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次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主力便按照原定计划,从1月8日起,立即转入全面休整。 休整的具体部署是: 一、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控制汉江南岸桥头阵地; 二、第42军第125师在南汉江以东警戒当面之敌; 三、朝鲜人民军第1师团两个师在汉江以南负责警戒海防, 四、西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其余各部队分别集结于海成高扬东豆川,磨石峪里加评级精化地区休整。 五、志愿军第9兵团的三个军在东海岸原山、咸兴一带休整; 六、炮兵第8师在铁原以西、炮兵第1师在铁元以南地区休整; 七、人民军第3军团在京城临沂地区休整。 志愿军党委还对休整期间的任务下达了指示并提出了要求: 今后的中心问题在于全党全军努力克服困难,准备充足的作战力量(体力、物力、战术、技术等项),很好地总结历次战役经验,特别是第三次战役经验,提高战术、技术,争取下一战役开始,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这是下一战役的奋斗目标,也是在休整期间所应具体准备的。准备的标准,特提出如下工作任务与实施步骤,望各党委研究执行: 甲、重病,重伤迅速后送,轻伤,冻伤突击治疗,整理部队注意恢复体力。加强运输管理,保证供应,求得上吃熟饭熟菜,注意清洁卫生。 乙、宣传解释胜利意义,加强尊重朝鲜党政军民的团结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新区政策教育,整顿群众纪律,并以最大力量抽调干部协同地方筹集粮秣。 丙、整顿组织,合并单位,补足缺额干部。同时抽出与编组带领新兵干部,准备出发接领新兵,同时对新缴与损失武器进行统计,调配研究武器性能与改变装备的情况与经验,加强战时行政管理教育并总结经验。 丁、军政后勤机关,部队普遍开展战评运动,选择英模,总结经验…… 戊、学习战术,开展练兵运动…… 应按新老兵、部队性质及熟练程度、干部战士不同情况,各按所需,具体计划之。 己、迅速恢复交通,加强各种运输工具的管理掌握,根据后勤计划,加强运输、囤积物资。 根据敌我形势,暂定休整期间为两个月(由一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止),但需充分估计,敌虽遭我过去三个打击,还有可能迅速补充后备兵力(有于三个月内补充六万兵员之说),再来进犯。如不给美伪喘息机会,各部应随时准备提前作战,因此,上列甲、乙、丙、丁四项工作应争取在一个月内做完,练兵运动则放在第二个月内进行。至于运输、补充、囤积物资则是经常与必须抓紧进行的。望各级党委根据部队实际情况及下一战役方针,具体研究,定出具体计划,布置执行,并望志愿军全党全军动员起来,积极进行具体准备,团结内部,团结人民,团结友军,提高战术技术,为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而奋斗。 此外,1月9日、10日,志愿军司令部又先后发出了休整期间的机要工作指示、休整期间通讯工作指示、休整期间侦察指示和休整期间组织对空射击指示。志愿军政治部也于1月7日发出了训练和释放俘虏指示,10日,下发了第三次战役宣传胜利提纲。 志愿军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没有制空权,又是铜精矿,在部队中包括在中高级指挥员中普遍存在着能不能打的单亲,然而入朝,以后连续进行三次战役,均取得了胜利,尽管作战中的困难很多,但三个战役打的均比较顺利,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了三八线又将其从三八线打回到了三七线附近地区,这样在部队中甚至高级指挥员中,不但刚入潮时,能不能打的顾虑早已消失,而且较普遍的产生了一种轻敌速胜的心理,认为美国也不经打朝鲜战争,很快就能胜利结束。与此同时,苏联驻朝鲜的军事顾问和朝鲜同志也产生了这种情绪认为可以一鼓作气的把美国人赶下海去,苏联驻朝鲜的军事顾问甚至当面指责彭德怀打了胜仗,为什么不追击?世界上哪有这种打法? 面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实际上,早在第二次战役后,有些人面对胜利出现了轻敌速胜的情绪,彭德怀头脑清醒,他认为虽然两次战役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胜利,但一方面并未能歼灭美军重兵集团,联合国军向南撤退,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深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从政治上说撤出朝鲜对美英当局极为不利,美军就是再吃两个一两个败仗也不会马上撤出朝鲜,另一方面志愿军作战的实际困难还很多。 对战争形势存有不同,认识对这些问题不统一认识,则会影响作战的准备和实施,因此,在第3次战役发起之前,彭德怀就于1950年12月31日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就提出要召开一次中朝两军干部会议,统一作战思想。 1月10日晚,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内阁总理金日成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陪同下,来到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与彭德怀、邓华、洪学智就以后的作战问题进行了会商。