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 红柳曲 予同学红柳词人者,名士而悦倾城,参军竟谐新妇,虽中间浮云南北,沟水东西,而终也离恨之天,能填相思之水不隔。余目睹笑啼之状,心晓离合之故,诗可以纪,书不尽言。庶使读者知白傅悟道之诗、元相会真之记,未足以概天下昵昵儿女之缘耳。 草长莺啼三月暮,薰风吹老垂杨树(1)。一天飞絮一池萍,妾是浮萍郎是絮(2)。曾结丝萝夙世因,化为萍絮今生遇(3)。一朝沧海有横流,百万为鱼各自谋(4)。齐慑危邦逃乐土,顿看华屋变山邱(5)。南人归北纷如市,鲫鱼过江皆名士(6)。乌鹊枝依倦羽休,鹪鹩巢借惊魂止(7)。漆城荡荡隔戎氛,太学弦歌志不纷(8)。忽有佳人来南国,更闻处子是东邻(9)。态似芙蓉映初日,句传河汉抹微云(10)。郎君才调千人俊,词赋摩天扬巨刃(11)。未从门里识崔徽,早在闺中知罗隐(12)。半钩帘静日迟迟,犹记画堂初晤时(13)。含笑稍舒怜秀靥,工颦澹扫爱修眉(14)。上巳清明同游戏,一春领受闲滋味(15)。偶然搦管和新诗,时复执经问奇字(16)。蓬莱咫尺往还便,青鸟无烦信屡传(17)。共有誓堪盟山海,自知诚可感人天(18)。神仙眷属本多劫,首夏清和忽小别(19)。河满一声泪莫收,阳关三叠肠如割(20)。约坚语软订后期,阑干凭到三更月(21)。不道情深易得猜,婵娟决绝有书来(22)。玉璫珠札从抛弃,蜀锦回文枉费才(23)。玦断环连那可说,寸心虽碎尚余热(24)。教星替月愿终虚,纵酒判花聊遣日(25)。流水落英春去也,人间天上两相失(26)。粉阵香围不久长,欢场大好怕收场(27)。经秋多病沧江卧,团雪抟沙只自伤(28)。玉女偶传芳讯至,羞郎更为郎憔悴(29)。听来消息悔连波,红泪遥缄倘可贷(30)。展眉一笑天为和,石烂海枯终相爱(31)。偕老百年到白头,名山更有业千秋(32)。何须白傅歌长恨,新得卢家有莫愁(33)。 【笺注】 此诗见于《中书君诗初刊》。诗题后有小序,语词注释如下: “红柳词人”,范旭仑认为,是钱锺书托名“红柳词人”,自叙风怀。见范旭仑《钱锺书日记<起居注>中的钱杨之恋》。 “名士而悦倾城”,名士喜爱美女。语出《玉台新咏》卷八有南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诗》。 “参军竟谐新妇”,指有才者得配好妇。语出《世说新语·排调》:“王浑妻钟氏,字琰,生子济。一日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曰:'若新妇得配参军,生子固不翅如此耳!’参军,浑弟伦也。” “浮云南北”,比喻人如浮云,分割南北。南朝梁沈约《送别友人诗》:“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 “沟水东西”,比喻分割南北。《宋书·乐志三》:“《白头吟》古词:'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踥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离恨之天”,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为离恨天。比喻男女间的离情愁恨,绵长无尽。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小生陈世英,便好道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 “相思之水”,此指银河隔绝牛女相思,故称“能填”。 “白傅悟道之诗”,指唐白居易《重到城七绝句·刘家花》:“处处伤心心始悟,多情不及少情人。” “元相会真之记”,指唐元稹《会真记》,记叙张生与崔莺莺情事。 “昵昵”,亲近的样子。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此诗假托“红柳词人”,描写了钱锺书自己与杨绛相识相恋以及误会波折的恋情经过,表达了钱锺书的炽烈爱心。 (1)“草长”二句:三月的暮春时节,草长莺飞,和风吹老了垂杨树。 “草长”句,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薰风”,和风,特指夏天由南向北吹的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来,吹我池上林。” (2)“一天”二句:一天柳絮飞舞,一池的浮萍,我就是浮萍,情郎就是飞絮! “浮萍”,比喻行踪不定。三国魏曹丕《秋胡行二首》其二:“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3)“曾经”二句:曾经是兔丝和女罗的前世姻缘,化为了浮萍和飞絮,相遇在今生! “丝萝”,兔丝和女萝。语本《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妇,兔丝附女萝。”常用以比喻缔结连理。 “夙世”,前世。《宣和画谱·李得柔》:“得柔幼喜读书,工诗文,至于丹青之技,不学而能,益验其夙世之馀习焉。” “化为萍絮”,参见第四句。 首四句,感叹二人在暮春相遇,如有前世注定的姻缘。 (4)“一朝”二句:一朝世事如沧海横流,百万人化为鱼类,各自谋生! “沧海有横流”,比喻世事纷乱,动荡不安。《晋书·殷仲堪传》:“天下,大器也,苟乱亡见惧,则沧海横流。”此指1932年春上海“一.二八”之役。 “为鱼”,成为鱼类。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 (5)“齐慑”二句:一起害怕国家不安宁,逃亡到安乐的地方,顿时看见华美房屋变成了坟堆! “危邦”,不安宁的国家。