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不过决定清朝命运的条约无非就这么几个: 众多不平等条约当中,与美乌矿产协议比较接近的,其实还得是《北京条约》。乌克兰用国内矿产,换来了美国的保护,虽然带有丧权辱国的性质,但至少保住了基辅政权。清朝的《北京条约》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呢?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与英法俄等国签订了这份《北京条约》。当然了,是分别与这3国签订的,其中与俄国签订的是秘密条约,也就是当时没有对外公布。 俄国算是捡了大便宜,因为他们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参与方,但却凭借调停国的身份,与清廷签订了这份《北京条约》,从清朝割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份条约对清廷来说,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纯粹是丧权、丧地且辱国。毕竟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英法和清廷签署的《北京条约》,同样也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和俄国那份比起来,侮辱的程度可就轻多了。 英国割走了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部分地区,面积连俄国割走的零头都不到。法国作为战胜国,更是一寸土地都没割走。 英国要求增开天津为商埠,法国要求增开大连为商埠。英法都要求清廷赔偿白银800万两,同时要求英法的传教士,可以到清朝来买地建教堂,并且合法传教。 对清朝来说,这两份条约的确丧权辱国,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对清廷统治者们来说,却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说,清廷利用这个机会,反倒是加深了和洋人之间的合作。英法列强与清廷深度绑定以后,反倒是有利于清廷继续统治中国,毕竟背后有大哥罩着了。 ![]() 这么解释或许有些空洞,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来分析这个问题。1860年中国正在发生着什么? 除了北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其实就是南边的太平军。 太平军当时已经被湘军重重包围,但并没有完全消灭。为什么不完全消灭呢?一方面是因为曾国藩本人没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只能步步为营。另一方面,在清廷看来,曾国藩这就是在养寇自重。 对清廷来说,洋人从来不是最大的威胁。太平军以及帮助清廷对付太平军的湘军,才是最大的威胁。 当太平军强大的时候,咸丰帝甚至许诺,谁能搞定太平军,就可以直接封王。等到太平军被灭了以后,慈禧却只给曾国藩封了个侯,而且还让他解散了湘军。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 太平军强大的时候,清廷担心太平军会颠覆他们的统治,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要搞定太平军。等到湘军做大做强以后,清廷又开始担心湘军颠覆清廷的统治了,因此又要打压这帮劳苦功高的湘军。 ![]() 但是1860年清廷和英法签署《北京条约》以后,与英法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这个时候清廷就不用害怕湘军了。清廷统治者明白,在英法列强面前,湘军的战斗力依旧不够玩的。他们只需要给英法列强一点点好处,就能确保英法列强会保住他们的统治地位。 1864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侯爵,这是清廷明摆着羞辱曾国藩。说好的王爵呢?怎么就给不了了?好歹曾国藩是拯救了清王朝的头号大功臣吧?而且咸丰帝当年可是承诺了的。 不管曾国藩服不服,清廷就是不给了。他们也不怕曾国藩起兵造反,因为他们背后有英法等列强撑腰了。曾国藩无奈,只好裁撤湘军,以示忠诚。 这样功高盖主的大功臣,一般是没啥好下场的。好在曾国藩晚年在对付捻军的时候,接连失利。再加上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引来天下臣民一片谩骂,这才躲过一劫,得以善终。 ![]() 英法在186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继续折腾清朝,而是开始在清朝做买卖,挣大钱。基本上在1860年到1895年这段时间,英法和清廷之间的合作,还是比较默契的。 那时候大量英法的商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福寿膏自不必说,成了英法的吸金神器。 甚至连清朝引以为豪的茶叶,他们在海外种植以后,换上精美的包装以后,居然成了高档货卖到了清朝,你上哪儿说理去? 有人说,研究一下茶叶的历史,就能研究透全球近代史。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茶叶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英国人从中国窃取了茶叶的种植、采摘、翻炒技术以后,跑到印度也种植起了茶叶。那时候欧洲老爷们已经完全离不开茶叶了,印度茶叶以零关税的优势,开始抢夺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市场。到1888年左右,印度茶叶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中国。 民间贸易是这样,清廷的官方贸易也差不多。为了打造新式军队和海军,清廷从英法德等列强手里,进口了大量先进的装备,包括各种军舰。到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的海军已经达到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水平了。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已经重新步入了正轨,外部没有列强入侵,内部正在发展工业化。清廷可谓高枕无忧。就连不可一世的英国,也将清朝视为东亚的第一合作伙伴。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甲午战争爆发了。日本处处对标清朝,清朝搞洋务运动,日本就搞明治维新,清朝建立北洋水师,日本就建立联合舰队。说句不好听的,日本和清朝竞争的,其实就是与英法列强深度绑定的机会。 所以那时候不少大臣是反对打甲午战争的,不打这场战争,那么清朝顶多被人瞧不起,吃点亏也就算了。日本摸不透清朝的底细,是不敢贸然大规模进攻清朝的。 英法同样是观望态度,只要清朝不暴露实力,那么英法就会继续和清廷深度绑定。那么清朝继续延续下去,就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慎战,不仅对老百姓有好处,其实对统治者来说,未尝不是求稳的主要策略。 ![]() 乌克兰和美国签署矿产协议,说到底也是一份不平等条约,无非是乌克兰用未来矿产的收益,去换取美国现阶段的保护。 如果能堂堂正正地平等交涉,又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条约呢?但问题是,乌克兰目前能和美国平等交涉吗?明显是不能的,他们目前就是有求于美国。而美国又不是什么傻白甜,白白给支持,不需要收益?再加上如今特朗普这个锱铢必较的人精上台了,当然要把这事儿做成生意。 很现实的情况是,如果失去美国的支持,基辅政权即便能坚持下去,也会十分艰难。仅凭欧洲的支持,乌克兰前途黯淡。毕竟欧洲内部不团结,那是出了名的。 所以说,美乌矿产协议,其实和《北京条约》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和美国进行深度绑定,以此确保乌克兰的安全,以及基辅政权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有这份条约坐镇,不光可以确保乌军能够拥有足够的后援力量对付俄军,而且还能让目前的基辅政权在乌克兰内部无可撼动。毕竟换个统治集团上来,这份条约极有可能被撕毁,对美国来说可就得不偿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