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呀!我是一名中医师~~ 在这快节奏时代,人们渴望健康却不得法。此公众号便是您的健康补给站,我会把晦涩医学知识拆解,为您送上简单有效的小妙招,助您拥抱健康。肥胖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痰湿”“膏脂”范畴,其病机与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学在论治肥胖方面独具特色,今天就跟随吴医生来看看中医如何对肥胖进行辨证论治吧!本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大多表现体型肥胖,大腹便便(腹大如鼓),俗称为啤酒肚,躺在床上肚子软绵绵的,按一下就像是装水的气球;或为梨形肥胖,哪都不粗就是大腿粗。 常伴有面肿肢浮,疲倦乏力懒动,常常是能躺不坐、能坐不站,葛优躺才是最舒服的,胃口也不好,大便不成型,表现为“鹜溏”,而且 据本人临证心得,脾虚湿阻证确为临床常见证型,根据侧重点不同,可选用的方剂确实很多,如参苓白术散、防己黄芪汤、陈夏六君子汤等等,可谓是不胜枚举。本证体型虽肥胖但肌肉较紧实,常伴有口干口臭,吃得多饿的快,口渴而喜欢冷饮,大便干结难排,舌头红红的,上有黄腻苔,脉多滑数。临床上多选用佩连麻黄汤、防风通圣散等。 胃肠实热证临床可见,但在我诊治过程中所见反而不多,或者换句话说,此证能单纯见到的不多,临床确实有胃肠实热证表现的患者,但通常夹杂有其他情况,如夹杂脾虚寒的表现,形成了寒热共存,虚实互见的复杂病机。这可能和现代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一方面人造寒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嗜食辛辣、温补之风浓厚,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本人在临床上多是选用半夏泻心汤、黄连汤、或葛根芩连汤合理中汤等,来治疗胃热脾寒的患者。情志致病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病因。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一类人,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就喜欢大吃大喝,仿佛吃的爽,心情就好了,故有言云“没有什么不开心,是美食解决不了的”。 本证常表现为体型肥胖,且常伴有情志不佳,胸胁苦满,胃脘、胸腹胀满,女性可见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脉如紧绷之“琴弦”,治疗应疏肝解郁,行气化痰,常选用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加减使用。疏肝法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大法宝,我记得本科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一个小技巧,临床无论遇到如何棘手的疾病,抓住疏肝和健脾是取效的关键。我自己在日常诊疗中也深有感触,所以写了一篇文章提醒大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才是防病妙招,更是愈疾的法宝。阳虚证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主要表现为肥胖,虚浮肿胀,畏寒,疲乏无力,腰酸腿软,腹胀痞满,纳呆便溏,舌淡不红,苔薄白润滑,脉沉细无力;治法上以补益脾肾,温阳利水为主。 我在临床中也曾遇到脾肾阳虚的患者,有小朋友、有成年人,无论男女老幼均能看见,也常常使用吴茱萸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缩泉丸来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近网上十分流行的“黄芽汤”亦可使用,平常自己可以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助阳气,或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来食疗。以上就是这篇共识所提到的肥胖症常见分型,但中医治疗肥胖强调“辨证论治”,需结合体质、饮食、情绪等因素综合调理。关键建议: ✅ 脾虚湿阻→健脾 利湿 ✅ 肝郁气滞→疏肝 健脾 ✅ 胃肠实热→清胃热 顾脾寒 ✅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赶紧转发、收藏这篇实用干货,让更多人运用中医智慧守护自己的健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