《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宋邢昺疏:“危者,将乱之兆也,不入。” “乐土”,和平安乐的美好地方。《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华屋变山邱”,华屋,华美屋宇;山丘,死后埋葬的土堆。语本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钱锺书句末注:“时在壬申”壬申,即1933年。 (6)“南人”二句:南方人从归向北,纷纷进入城市,就如东晋,过江的名士多于鲫。 “南人归北”,此指1932年春上海“一.二八”之役,上海各大学停课,部分南方学生到北平各大学解读。时在苏州东吴大学的杨绛也因听课,解读于清华,因此得见钱锺书。 “鲫鱼”句,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时称“过江名士多于鲫”。多于鲫,指多。语出《北梦琐言》:“江陵在唐世,号衣冠薮泽,人言:'琵琶多如饭甑,措大多如鲫鱼’。”宋方岳《送徐太博守莆中》:“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清舒位《杂题六言》其二:“萧楼忽开文选,名士多于鲫鱼。”黄绍箕《题王幼霞秋暮怀人图图为某君寄江总栖霞寺断碑作》:“忆昨将车锺阜侧,过江名士多于鲫。” (7)“乌鹊”二句:就如乌鹊倚在枝头,疲倦的翅膀得以休息;又如鹪鹩借个树巢,惊魂暂停。 “乌鹊依枝”,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鹪鹩巢借”,语本《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比喻所求不多。 从第五句到第十四句,描写当时的国内局势:日军占领东北,淞沪“一二八”抗战,北方恐慌的状态。 (8)“漆城”二句:京城防守像城墙刷漆,表面光亮亮,隔绝了战争的氛围;大学学习仍专心致志。 “漆城”,用漆涂刷的城墙,以之御敌。典出《史记·滑稽列传》:“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荡荡,光亮貌,浮夸不实的样子。《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戎氛”,战争氛围。戎,战事。 “太学”,古代京城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汉书·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此指北平大学。 “弦歌”,古代传授《诗》学,圴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因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孔子家语·在厄》:“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蔾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 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志不纷”,即“用志不分”,意谓专心致志。《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9)“忽有”二句:忽然有佳人从南方来到,更听说是如宋玉说的东邻美女。 “佳人”,美人。《汉书·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东邻”,东邻女,指美女。语出战国楚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此指男女双方邻近,钱锺书为无锡人,而杨绛为苏州人。 (10)“态似”二句:她的身姿好似面对朝阳的芙蓉,我的诗句似“微云淡河汉”传开。 “芙蓉”,荷花,常以之形容没人面容。《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唐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句传”句,语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河汉抹微云”,即“微云淡河汉”,见孟浩然《秘省中秋对雨》:“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11)“郎君”二句:情郎的才华格调,千人中的俊才,词赋笔力千钧,如巨刃上摩天空! “才调”,才华格调。唐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千人俊”,千人中的杰出人物。宋司马光《送聂秘丞宰桐城二首》:“旧尔千人俊,居然百里优。” “摩天扬巨刃”,形容为诗笔力千钧。语出唐韩愈《调张籍》:“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12)“未从”二句:他还没有从门里认识到崔徽似的没美女,她却在闺中知道了罗隐般的人物。 “门里识崔徽”,崔徽,指代美女。唐元稹《崔徽歌序》:“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 “闺中知罗隐”,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九:“(罗隐)为唐相郑畋、李蔚所知。