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百病”全身锻炼方法:从头到脚,拉筋闭气,由内而外,去除三高及各处疼痛

 武宗 2025-05-05 发布于北京

2025大吉

NEW YEAR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治百病”锻炼方法包含多种简单易行的方式,通过对身体经络、气血的调节,辅助改善各类健康问题。这些方法融合了中医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旨在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些锻炼方法及其原理、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拍手:激活经络

拍手疗法被认为对多种健康问题有辅助改善作用。感冒时,坚持拍手20分钟左右,感冒症状会有所减轻;喝醉酒者通过拍手直至流汗,可促使酒醉感逐渐消退;心脏功能不佳、心律不齐的人群,持续拍手两三个月,症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高血压患者进行拍手锻炼,血压可能会逐渐下降;糖尿病患者坚持拍手,血糖指数有望趋于正常;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等病症,也能通过拍手疗法逐渐缓解;对于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火气大的人,拍手同样有助于改善症状。

拍手疗法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源于中医经络理论。手上分布着数百个穴位,拍手时产生的振荡能够刺激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包括任督二脉)的循环。同时,拍手过程中,人体内的阴寒污秽之气可以从手指尖端排出,从而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

在应对急性病方面,拍手疗法表现出色。常见的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等症状,都能通过拍手得到缓解。其奇妙之处在于,当感觉自己快要发烧,额头开始发热时,立刻用力不停地拍手,就能有效抑制发烧症状。不过,拍手时必须用力,因为力度越大,刺激效果越好。对于小孩,如果他们自己不愿意拍手,大人可以拉着小孩的手进行拍打,宁可让小孩因疼痛哭闹,也比打针更有利于身体恢复。经常练习拍手疗法,还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对于容易感冒的人群来说,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即使不幸感冒,加紧拍手也能加速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的痊愈。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癌细胞是厌氧细胞,不需要氧气即可生存繁殖。而拍手疗法能够补充人体内的氧气,有助于保护正常细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的复制。对于癌症末期患者,身体极度虚弱,食欲不振,精神濒临崩溃,拍手疗法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锻炼方式,可以提振体内阳气,改善胃口,增强信心和活力,因此在抗癌过程中能起到辅助作用。当然,要想成功抗癌,还需要配合食物疗法及中药疗法等多种方式。此外,拍手疗法对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头痛、肝病、胃病、老人脑力退化健忘、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拍手疗法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而是帮助改善身心状态,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1. 实心掌练法

将十指充分张开,双手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击,以最大力量拍手,使拍手发出的声响达到最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打击面全面,刺激量最大,因此在治病强身方面效果最佳。但缺点是会产生较大噪音,所以只适合在空旷的地方练习。

2. 空心掌拍手

将手掌弓起,拍手时手指依然保持张开状态。拍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边缘部分,但第二指节、第三指节以及掌心部分无法拍到。由于打击面相对缩小,所以效果会稍逊一筹,但只要坚持拍打足够时间,同样能发挥作用。

3. 局部拍手

包括右手四指与左手四指互拍,右手掌右侧拍左手掌右侧,右手掌左侧拍左手掌左侧,右手掌上部拍左手掌下部,右手掌下部拍左手掌上部,右手掌下部拍左手掌掌心,左手掌下部拍右手掌掌心等多种方式。

4. 其他拍手方式

还有双手背对拍、双虎口对拍、弓手对拍、掌刀互拍、手心拍掌背等方式。例如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互拍、两手掌弯曲互拍、用一手掌心拍另一手手背、用一手手刀打击另一手掌心、用一手掌心拍另一手虎口、两手握拳对拍等。在行走时,可配合脚步动作,右脚前进时拍一下,左脚前进时双手向后甩,每个动作持续数分钟。这些拍手法能够刺激手上的六条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进而促进心肺大小肠三焦的功能。

5. 注意事项

①拍手方法:认真用力拍打15分钟,每分钟约100下,可采用任何舒适的姿势进行。

②姿势选择:可以坐着、站着拍手,也能边走边拍或原地踏步拍手,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

