?是因为血中的津液消耗了,血液粘稠了,浓缩了。

脉象细数。细,标志着血中的津液不足,那血脉当然就收缩,脉管就细了。数,是因为有热,热邪的鼓动,血液运行加快。流速快,但是血容量不足。所以脉既细又数。

它(营分证)的主证。身热夜甚,白天,夜间的体温不一样,越到夜间越高。心烦躁扰,而且这个躁扰也是夜间加重,夜间比白天重,和这个道理(身热夜甚的道理)是一样的。舌质绛,这是关键。只要是身热夜甚,心烦躁扰,舌质红绛,就有营分的特点,不管它其它的兼证怎么样,你就按营分证治疗没有错,这是关键。

那么营分证消耗血中津液,再继续发展,就深入到血分了。血分证的特点,叶天士的这四个字讲得非常好,“入血就恐耗血动血”,血分证的特点就是耗血动血。耗血是消耗血中的津液,使血中的津液减少,而血液凝聚,出现热瘀,热凝而瘀,由热导致的凝血。动血,就是迫血妄行导致血脉破裂而出血。这种病人往往是耗血和动血同时存在,出血和瘀血同时发生。

它的临床表现。

身热灼手。病人烫手。有汗无汗?一般来说无汗。为什么?汗没有来源哪。血中的津液大伤,那肯定肺、胃的津液先伤了,所以汗没有源,无源作汗,所以一般是没有汗,干烫,烫手。

吐血、衄血、便血、溲血(也就是尿血)。从嘴里边出来是吐血,从鼻子出来是衄血,大便里边有血,尿里边有血。

斑点密布,斑,是皮下出血,肌肉部位出血,瘀在皮下,西医叫紫癜,中医叫发斑,斑点密布,很密集,甚至于斑连成片,一块一块的,为什么叫斑呢?“斑斑如锦纹”,象锦上的花纹一样,一朵大红花,一块,斑点都连成一片了。

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点,都属于出血,都是出血的表现,它是不同部位的出血。那么这种斑点也好,吐出来的血也好,什么颜色?淡黄的?鲜红的?紫黑的?那根据它热的程度,根据血液凝聚的程度,程度越重,颜色越深。如果斑是紫黑的,吐出来的血是紫黑的,那说明什么问题呀?瘀血。你别看它是出血,但是它有瘀血。因为血液凝聚了,津液不足嘛。同时神志症状加重,昏狂谵妄,躁扰不宁。这种病人昏迷,但是他不是昏睡,神志是不清楚,但是他躁扰,躁动不安。象这种病人一般在医院要把他手脚绑在床上,床上要加护栏,把手脚绑上,为什么?你稍微一不注意,摔下来了,掉下来了。躁动不安哪,什么原因?热扰心神,血热扰心。血本身被消耗了,就不能藏神了,再加上热扰,就好象这么大一条鱼,你把它搁在小脸盆里边,水不多,还是热水,你说它是什么状态?它在里头能不蹦吗?水少,本身它就缺氧,再是热水,再一烫,那鱼在里头不就会乱蹦,最后就煮熟了,是这个意思吧?所以他虽然昏迷,但是躁扰不宁,躁动不安。

舌深绛,甚至于紫绛。深绛就是紫啊。那就说明血中津液消耗得非常严重,血液瘀滞了。这是血分证的特点。

那么掌握它(血分证)的要点是什么?灼热烫手,无汗,发斑。有的病人他不发斑,或者是有其它的出血的见症。就是,除了发斑之外,有吐血、衄血、便血、溲血,这些出血见症,只要是有出血见症都是血分证。另外,舌质紫绛。

我问一句,营分证和血分证的病人舌绛有没有苔?为什么这儿不提舌苔?一般来说,(营分证和血分证)是光绛无苔,没有苔,为什么?(学生:伤阴),伤哪儿的阴?(学生:伤肺胃之阴)。血中津液大伤,肯定胃阴先伤,对不对?因为胃阴补充不了血中津液了,血里边的津液是从胃里边来的呀,那个血中津液伤到这个程度,说明胃阴早已经伤了,它补充不了它(血)了。所以胃阴不足它蒸化不能生苔,舌苔是胃中的阳气蒸发了津液再加上浊气。三个条件嘛,阳气、浊气、津液,共同分布到舌面,形成的苔。现在由于胃阴大伤,就象咱们写字一样,你拿干刷子,根本没有墨,你写得出字来吗?写不出来啊。所以舌上没有苔,光绛无苔。胃气、胃阴先败了,所以他病情危重了。

