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怀632家酒厂关闭后:这位创业者的"基酒拼多多"能活多久?

 山荣说酒 2025-05-06 发布于贵州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1242篇原创文章

2025年初夏。仁怀市区6转盘。

从遵蓉高速公路下站进入仁怀市区,这里是必经之路。刘小超的基酒门店,就在6转盘星巴克咖啡店的对门——这是仁怀作为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特有的景象:

一条街上,都是酒精和咖啡因的生意。但是,一边是生活,一边是生意。

午饭过后,刘小超坐在门店前的树荫下,跟前来买基酒的酒商掰扯。

『日白(吹牛)!全城20块以下有纯粮基酒?老子敢拿1万斤酒赔!』他身上笔挺的衬衫,搭在椅背上的夹克,咋一看,让路人以为他不是商人,倒像是公务员。

『日白哦,以前开出租的时候,老板骂我不务正业,现在倒好,老子直接「务」到酒坛子里去了!』他招呼我坐下,咧嘴一笑,眼角挤出几道褶子。

这个曾经在贵阳街头推销茅台醇、在江西云南跑市场的销售员,如今成了『无名嘞基酒』的创始人。

他的故事,像极了仁怀产区酱香酒的缩影——从野蛮生长到残酷洗牌,从投机倒把到死磕供应链。

而此刻,他的门店里,堆满了贴着『协议价·拼起买』标签的基酒桶。隔壁的同行笑他:『刘小超,你搞「基酒拼多多」,不怕被卷死?』他头也不抬:

『怕?老子从装修工干到酒老板,哪次不是卷出来的?』

1.茅台镇土著的『野生样本』

刘小超的创业史,堪称仁怀产区酱香酒行业的『野生样本』。

——1998年,10岁的刘小超随父母从茅台镇太平村搬到茅台镇上。那时的茅台镇还没被酱香热席卷,街上跑的多是拉茅台酒的大货车。

初中毕业后,刘小超干过装修、开过出租,直到2009年,出租车老板一句『在仁怀不做酒,就是不务正业!』把他一脚踹进了酱香江湖。

2011年酱香酒最火的时候,他离开大厂子公司的销售队伍,跑去酒厂当工人,一干又是4年。『下耖沙,样样都摸过。』他自嘲这是『读了四年酱酒大学』。

2014年,仁怀产区正经历『价格倒挂』的至暗时刻。刘小超在3号区的包材市场,看到一帮年轻人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有台电脑,就能卖货?』

刘小超咬牙开了淘宝店。他整理的客户信息摞成小山,话术背得滚瓜烂熟,手指却在拨号键上冻住了。『那时候像只旱鸭子,知道水里有鱼,就是不敢扎猛子。』

那两年赚了点钱,却因『不懂管理』关门大吉。2017年,茅台酒价格飞涨,他加入『倒茅党』,靠信息差赚差价。

『那时候,仁怀有人骗几个亿的,但我没干。』他没发财,却看清了一个道理:『投机赚快钱,终究不如踏实做供应链。』

2019年,刘小超再次创业,他的第五家销售公司——汉品酒业的团队,人数一度上百人。

但是,2022年又打回了原型。『我像茅台河里被冲刷的鹅卵石,棱角都磨秃了,就是心气儿还在。』

2.在『酱香泡沫』里捞金子

刘小超16年的从业路、11年创业史,暗合了仁怀产区的三次浪潮:

2014至2016年,是电商红利期。

仁怀产区酱香酒电商刚起步,刘小超靠低价贴牌定制赚了一波。但『不懂管理,最终关门』的教训,让他明白:『流量能带来订单,但留不住客户。』

2017至2019年,是茅台投机潮。

茅台酒价格从800元飙到3000元,仁怀满街都是『倒爷』。刘小超坦言:『那时候,10个做酒的,8个在炒茅台。』

但泡沫终会破灭,2019年后,监管收紧,许多『黄牛』一夜归零。

随后,刘小超继续折腾酒业销售公司,开起了实体门店。从电销到贴牌,从团购到招商,同行都在搞『假战友』『假宗亲』,他却非要『干品牌』。

时至今日,他仍不忘向我『炫耀』:『我的成品酒,就是汉品酒,销售占比干到了60%以上。但那个时候我没「想转」,干品牌是有代价的!』

黔北河畔、汉品,对刘小超来说不是一枚商标,而是它的光荣与梦想。

『业绩治百病,增长解千愁』!那个时候,错把行业红利当本事的茅台镇人,并不只有刘小超一个。

2021年后,仁怀产区重新洗牌,中小酒企特别是销售公司面临生存危机。

数据显示,2023年仁怀清退632家白酒作坊,企业总数从近2000家锐减至868家。刘小超的汉品酒业也没能幸免,团队解散,重回个体户模式。

『那时候,我才发现,酱香酒的终极战场,不在营销,而在供应链。』他说。

3.寒冬里的『搅局者』

团队解散那天,刘小超揣着一酒瓶,回到老家茅台镇中华嘴,在赤水河边坐了一宿。

『我像茅台镇流水线上的次品,被市场筛下来了!』但他转身就和鹏彦酒业合作卖基酒,门店开在市中心6转盘,招牌亮得刺眼。

这次,刘小超押上了全部身家,要为『基酒供应链而战』。他的逻辑很简单:

他要搞『99个刘小超』联盟。这也是他『痛定思痛』的解决方案:『协议价·拼起买』,整合数以万计的酒经理需求,由他向酒厂反向采购,以更低成本拿到优质基酒。

『在茅台镇,抬头不见低头见,骗一次就混不下去。』他想重塑同城供应链的信任链条。『我们是淘金路上卖铲子的。』他所说的『铲子』,是『纯粮酿造』的军令状——发现一滴酒精,赔一万斤酒。

我问刘小超:『你搞基酒拼团,不怕被同行搞?』

他点了根烟,反问道:『仁怀总产能40万吨,起码有10万吨基酒在流通。请问,谁来服务像我这样的「个体户」的需求?』

他的合伙人制度简单直白:业主卡、分红权、拼单奖励……『我要让仁怀买基酒,就像跟你住酒店签约享受VIP优惠一样,我只服务好身边的那一小撮人!』

有同行骂他『搅局』,他反问:『仁怀20块以下有多少纯粮基酒?你来签约,我就敢卖15块!』这话,戳中了行业的肺管子。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仁怀产区『以基酒为主营业务之一或名称中含有基酒的市场主体365户』。

仁怀产区基酒的竞争,远比刘小超所说的更惨烈。

4.山荣眼里的刘小超

深夜的仁怀市区,依旧车水马龙,看不出半点肃杀之气。

刘小超站在门店外,望着这条名叫国酒大道上的滚滚车流。

『这次要是再垮了,我就真去烤小豆腐了。』他笑着说,但眼神没半点犹豫。

所谓『小豆腐』,是仁怀产区酱酒同行2024年下半年后才时兴的一个梗。用刘小超的话,像他这样的『酒老板』,『不是在卖酒的路上,就是在卖小豆腐的路上!』

『基酒满6拼起买,签约合伙更相因!』——这句贴在门店玻璃上的标语,既是他的生意经,也是仁怀中小酒商的生存哲学。

『找到99个刘小超,死心塌地的为酒经理、为另一个刘小超服务!』刘小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基酒销售与个体创业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

『我走在茅台镇上,不怕别人打我骂我。』刘小超用这句话结束了我们的对话。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勇气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宣言。

在仁怀,有人靠茅台暴富,有人因酱香沉浮,而刘小超这样的『酒经理』,才是产区最真实的底色。

他们或许成不了『酱酒大佬』,但正是这些『卖铲子的人』,托起了茅台镇的万亿酱香梦。

在酱香酒的江湖中,刘小超算不上一个成功者,但他却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诚信为本。

每一次失败,都没有让他气馁;每一次挫折,都让他更加坚定。

刘小超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酱酒人物志》邀请函

各位酱酒同仁,当你居然读到了这里时,可曾想过——这杯中的日月乾坤,不该只照亮自家的窖池?

我是周山荣,一个想用文字为仁怀产区酱香立传的『守门人』。此刻,我正式向赤水河酱酒产区发出『英雄帖』:

无论你是坚守传统的工匠『刘成们』,还是试图创新的『王堃们』,只要你的故事里飘着酱香,我的笔就在这里等候。

特别征集:

1)三代以上的酿酒世家;

2)有创新、突围经历的少壮派;

3)深度思考,有自己想法活法干法的酱酒从业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