③饮食配合:拍手前后适量饮用开水或新鲜果汁,有助于身体代谢。拍完手后,通常会感觉精神振作,心情开朗。

④综合治疗:虽然拍手疗法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改善作用,但如果想彻底治愈慢性病,患者还需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注意饮食调理,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症的中药。

⑤时间禁忌:饭后至少等待半小时才能进行拍手疗法,以免影响消化。开车遇到红灯时,是练习拍手的好时机,关闭车窗可减少噪音影响,既能利用零碎时间锻炼,又不影响他人。

⑥特殊人群:孕妇进行拍手疗法时不宜过于激烈,以免影响胎儿,宜采用空心掌拍或局部拍法;妇女月经期间,建议暂停拍手,否则可能导致月经不易停止;老年人身体虚弱、两脚无力,拍手时最好配合行走或踏步,避免久坐不动,否则可能导致气血过度灌注双手,使双脚更加无力。

二、举手:打通经络

举手疗法的治病原理基于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的两手分布着六条经脉,即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这些经脉的气血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神经、消化、呼吸、排泄、睡眠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当进行举手练习时,能够为这六条经脉充盈气血,并促使气血在六经中贯通运行,避免气血郁积于内脏,从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若想让举手疗法发挥最大的治病强身效果,站立式举手疗法是较好的选择。在举起双手的同时,将双脚脚跟抬起,这样更有利于气血向下灌注到大腿、小腿和脚掌,促进脚上六经,即肝经、脾经、肾经、胆经、胃经、膀胱经的气血通畅与旺盛。而脚上六经的通畅程度,与人体肝肾肠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具体操作方法是,两手臂伸直,在身体两侧平举(注意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上方垂直举起,手心方向可随意选择),站着或坐着均可。刚开始练习时,很多人只能坚持5分钟,此时不必勉强,可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时间。若想达到明显的治病效果,每次举手需持续20分钟。

在练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酸痛麻胀的感觉,这恰恰是举手疗法的奇妙之处。酸痛麻胀表明身体存在气血阻塞的现象,为了能够持久地举手,手臂需要调动大量气血来维持,在这个过程中,阻塞部位就会显现出酸痛麻胀。只要坚持忍受这种不适,达到一定时间后,酸痛麻胀的现象就会消失,这意味着阻塞已经被打通。而引起阻塞的原因通常是身体内的毒素,如尿酸等有害人体的物质。这些毒素大多是人体在吸收食物后,新陈代谢产生的产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吃得多,病也多;吃得好,死得早”。它们常常停留在血管、肌肉、筋骨、关节以及脏腑的空隙中,导致肉体逐渐僵化、老化。

练习举手疗法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做到心无旁骛,内心越空静越好,避免一边举手一边看书或看电视。内心越专一、放松,练习效果就越好。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功夫逐渐进步,两手臂的酸痛麻胀感会逐渐减轻,经络气脉变得畅通,整个身心会感到无比舒适。练习时,还可以将两手不断抖动,或将手心不断翻转,但要注意手臂不可下垂,也不要向头上举。如果感到酸痛难以忍受,可以放下休息一会儿再继续举。一般来说,双手若能连续平举30分钟而不抖动,就有助于改善各种疑难杂症,包括癌症。

三、甩手:畅通气血

手上分布着三阳经和三阴经,这些经脉的气脉是否畅通,与心脏、肺脏、大小肠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从一个人双手的力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其心、肺、大小肠的健康程度。甩手的主要目的是将气血灌注到手臂、手掌和手指,从而畅通全手的经络气脉。在甩手过程中,双膝微屈,这样能够增加双腿的力量,促使气血向下灌注,实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效果。足部同样有三阳经与三阴经,其气脉的畅通与否,关系到肝胆、脾胃、肾、膀胱等脏腑的功能。所以,想要强壮这些脏腑,锻炼腿、脚是必不可少的。

具体操作方法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微弯曲,上身保持正直,脸朝前方,双手同时向后甩,手心朝后方向上。甩动的力量可以根据个人体力自行调整。重甩的优点是运动效果显著,但第二天可能会出现肩膀酸痛的情况,不过经过几天适应后就会缓解;轻甩的好处是做起来轻松,但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四、握拳:强化手部的健康

