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提问:“空椅子”与“短焦技术”

 胡艳杰 2025-05-05 发布于河南

上周四晚上,宝宝老师在线上视频会议中提到了“空椅子”和“短焦技术”,我又特意用deepseek搜索了一下。

心理学中的空椅子技术属于格式塔疗法中的一种经典干预方法,由心理学家弗里茨·珀尔斯(Fritz Perls)提出。它的核心目的是帮助个体探索和处理未完成的情感、冲突或未表达的情绪,尤其是那些与特定人物(如亲人、朋友、过去的自己等)相关的问题。

来访者被引导面对一把空椅子,通过想象椅子上坐着某个具体的人、自己的某一部分(如压抑的自我),甚至一种情绪(如愤怒、悲伤),然后与之对话或表达感受。

记得前几周我在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周三大课中遇到过这样的事件。当时,一位老师深陷自责之中,她苦于亲人不在,无法当面说出自己的歉意。虽然当时我对她进行了同理,后来又用到教练式的提问,但是仍然觉得有点遗憾。是的,对逝去亲人的未说出口的话、未被解决的人际冲突、童年创伤等,可以用“空椅子”技术,让对方释放压抑的情感,促进心理闭合。比如,可以这样提问:

“假如××在您面前, 您会对他说些什么?”

“那么,他又会如何回复您呢?”

这样一来,对方就可以在两把椅子之间切换角色,分别代表自己和亲人的视角,多角度去看待事情。

那么,“短焦”技术又是什么呢?

短焦技术聚焦于当下的问题解决,强调以目标为导向,关注小的、具体的改变,通过引导被教练者关注正向的、已有的资源和成功经验,来帮助他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目标。

关注正向:引导被教练者关注自身的优点、资源以及过去的成功经验,激发他们的积极心态和信心,从而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目标导向:强调明确具体的目标,帮助被教练者将大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小步骤,使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前进的方向,逐步实现改变。

聚焦当下:不纠结于问题的过去成因,而是着重探讨当前可以采取的行动,以尽快产生实际的效果。

常用技巧

奇迹问句:通过询问被教练者如果奇迹发生,问题解决了,你明天会注意到哪些变化?等类似问题,帮助他们打破思维定式,从理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

例外问句:引导被教练者回忆过去问题没有出现或问题较轻的情况,分析当时的做法和资源,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应用到当前问题的解决中。比如,过去是否有过类似问题被部分解决的经历?当时你做了什么?” 引导对方发现自身能力。  

刻度化询问:让被教练者对自己的现状、目标以及信心等方面进行打分,以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况,看到进步的空间,同时也便于设定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评估效果。比如,110分,你现在的信心/满意度是多少?如何提高1分?” 量化进展,增强可控感。  

从中可以看出,“短焦技术”指向于启发对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计划,而“空椅子”则是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正如《被赋能的高效对话》一书中所说:强有力的问题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清晰度、意图、价值观、深层意义、领悟、理解、连接、承诺和行动,让他们得以做出明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