畋女览隐诗,讽通不已。畋疑有慕オ意。貌寝陋,女一日帘窥之,自此绝不咏其诗。”此句描写杨绛听闻钱锺书的才华。吴学昭《听杨绛讲故事》(76页)记载,杨绛“振华的同学好友蒋恩钿进清华外文系后,信上常夸赞同班钱锺书的聪明和才华。” (13)“半钩”二句:半钩的门帘静静,太阳走的慢慢,还记得华美厅房初次相见时。 “日迟迟”,形容天长。《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画堂”,装饰华丽的厅堂。南唐李煜《菩萨蛮》词:“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初晤”,此指指钱锺书与杨绛初次相见。据《听杨绛讲故事》(76页)记载,杨绛初见钱锺书:“1932年3月在清华古月堂门口,我第一次见面,觉得他眉宇间'蔚然深秀’,瘦瘦的,书生模样。”钱锺书写信与杨绛,约在工字厅见面。 (14)“含笑”二句:可爱的酒涡,含着笑意稍稍舒展,爱她修眉淡扫,善于一颦一笑。 “工颦”,善于微蹙眉头而美。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工颦又宜笑,百辈来茹咨。” “淡扫”,即“淡扫娥眉”,淡雅的妆扮。唐张祜《集灵台》诗二首之二:“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从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八句描写初次相识相恋。 (15)“上巳”二句:上巳和清明一同出游嬉戏,享受了一个春天的悠闲滋味。 “上巳”,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16)“偶然”二句:偶然也会执笔唱和我的新诗,不时地又手执书籍来请教学问。 “搦管”,执笔、握笔。唐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执经”,手持经书。《汉书·于定国传》:“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问奇字”,向人请教学问。汉朝时,刘棻尝从扬雄学作奇字。见《汉书·扬雄传下》。 (17)“蓬莱”二句:就如蓬莱仙山在咫尺之间,不烦劳青鸟信使屡屡传信。 “蓬莱”,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艺文类聚·鸟部中·青鸟:“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此句所云“无烦信屡传”,因为“那时清华园内有邮筒,信投入邮筒,立刻送入宿舍,通信极便。”(《听杨绛讲故事》77页。) (18)“共有”二句:共同有山盟海誓,自知真可以感动天地人间。 “盟山海”,即“山盟海誓”,对着山、海盟誓,以示坚定永久。宋赵长卿《贺新郎》词:“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 从第二十九句到第三十六句,描写二人坠入爱河的甜蜜。 (19)“神仙”二句:神仙眷属本就要经历万千劫难,初夏的天气清和,忽然要小别。 “神仙眷属”,比喻婚姻美满、感情和睦的夫妇。清蒋士铨《题黄荃仕女戏效香奁体》其一:“神仙眷属水晶屏,并坐随肩学诵经。” “首夏”,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三国魏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清和”,形容天气晴朗和暖。唐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诗:“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小别”,此指1932年夏,杨绛回苏州,并且任教于上海工部局华德路小学教员。 (20)“河满”二句:犹如那歌唱河满子的宫女,一声就泪流难收,阳关三叠的琴曲,使人肝肠如割! “河满”句,唐张祜《宫词二首》其一:“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根据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因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全曲又反复咏唱三遍,故称“阳关三叠”。 (21)“约坚”二句:相约坚定,言语温软,定下了后期,凭靠栏杆,直到月三更。 “约坚”,即“约坚”,坚定的信约。《汉书·萧望之传》:“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 从三十七句到第四十二句,描写二人的小别伤心。 (22)“不道”二句:不料情深反而容易猜疑,美女有坚决断绝的书信来到。 “婵娟”,美女、美人。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决绝”,坚决断绝。《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鸳鸯发誓决绝之后,他总不和宝玉讲话,宝玉正自日夜不安。”此指钱锺书于1932年曽要求杨绛订婚,杨绛写信表达不能接受他的要求,要预备报考清华研究院。钱锺书意谓杨绛从此不理他了,大伤心,作了许多伤心的诗。见《听杨绛讲故事》79-81页。 (23)“玉铛”二句:玉质耳饰、珠玉信札任从被抛弃,枉费了蜀锦回文诗般的才情! “玉珰珠札”,玉珰,玉质的耳环。