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这个病变的变化过程中,这不一定就按照这个(辨证表的顺序),这么清清楚楚地出现,它可以交错。下边咱们要讲,在传变的过程中也可能卫气同病,也可能卫营同病,也可能气血两燔。但是不管怎么变,它的本质变不了,这四个阶段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你只要把这四个阶段的主症、辨证要点掌握了,那么它再变,万变不离其宗,都能掌握。所以咱们强调这个表啊,同学们最好能够把它背下来,这个对临床是很有指导作用的。

那么关于望舌的问题,“卫分、气分看舌苔”,卫分证一般是薄白苔,也可能是薄黄,如果热重,也可能薄黄,但是不管是白还是黄,它都是薄苔,不会厚,因为它是表证。气分证是黄燥苔,黄而干燥,因为它是里热伤津。

舌质变化不明显,那么卫分证舌边尖红,气分证舌红。和苔比较起来,辨苔更重要。

营分、血分一般说没有苔,你看什么苔啊?所以营分、血分的关键是看舌质,只要出现绛舌,(邪气)就入营了。(颜色)再深,再加上出血,就是血分证了。

这个在临床检验哪,是非常好检验的。营分证绛舌的病人,输液,葡萄糖盐水瓶子吊上1000ml进去,舌马上就不绛了,反过来证明,舌绛是因为血中津液不足,输液来得非常快。咱们中医是用养阴的药,生地呀、麦冬啊、元参呀这一类养阴的药,大剂量的生地,经用输液。这种病人输上液之后,1000ml进去,舌绛马上就解决,几个小时之内他就转过来了。因为血容量不足,一输液,一扩容,血液一稀释,它就不绛了。这反过来证明,我们说营分、血分舌绛,是因为血中津液的消耗是绝对正确的。

③卫气营血证候的病位浅深和传变

在掌握了卫气营血四类证候,它们每个阶段的特点之后,咱们下边就分析一下,卫气营血每个阶段病位的浅深和传变。

如果单分,卫、气、营、血,是四个阶段,但是在病变的过程中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邪气侵犯人体,先侵犯卫分,因为它是第一道防线哪,先侵犯体表,导致卫分证。卫分证不解,深入气分;气分证不解,深入营分。就是说,由体表的功能的失常,卫外功能的失常,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脏腑功能失常到一定的程度,就要损害实质性的内容了,就要消耗血中的津液,就深入营分;营分证再发展严重了,就要耗血、动血,入血分。一般的发展规律,是按卫→气→营→血传变。

但是也不绝对,也不尽然,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病变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变化很多。有的病人卫分证不解,气分证已起,可不可以表里同病?按八纲辨证来讲叫表里同病,按卫气营血辨证来讲叫卫气同病。卫分证没有完全解除,但是热邪已经进去了,就是这个人进门的时候,一脚在门槛里边,一脚在门槛外边,在往里迈,还没有完全进来,那个脚还在外边,这算什么?算卫气同病。什么表现?发热,微恶风寒,但是热势高。口渴、心烦,脉数,舌红。

也有的情况,卫分证没解,它没传气分,直接传到营分去了,可以出现卫营同病。身热夜甚,微恶风寒,口反不甚渴,舌绛。可以呀。

也有的病人,他初起就是营分兼表。伏气温病它就有这个特点哪,它发于营分,但是又有外感,你叫它什么?笼统地说叫表里同病,确切地说,是卫分的表和营同病,这叫卫营同病。所以治疗既要凉营,又要透卫。

再有,气分证求罢,营分证已起。气分高热的同时,出现了身热夜甚了,舌绛了,有了营分(证)的表现,这种叫气营两燔。燔,当什么讲呢?火旺貌,为烧得很旺的意思。气营两燔,治疗呢?清气凉营,既用清气的药,又用凉营养阴的药,加减玉女煎,王孟英把它叫做白虎加地黄汤,(治)气营两燔证。

那么也有的病人,气分的高热,突然就出血了,口鼻出血,或者是大片的发斑,这是什么问题?气分证没有完全解,血分证出来了,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不就是(治)气血两燔吗?清瘟败毒饮是白虎汤、黄连解毒汤,不是清气吗?犀角地黄汤凉血呀。

请问,有没有气营血三燔这一说?既有气分证,又有营分证,还有血分证,三燔,可不可以?可以。为什么没有这个名词?气血两燔,营燔不燔?包括它了,所以就没有必要说三燔了,不是不可以,可以。气血两燔就包括气营两燔,因为血分比营分重,就没有必要再提营分了,实际上气血两燔是气营血三燔。