握拳是一种通过两手配合脚步,用力握拳来强化手掌筋骨力量的锻炼方法。这一动作能够强化手部末梢神经,进而促进全身健康。据相传,握拳动作源自“达摩易筋经”,对于强壮身体具有显著效果,据说岳飞曾练习此功法,从而造就了过人的臂力。

五、手掌拍手臂:刺激经络

手上的六条经络,包括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分别与人体的不同脏腑和系统密切相关。通过手掌拍手臂的方式,可以刺激这些经络上的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

①手厥阴心包经:该经络上有9个穴位,直接关系到心脏健康。当此经脉不通畅时,会出现手心发热、腋窝肿胀、胸闷、面赤、心律不齐、头晕眼花等症状。通过拍手疏通心包经,有助于治愈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癫痫、呕吐、疮病及肩肘疼痛等。

②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位,若此经脉不畅,会表现为肺部胀满、气喘、咳嗽、锁骨疼痛、肩背疼痛、小便发黄等。拍手疏通手太阴肺经,可用于治疗喉部、胸部和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咳血、伤风、咽喉肿痛、肩背寒冷、胸痛、呕吐、痔疾等。

③手少阴心经:包含9个穴位,经脉不畅时,会出现咽喉干燥、心烦、口渴、前臂麻木、厥冷、手心发热和两眼昏花等症状。拍手疏通手少阴心经,能够治愈胸部和心脏部位的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心痛、心悸、冠心病、失眠、咽干、口渴、癫痫及上肢内侧疼痛等。

④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主要与人体消化系统相关。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时,人容易“上火”,出现喉咙、牙齿疼痛,脸上长痤疮、雀斑、酒糟鼻等症状。刺激拍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三里和合谷等穴位,可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和眼、耳、口鼻、喉等五官疾病,如耳聋、齿痛、咽喉肿痛、腹胀、腹泻、口眼歪斜、便秘、经闭、水肿、上肢不遂、高血压等。

⑤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位,经脉不通畅时,身体会出现耳聋、面颊肿胀、喉咙痛、颈部痛、颔下痛、肩胛痛、上臂痛、前臂疼痛等症状。拍手打通这条经脉,有助于治愈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等部位的疾病,如头痛、目翳、乳痛、乳汁少、腰背痛、疟疾、黄疸、癫痫等。

⑥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位,经脉不畅时,会出现耳聋、耳鸣、耳痛和咽喉痛等症状。拍打疏通这条经脉,可以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目赤肿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以及肩臂疼痛等疾病。

具体操作时,左右手分别拍打另一只手的手臂内、外侧,即右手掌拍左臂内、外侧,左手掌拍右手臂内、外侧,轮流互拍,每次持续数分钟。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有重点地选择拍打部位。

六、拍拍脸、耳、头、颈、腹:全身调理

1. 指压按摩脸部

用两手指按压推拿两眼四周、鼻子两侧、嘴巴四周,这种方式有助于保养视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同时,用两手指搓揉拉扯左右耳朵,因为耳朵上分布着众多耳穴,针灸耳穴是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耳朵的气机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在走路健身时,利用这个时间搓揉拉扯耳朵,对人体整体健康大有益处。

2. 拉扯按摩耳朵、指压按摩头部

在拉扯按摩耳朵的同时,用两手的指端轮流按压扣打整个头皮。中医针灸中的“头皮针”,就是通过针刺头部的穴道来治病,可见头穴的气机也关乎全身健康。因此,在走路健身时,用手指轮流按压扣打头皮,对脑部功能及全身健康都有帮助。

3. 指压按摩颈部

用两手手指按压颈部的前后及两侧。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胸腹的重要部位,有六条阳经经过,且分布着不少穴道,每天进行指压、按摩,对健康很有帮助。