彭德怀向金日成分析了战场的发展局势,介绍了志愿军面临的困难,以及修整与春季攻势准备的初步考虑。彭、金对下一步作战问题,春季攻势准备问题等取得了一致意见,双方商定,于1月25日在君子里召开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会议的筹备工作由志愿军负责。1月16日至18日,彭德怀前往金日成处,就开好这次会议再次进行了会商,会议上所做的报告稿也征得了金日成的同意。 1月25日,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在成川西南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正式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志愿军首长,志愿军各兵团,各军首长和一部分师的干部,志愿军领导机关的各部门领导人,第19兵团前来朝鲜参观的军师干部,人民军方面金雄、朴一禹及人民军总部各部负责人和各军团长。 金日成、金枓奉、朴宪永等朝鲜劳动党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中共中央特派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共122人,其中正式代表60人,列席会议人员62人。 会上,彭德怀作了题为《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任务》的主报告,彭德怀在报告中讲了7个问题:一是三个战役胜利的意义;二是胜利的原因;三是战术中的几个问;四是下一战役的思想准备;五是加强后勤工作;六是在三八线以南地区所应实施的政策;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努力向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学习。 彭德怀说:“在三个战役中我们歼灭了敌军6万余人(敌军的非战斗减员如冻伤、病、逃未计在内),收复和解放了朝鲜2/3的领土,这个胜利奠定了全部解放朝鲜的基础,巩固了中国的国防,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弱点,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侵略计划,扩大了美帝国主义内部和帝国主义侵略阵营内部的争吵和分裂,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因此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他针对轻敌速胜思想,强调指出:“美帝国主义现在还没有退出朝鲜,美国侵略者因为要维持其在远东和世界的政治地位,因为要保护他们在朝鲜所掠夺的财富,并且因为他们还相信装备上的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守住朝鲜南部的阵地,所以他们是不会自动退出朝鲜的。我们还必须在各方面充分准备,进行几次激烈的和大规模的作战,才能达到完全解放朝鲜的目的。” 在讲到战术问题时,针对前三次战役打法的不同认识,特别是针对未实行大规模战役追击的不同认识,他指出:“为什么没有实行追击?我们在第一个战役后,不但未追击,且将主力后撤了30~50公里。这是因为敌人主力还未击破,敌人对我军力量还没有正确估计,敌人迷信其空军威力,还没有放弃进至鸭绿江边的野心,这些造成了我军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可能,而如果我军进行追击,则只能赶跑敌人,不能歼灭敌人。第二个战役在东线击败敌人后,曾进行相机追击,在西线亦曾以一部兵力分三路相机追击败敌,但主力则集结休整,准备再战。事实证明,以徒步追击近代化的装备的敌人,不能取得很大的结果。第三个战役后,人民军和志愿军都做了部分的追击,亦未取得很大的结果。鉴于解决交通运输补给问题,恢复部队疲劳,巩固海岸防务和巩固后方安全的迫切需要,不做猛追和连续进攻的方针是正确的。” 彭德怀在报告中,针对有的部队不讲战术,不求消灭敌人力量,只求将敌人赶跑的做法指出:三次战役的经验证明,敌人的装备虽然占优势,我军依靠灵活的战役指挥和勇敢顽强的步兵作战相结合,是可以胜利的。但是完全忽视敌军优势装备的作用,以至不讲战术是不对的。在装备悬殊的条件下,我军应力求夜战(但在渗入敌人纵深,或迂回敌后,或疏散的追击溃敌的条件下,白日作战仍是可能和必要的),力求大胆的迂回包抄分割,勇敢渗入敌之纵深和后方,同时组织精锐勇敢的小部队,袭击敌炮兵阵地和指挥所,捣乱敌之部署,乘胜全面猛攻,使敌四顾不暇。实行这种战术,必须有重点地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求得逐股歼灭敌人。 彭德怀在最后讲到向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学习时指出:“一切在朝鲜的中国志愿军同志必须认真地向朝鲜同志学习,全心全意的拥护朝鲜人民,拥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护朝鲜人民军,拥护朝鲜劳动党,拥护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的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能够做到这样,最后胜利一定会得到。” 