珠札,信札的美称。“玉珰珠札”,当指女子的书信。语自李商隐《春雨》:“玉珰缄扎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变化而来。钱锺书《古意》:“珰札迢迢下碧城,至今藕意欠分明。”亦有“珰札”一语。 “蜀锦回文”,《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则为你彩笔题诗,织锦回文;送得人卧枕着床,忘餐废寝。” (24)“玦断”二句:玉玦断,玉环连,那种心情那可言说?寸心破碎,心还有馀热。 “玦断”,玦为表示决绝的玉器古时佩带的,环形,有缺口。清严遂成《冷溪晓行之谷溪》:“絶壑临虚如玦断,回峯耸翠忽翬飞。” “环连”,如环相连。唐韦应物《杂曲歌辞·行路难》:“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 (25)“教星”二句:让星星代替月亮的移情别恋的愿望终究落空,纵酒写诗,聊以消遣时光。 “教星替月”,语出唐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后指夫人死而娶妾代替。此指叫她人来代替自己心中人,即移情别恋。 “判花”,本指为官签署文件。此当指为诗文。宋陈起《旧居有怀》:“当春拟判花,投老身如萍。”清陈廷敬《城南张氏园置酒招向云泽廖樾阡于千英同游命豫朋同作三首》其二:“年年芳草路,祗为判花愁。”参见上“决绝”注引《听杨绛讲故事》。 (26)“流水”二句:流水花花,春天就这样过去了!一在天上,一落人间,两两相失。 “流水”,即“流水落花春去也”,语出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形容春去残败景象。 (27)“粉阵”二句:犹如脂粉阵、香包围,不会久长,大好的欢乐场,害怕收场! “粉阵香围”, 比喻艳妆美女成群。宋叶景山《感皇恩·寿越总管》:“粉阵香围,香娇玉媚。” “欢场”,欢乐的场面。清黄景仁《春夜杂咏》之十二:“落月归幽斋,欢场一思遍。” (29)“经秋”二句:多病经过一秋,卧在沧江水边,雪团难久,沙不成团,只是自我伤心。 “沧江”,暗绿的江水。唐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团雪”,比喻时不可久。清王闓运《销夏弟三集闻文衡州送部兼柬隆兵备》:“人生聚散若团雪,佳客难逢酒难热。” “抟沙”,将沙子捏聚成团,聚而易散。比喻无凝聚力。宋苏轼《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诗:“亲友如抟沙,放手还复散。” 从第四十三句到第五十八句,别写别后钱锺书误会杨绛从此不理会他的伤心欲绝。 (30)“玉女”二句:仙女偶然传来了好消息,为情郎害羞,更为情郎憔悴。 “玉女”,仙女。《文选·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 “芳讯”,好信息。《听杨绛讲故事》记载杨绛说“我虽然不写信,还是很想念的。蒋恩钿知钱锺书伤心,劝他再给我写信。他写得很诚恳,我很感动,就又和他通信了。”此即所谓“芳讯”。 (31)“听来”二句:听到来的信息,后悔如接连的波涛,相思红泪封在了远方去信,是否可以宽恕? (32)“连波”,连绵起伏的波浪。《西京杂记》卷六:“重山累嶂,连波叠浪。” “红泪”,相传魏文帝曹丕爱一美人薛灵芸,当灵芸告别父母时,泪下沾衣,并以玉唾壶承泪,壶即呈红色。到京师时,壶中的泪凝固如血。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卷七。后比喻女子悲伤的眼泪。 “遥缄”,远处寄来的书信。唐王昌龄《奉赠张荆州》诗:“王君飞舃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贷”,宽恕。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后勿如是躁妄也。” (32)“展眉”二句:舒展眉头一笑,老天都为之变得祥和!海枯石烂,始终要相爱。 “展眉”,舒展眉头。形容心情喜悦的样子。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天为和”,天地因此有祥和之气。《淮南子·天文》:“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 “石烂海枯”,石头风化成土,海水枯干。常作永久不变的盟誓之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 从第五十九句到第六十四句,描写二人误会解除,自己的的欢欣。 (33)“偕老”二句:偕老百年,直到白头,更有着述的千秋大业,藏之名山! “名山”句,比喻不朽的著述。语本《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34)“何须”二句:何须白太傅写作《长恨歌》,卢家新得了莫愁女! “白傅歌长恨”,此指唐白居易《长恨歌》,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离合故事。。 “卢家有莫愁”,洛阳女子莫愁,嫁与卢家,故称卢家莫愁。见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末四句表达自己白头偕老的愿望。 |
|
来自: 毕田增 > 《钱锺书《槐聚诗存》集外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