这个临床上错综复杂,各种情况都会出现,一种情况,卫→气→营→血这么传变。一种情况,卫气同病,卫营同病,气血两燔,气营两燔,这种变化规律是都有的。但是不管它怎么变化,它必然涉及到哪一个阶段,就有哪一个阶段的特点。气营两燔必有气燔和营燔的特点嘛,所以你掌握了它的辩证要点,治疗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掌握辩证的要点。

那么,如果反过来,有没有这种情况?(卫←气←营←血),这种情况有没有?由血分入营分,由营分出气分,由气分出卫分?有没有?有,为什么?通过治疗以后,体质恢复了,邪气逐渐外解,病情越来越轻,这种情况有啊。(卫→气→营→血),这么来,按这个方向来,向深,越来越重。(卫←气←营←血)这种情况呢?向愈啊,向好的方向发展哪。所以叶天士提出来,“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通过用药物治疗,使营分的热邪向气分透,透到气分肯定比营分轻了,再透表而解,使它邪气从表而来,还从表而去。所以“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实际上是把营分的邪往外透,透过气分出表而解,用治疗来促进它向好的方向转化。所以它(卫气营血四证)可以向深发展,也可以向愈、向浅发展,都是可以的。但是向浅发展那就需要你治疗的手段了。所以卫气营血的变化,就是这么个规律,至于治疗,“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大法,大纲大法很清楚,咱们后边再具体讲。

关于卫气营血辩证,咱们就介绍这么多。这里边需要说明一点的呢,卫气营血辩证,对这两类温病(温热病、湿热病),哪类更合适?对温热病可以不可以?对湿热病不是不可以?但是它不太好用,为什么?(学生:传变很慢),传变很慢是一个,慢它只要传变就行。有什么问题呢?湿热病初起啊,卫和气界限不是太清楚,为什么呢?湿邪是弥漫性的邪气,咱们不是强调了吗,湿热病往往以脾胃为中心,初起就以脾胃为中心,它虽然是卫分证,有发热、恶寒,是表证吧?在卫分,不错。但是脾胃症状就出来了,胸闷、脘痞、腹胀、不思饮食、大便溏,你说它是卫分还是气分?它往往初起就卫气同病,为什么呢?湿邪只要侵犯人体,它就困脾,一困脾就出了中焦症状了。所以卫气界限初起就不清。这是一个问题。再一个,湿热病是以湿为主,热蕴湿中,湿热裹结,是湿把热裹住了,热不能发扬,所以身热不扬嘛。热扬不出来,它就不伤阴。热邪不伤阴,它入不入营、血?湿热病,真正的湿热病,如果不发生变化的话,一般来说它就不入营分、血分。你看,初起卫气的界限不清,不化燥、不向热、燥转化,它不入营、血,你怎么辨?它没有营分、血分(的症状),那就是说,它始终以气分为主。所以咱们说啊,气分湿热在临床是最多见的,或者卫气同病。营分湿热有没有?有,很少。血分湿热基本就见不着了。所以营分、血分的湿热很少见。所以这个辨证(卫气营血辩证)呢,对温热病来讲,当然温热伤阴,最合适。对湿热病来讲,能用,不太好用。所以在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吴鞠通又大力地倡导三焦辨证,为什么?我觉得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和喻嘉言的影响很有关系,喻嘉言不是讲嘛,“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他是讲三焦治法呀,他指的是什么呀?升而逐之、疏而逐之、决而逐之,升什么?疏什么?决什么?升散是向外透邪,这个不用说了。疏,是疏通气机;决,是决通水道,通调水道。他指的还是夹湿的,是湿。因为湿邪它有个从上向下流的这个特点,所以三焦辨证对它(湿热病)来讲,比卫气营血更实用。

2.三焦辨证

下边我们就介绍三焦辨证,当然啊,吴鞠通的三焦辨证不是单为湿热而立,不单纯是为湿热,温热病也照用,但是它对湿热病的指导意义更大。

①三焦的生理概念

2个大题目就是三焦辨证。为什么他用三焦辨证?咱们首先复习一下,三焦的生理概念。他用了一个焦字,而且还加了一个三,是什么意思?《内经》和《难经》里边关于三焦的论述不少,而且说法还不一致,就是在不同的篇里边,对三焦,这篇这么说,那篇那么说,不完全一致,都有几种说法?

