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会学习的人,都懂得给大脑建立一套高效的检索系统

 碧海蓝天kx32di 2025-05-06 发布于四川
字:1465;文:玛格丽
今天是我持续日更的第472天
你好啊,我是玛格丽~

之前读认知天性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医学院里整天抱着书死记硬背的学霸,在真正面对病人时常常手忙脚乱;反倒是那些经常泡在急诊科'看热闹'的同学,关键时刻反应特别快。  

这不是因为看热闹的同学记得多,而是因为他们见过类似的场景。

当病人出现某种症状时,相关的处理方案会自动从记忆里跳出来。'  

这个例子之所以给我印象深刻,是因为跟我们过往的学习认知是相反的。

在学校里,我们很习惯把大脑当成记忆仓库来用,结果就是当考试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这是因为自己'记性不好',于是拼命背更多、记更多。

但真相可能恰恰相反--问题不在于我们记住的不够多,而在于记住的方式不对。  

我有个学吉他的朋友跟我会分享他老师教一个绝招:不要单独练习和弦,而是直接学弹完整的歌曲。  

老师说:如果你只是机械地练习C和弦、G和弦,等到要弹歌时,你的手指还是会不知所措。

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是在《童年》这首歌里学这些和弦,以后只要前奏响起,你的手自然就会找到正确位置。

这个方法奏效的,现在只要听到熟悉的旋律,的手指就会自动摆出对应的和弦形状,根本不需要刻意回忆'食指按这里,中指按那里'。  

这就是场景记忆的魔力。

我们的大脑特别擅长把知识和具体情境打包存储。就像闻到某种香水味会突然想起某个人,听到老歌会瞬间回到学生时代一样

知识如果带着'场景标签'存储,就更容易被唤醒。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了,就算是前一秒还记着要做什么事情,调个头就忘记了;出门前还念叨着买某样东西,没走到超市就忘了。

后来,本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祖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待解决的事情统统都记到手机里或者outlook日历里。

这样下来,我发现记忆反而“变好了”。 

《激活你的学习脑这本书中就说过,遗忘不是bug,而是feature大脑有一个智能清理系统,帮我们自动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反而会因为经常使用而变得越来越容易想起。  

就像你不需要记住所有朋友的电话号码,只需要记住最常联系的那几个;不需要背下整本菜谱,只需要熟练掌握几道拿手菜。

重点不是记住多少,而是让重要的知识随时待命。

那么怎么让知识能够随叫随到呢,这里有三个小技巧。

1整理知识

把新学的东西和已有的知识'挂上钩'这就是罗振宇的提到的缝扣子“学习法。”

比如学到一个新概念,立即想想:'这和我知道的什么很像?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很多学霸都是用这个方法学习,也叫关联法。

2. 创造记忆的'触发器' 

背单词时不要干背,想象使用这个单词的场景;学技能时不要光练动作,想象实际运用的场合。

想起大学前学习英语,看着电视场景学习的生活对话,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就能顺口说出。

例如说,有人敲门,我能不假思索地说出Who could that be? Ill get the door”。这如果靠背,就没法做到那么顺溜。

3. 反复回顾

定期回顾、使用关键知识,就像经常联系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失联。

这是艾宾浩斯记忆法的精髓,按照“遗忘曲线”每天花10-30分钟学习新材料,而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即将忘记的信息。

有个美国科学家罗杰克雷格在2010年参加了智力竞猜节目,获得了这个节目开播以来当日获得奖金最高额77,000美元,这个记录后来一直保持了10年。

后来他分享自己获胜经验,就是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让自己记住了海量的题库内容。

写在最后

说到底,学习不是往大脑里塞东西,而是给大脑装一套好用的检索系统。

当你停止强迫自己记住一切,反而会发现,真正需要的知识总能在关键时刻自动浮现。

就像你不需要记住每个路标,只要知道怎么使用导航,就永远不会迷路。




以上就是天的分享,希你有帮助。

0基础卡片写作营365一年,每个月一期行动营,另送每个月一期公众号涨粉群,此福利随时可能取消,先到先得哦!

这里是小尾巴

最近成立了一个免费的成长社群,群内分享关于读书、写作、学习、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思考,并回答相关提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