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在会上作了《对美伪军作战的初步经验》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敌我双方在作战上的强点和弱点,从战术上对志愿军第一、第二两次战役的作战指导,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 除彭德怀和邓华所做报告外,金日成在会上做了《朝鲜劳动党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高岗做了《国内外形势》的报告,洪学智做了《后勤工作问题》的报告。 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第38军第113师副师长刘海清、第39军第116师副师长张峰和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风虎山在会上也介绍了有关作战经验。 这次会议总结了前三个战役胜利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形势,确定了下一步作战的任务和作战方针,参加会议的干部反映会议开得很好,教育意义很大,使大家明确认识了国内外形势和今后作战方针,消除了某些干部对上级的埋怨情绪,交流了经验,加强了团结,全体同志情绪饱满,信心高涨。 与此同时,1月22日至30日,为彻底解决战场上后勤工作滞后的问题和保证完成后勤系统的春季攻势准备,由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主持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后勤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军委运输司令员吕正操和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等出席会议并做了指示。 会议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把我军后勤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我军以往历史上的后勤工作向来是取之于前线的方针,现在转变到了主要甚至完全依靠后方的供应,联合兵种的供应。后勤战线的广大官兵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前三次战役的后勤保障仍远远不能适应作战的需要。粮食补给,仅能保障需要量的1/4左右,弹药补充,只能做到重点补给,因此直接影响了战役的规模和进程。第一次战役,追击到青川江时,因粮弹耗尽,志愿军无力继续作战而结束战役;第二次战役原拟以2个军另2个师担任西线战役迂回,因粮弹供应困难,只好减少2个师,东线长津湖畔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严寒作战的第9兵团,因为入朝前准备不够,入朝后又补给不上,冻饿减员竟大于战斗伤亡;第三次战役,部队打到37线后,运输线延长,运输供应更加困难,物资供应的困难直接影响到了战斗士气。 会议抓住志愿军后勤保障中的主要矛盾,重点研究了如何解决运输和供应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困难很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但后勤工作中的最大困难是运力不足和前线需要量大,这个主要矛盾。 会议强调:“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采取一切措施建立兵站运输线,改变运输的被动局面。决定建立了东、中、西三条兵战线,新增加6个高射炮兵营、5个汽车团(汽车2000辆)、大车1000辆、手推车5000辆、吉普车500辆、火车头30辆、修理汽车1000辆。新组建3~4个后勤分部、三个警卫团、2个运输团、8个运输营、11个担架团50个手术组和三个公路工程队,每分部增加两部电台,每个军后勤和各大站配报话机报一部,以保证运输和通讯畅通。 这次会议抓住了志愿军后勤保障的根本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了解决和改进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对促进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相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休整期间,志愿军各部队团以上各级军事主官和参谋长回到东北进行了短期集训学习联合兵种作战的协同指挥战术,将志愿军炮兵一、二、三师的9个炮兵团分别归步兵军建制,增强炮火支援能力。同时,第19兵团完成了入朝准备,1950年11月向苏联订购的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已经到达,决定先改装第19兵团和在朝鲜的第九兵团,而后再分批改装第1次战役时入朝的6个军。 志愿军这一阶段的休整和备战,是为根本解决朝鲜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准备。尽管由于情况变化,春季攻势未能按计划进行,但对志愿军在朝鲜持久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