1)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气道

第一个,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简称就是气道吧,或者叫火道,也行。因为这个三焦的焦字,上面是个隹,底下是四点,这四点是什么?这四点是火。

咱们中国字这四点都在什么时候用?都表示什么?表示水的时候用,是吧?(㸃)这是水点,这是表示水。在这儿(焦)也是四个点,表示的是火,因为火也是四笔呀,你要把它这边写短点,不就四个点吗?所以从火。还有别的意思没有?还有别处用这四个点没有?(爪)这也是四笔吧?比如说,这是(馬)的四条腿,四个蹄子,四个爪,也是用四点,骡子、马、驴不都是这个吗?不是都用这四点吗?熊,狗熊的熊不也是四个点吗?那就不是表示水,也不是表示火,是表示它的四肢。

在这儿(焦),从火,上面是隹,底下是火,烧焦了的意思。上面是隹啊,不是佳,这点在外头,不是一竖下来,不是直线。那么就是说,它和火有关。因为它是通行阳气的,所以借用了这个字,用焦字。

《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那么,这个原气是指的什么?就是刚才咱们所说的真气呀,也就是一身之气呀,所以一身之气也用这个字嘛。你怎么知道?通行三气嘛,三气加一块就是原气。

“别使”,是什么意思?它被它所使嘛,被原气所使,为什么呢?它能够通行原气。怎么个通行法?这三气,我认为啊(注解不一样,有人说是指营气、卫气、元气;有的说宗气、营气、卫气。说法不一样,各家注解不一),我以为,是三焦的元气,上焦元气、中焦元气、下焦元气,宗气、中气和下焦的元气。总而言之啊,是一身之气分布在上焦也叫元气,在中焦也叫元气,在下焦也叫元气。就是通行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上焦有脏腑,中焦有脏腑,下焦也有脏腑,脏腑不都在这个范围里边吗?所以它实际上是使一身之气,在五脏六腑、胸腔、腹腔运行,都通过它,它就是阳气运行的一条管道。是这个意思吧?所以,咱们说,它是阳气运行的通道。

2)水液运行的通道——水道

2个概念,水液运行的通道,简称就是水道。这个呀,在《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里边就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渎”,是水沟。“决”,是疏通。那就是疏通水沟的意思啊。三焦是一个什么器官?《灵兰秘典论》把六脏六腑分为十二官,其中三焦是一个什么器官?它是决渎器官,也就是人体内一个通畅的水沟,被疏通了的水沟。“水道”,人体内的水道出于此,“焉”,当“于此”讲,“于此”就是三焦的意思。那就是说,三焦是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

请问,它到底是气道还是水道?它是行气还是行水?矛盾不矛盾?不矛盾。因为水要靠气来推动,气是在水里边来推动水液运行的,它俩走的是一条道。暖气管子,走的是热水,请问,它是热的通道啊?还是水的通道啊?它是热水的通道。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气是在水里边,它才能够推动水液运行。所以它是水道必然是气道,是气道必然能通水。就象暖气管一样,通的就是热水。水和热你能分开吗?

3)划分人体部位

3个说法,三焦是用来划分人体部位的,把人体分成三段,所以叫三焦,那就是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指的哪儿?膈以上(横膈以上),膈以上有什么脏器?心、肺,还有没有?心外头有一个包膜,心包也算一脏啊,对吧?要六脏六腑嘛,它也是一脏啊,所以包括手厥阴心包络,三脏,心、心包和肺。这是从脏器来说。

从人体的整个结构来说,包括头部。光划脏腑,其它的不算,那就是这三个脏,或者说是两个脏加一个包。

中焦在哪儿?膈以下,脐以上。包括哪些脏器?胃是肯定在。有胃就得有脾吧?“脾胃为夫妻”嘛。还有没有?肝。还有没有?胆长在肝上面嘛,所以有肝就有胆。还有没有?行,就这么搁着。

下焦有哪些?小肠、大肠、膀胱,这儿有脏有腑啊,肾。还缺谁?十二脏啊?缺三焦自己。行了,够了。

是这么个问题吧?应该说是这么分,按解剖部位来讲是吧?但是吴鞠通不这么分,吴鞠通怎么分?它把肝拿到这儿(下焦)来了,下焦肝与肾嘛,为什么?因为温热伤阴,消耗肝血就必然损伤肾津,损伤肾津就必然消耗肝血,肝血肾精,乙癸同源嘛,所以你要把肝搁在中焦,把肾搁在下焦,(就)没法讲了。它这三焦辨证没法辨,所以他把肝挪到肾(这里)。咱们现在一提就是下焦肝肾,这句话是从哪儿来的?下焦肝肾这句话不见于《内经》,不见于《难经》,也不见于《伤寒论》,也不见于《金匮要略》,就是吴鞠通说的。所以现在一说,下焦肝肾。从解剖部位来讲,肝不在下焦,在中焦。因为胆在中焦,对不对?肝还在胆上边呢,它怎么跑到下焦去了?就是吴鞠通给挪的位。这个是为了辨证的方便,不影响。咱们说的不是解剖部位,是生理功能,是因为它(肝)跟肾的关系密切。

