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夏是5月5日13点56分57秒,星期一,农历四月初八。 ![]() 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立夏有许多传统习俗,归纳起来,主要有“1不坐,吃3样,做3事”。大家跟我来看看它们到底指的是什么。
立夏这日,不能坐门槛。 在安徽、浙江等地,立夏有忌坐门槛的习俗。据《太湖县志》记载,立夏日坐门槛会导致夏天疲倦多病,一年精神不振。此外,还有说法称,立夏坐门槛会招致夏天脚骨酸痛。 ![]() 在民间,门槛被视为家宅的“咽喉”,是区分内外空间的界限,象征着家庭的运势和风水。古人认为,立夏时节阳气旺盛,坐门槛会阻碍家中气运流通,影响家人健康。 从现代健康角度来看,立夏后气温升高,门槛多为木质或石质,直接坐卧容易受凉,尤其对脾胃虚弱者不利。此外,夏季多雨潮湿,门槛处易积聚湿气,久坐可能导致关节不适。 这一习俗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1、吃蛋和斗蛋 ![]()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人们认为立夏吃蛋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避免夏季常见的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孩子们还会玩斗蛋游戏,将煮熟的鸡蛋或鸭蛋装在网兜里挂在胸前,互相碰撞,看谁的蛋更坚硬。 2、吃立夏饭 ![]() 立夏饭是立夏的传统食物之一。最早是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象征五谷丰登。后来逐渐演变为用豌豆、竹笋、瘦肉等食材煮成的糯米饭。在江南地区,人们还会吃乌米饭,据说可以驱风解毒。 3、喝立夏粥 ![]() 立夏喝粥的习俗在部分地区也很流行。例如,湖南耒阳的立夏粥用大米、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味道鲜美。浙江农村则有吃“七家粥”的习俗,寓意邻里和睦。
1、称体重 ![]() 立夏称体重的习俗在南方尤其流行。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临终前嘱托孟获每年立夏要去看望蜀主刘禅,并给他称体重,以确保刘禅不受亏待。这个习俗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了立夏称人的传统。称体重时,长辈们会说一些吉祥话,比如“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图个吉利。 2、尝新 许多地区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即在立夏时节品尝新鲜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不同地区的“三新”也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个时节的时令食材。 6、系疰夏绳 ![]() 立夏时节,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称为“疰夏”。为了祈求健康,民间有系“疰夏绳”的习俗。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织成绳,系在儿童的手腕、脚腕或颈部,寓意驱邪避暑、拴住安康。 立夏,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健康的祈愿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从迎夏仪式的庄重,到斗蛋游戏的欢乐;从称体重的温馨,到尝新习俗的鲜美;从系“疰夏绳”的细腻,到忌坐门槛的禁忌,每一种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淡化,但它们依然提醒着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感受四季的更迭与生活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