大肠在下焦没有问题吧?吴鞠通把它给挪到这儿(中焦)来了。在《温病条辨》里边,大肠病放在“中焦篇”里边,为什么?因为胃和肠的关系密切,胃热进一步发展就是肠燥。你要把胃热放在中焦,把肠燥放在下焦,他没法讲了,这个三焦就不成体系了。所以他把大肠挪了位,挪到中焦去了。所以大肠的病,两个阳明嘛,手、足阳明病嘛,阳明病都在中焦篇。而且从张仲景(那儿),他提大肠的名词了吗?胃家,“阳明病,胃家实”嘛,所以他把肠和胃算到一个系统了,肠是胃家,胃家不是胃,是肠。《伤寒论》里边的心下痞是哪儿?心下痞是胃。所以这个名词,他不叫胃,叫心下。不叫肠,叫胃家。吴鞠通写《温病条辨》,按三焦辨证,要如果把胃和肠放在上、下两焦,他不好讲了,因为它俩的病太密切了,所以把它提到中焦。这个(说法)从生理功能上来讲,从辨证角度来讲,不影响。因为咱们是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角度)来讲,它们联系密切,这样做都是可以的。

三焦就是这么个概念,实际上它是把人体的六脏六腑分成了三个部位,这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和前两个(气道、水道)矛盾不矛盾?气道也好,水道也好,气和水走一条道也好,是在三焦里边走,不错。它经历不经历五脏六腑?所以行气、行水干什么?一个是供给五脏六腑的需要,用气去温煦它,用水去濡润它,同时这些脏腑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是不是也得通过这个管道把它给带走啊?所以,气道、水道实际上是经历于五脏六腑,是一回事,并不矛盾,它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脏腑分部位可以分这么三截,气道、水道是大管道,都是从五脏六腑经过。所以结合起来看呢,不仅不矛盾,而且更全面。

4)传化之腑的一腑

三焦是传化之腑里边的一腑。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五个叫“传化之腑”,传化指的是什么意思?传化食物,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传导变化。六腑嘛,胆跟它们不一样,因为这六腑都是管腔,或者囊腔系统,食物从口腔进来,通过这些腑消化吸收之后,排出去。胆不直接参与,胆汁入小肠参与消化,所以它(胆)又属奇恒之腑,它也泄也藏,它特殊。这儿就讲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五个是传化之腑。

那就是说,六腑里边有它(三焦)一份,三焦究竟在哪儿?那五个腑,包括胆在内,都有位置,都有形态,对吧?三焦究竟在哪儿?而且《内经》还提出来,三焦是“孤之府”,这“孤”又当什么讲?孤,就是独。独,什么意思呢?独一无二。它(三焦)是六腑里边的一个,但是在六腑里边,它的地位又很特殊,特殊到什么程度呢?独一无二。为什么它独一无二?太大了,孤家寡人,没对儿。大到什么程度呢?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里边有这么一句话,“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说它,三焦是在“脏腑之外”,除了它自己,那十一个脏腑的外边,但是它又在人的体内。“躯体之内,包罗诸脏”,把其它的十一个脏都给包住了。“一腔”,这一腔是指胸腔和腹腔。整个胸腔、腹腔里边那么一个最大的腑,象个大包裹一样,把其它脏腑都包上了。是这么一个腑,所以叫孤之府,它大。这个说的其实挺好,有道理,为什么?它(三焦)是一身阳气运行的通道,是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它又能经历五脏六腑,它不那么大,行吗?所以说它是最大的腑。

《难经》里边还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所以后世对这个三焦有争论就在这儿,它到底有形?没形?那五脏六腑都有(位置、形体),为什么三焦找不着?既然提出来有名,为什么还无形?也有人认为,既有名又有形,其他脏腑都有名,都有形,它也应该有形,在哪儿?这大伙就说法不一样了,就有人说它是胰脏,也有人说它是网油,还有人说它是淋巴系统,那就有点结合着西医的味道了。但总归大家找这个东西呀,纷纷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无可非议,你怎么解释都行。但是我们讲,你是三焦有形也好,无形也好,中医从《内经》、《难经》一直到后世,都延续这个理论,有三焦这个学说,咱们只是从理论上去讲,能够指导临床就可以,因为我们中医所讲的藏象,是讲的功能单位,而不是强调解剖部位。所以它有形也好,无形也好,对辨证论治不影响。

把这几个观点综合起来啊,那么三焦是个什么?可以说啊,三焦是个人体内气化的场所,简称就是“三焦气化”嘛。

关于三焦气化的理论,咱们过一会儿再讲,先下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