4. 指压按摩胸

用左右手指按压肋骨沟及胸骨,能够强化肺部呼吸功能。同时,脾经、肝经、胃经、肾经也经过肋骨,所以按压肋骨还有助于增强肝肾脾胃的功能。

5. 按摩背部

两手握拳,用拳的背面按摩背部及脊骨。背部有许多膀胱经的穴道,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道,经常按摩这些部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督脉是人体阳经的总督,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能抵御外邪,又能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用两手握拳按摩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在按摩督脉穴位的同时,按摩后背膀胱经上的穴位,能够一边壮阳补肾,一边排毒,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病强身效果。

6. 双手掌背打尾椎骨上部、拍打左右臀部外侧

拍打尾椎骨上部可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排便也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式,对健康至关重要。左右手掌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里是足太阳膀胱经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利尿同样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机制。最后拍打左右臀部的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经过之处,目的是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和排便,对健康也十分重要。

7. 指压按摩腹部

用左右手指压、按摩上腹及下腹。上腹及下腹有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经过。轮流轻拍或指压按摩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加强脾胃肝肾的功能。

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总揽全身的阴经脉气,负责人体的精血和津液。若任脉不畅,泌尿生殖系统和下腹部会出现问题,如月经不调、阳痿、疝气和盆腔肿块等。指压按摩腹部任脉,可以刺激人体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阴经,从而延缓衰老。

①足厥阴肝经:左右两侧共有28个穴位,是人体排毒最重要的经脉之一。肝经不畅会出现腰痛、腹泻、胸闷和遗尿等症状。指压按摩肝经,有助于治愈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眼科疾病等。

②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此经脉不畅时,人体会出现舌根发紧、胃脘痛、腹胀、嗳气、全身无力等症状。按摩刺激足太阴脾经可以调节脾胃,治愈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

③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是与人体脏器联系最多的一条经脉。按摩刺激肾经,可能治愈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哮喘、头昏目眩、尿频等。

④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指压按摩这一经脉,可以治疗胃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如胃病、腹胀、呕吐、咽喉肿痛和中风偏瘫等。

8. 拍打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主要负责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拍打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可用于治疗疟疾、遗尿和小便不利等疾病,它也是人体排毒最重要的经脉之一。足少阳胆经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一条,此经脉不畅时,常常会出现口苦、大便干燥、尿黄等症状。拍打左右臀部外侧,刺激足少阳胆经,可以提升肝胆的消化、供血和解毒功能,使体内的毒素通过肠道及时排出。因此,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都是人体排毒的关键经脉。

七、闭气(宝瓶气):提升肺功能

闭气,在西藏被称为“宝瓶气”,具有明显的退火作用,尤其适合平常火气较大的人群。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依赖氧气维持正常功能,当四肢缺氧时,会感觉无力;大脑缺氧,会导致思维迟钝;心脏缺氧,则会出现胸闷、心情压抑等状况。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瓦伯教授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发生癌变。因此,强化肺功能成为维护健康的关键一步。

肺作为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其功能强弱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虽然通过深呼吸、慢跑、爬山、游泳等方式也能锻炼肺功能,但练习“宝瓶气”的效果最为直接和迅速,对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作用,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中药。这是因为“宝瓶气”能在短短四五天内快速提升和加强人的肺功能,当全身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后,身体各组织、器官、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就能正常运作,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

“宝瓶气”健身法最基本的功效是提升身体免疫力,长期坚持练习,可使人经年不患感冒。此外,它在预防癌症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癌症的成因众多,其中缺氧是一个关键因素,癌细胞能够在无氧环境下生存繁殖,而人体血液缺氧会为癌细胞的繁殖创造条件。

1. 最简练法

深吸一口气后闭住,当感觉无法忍受时,不要立即呼出,接着进行第二次吸气,让肺部更加充盈,此时可继续闭气10秒或20秒。当再次感到难以承受时,进行第三次吸气并闭气,吸气次数没有严格限制,原则是吸到不能再吸,闭到无法再闭,最后从鼻孔缓缓呼出。这种方法能使肺部空气达到极致饱满,让每一个肺泡都充满空气。

2. 进阶练法

先吸满一口气,然后用手指压住一个鼻孔,将肺中的空气从另一个鼻孔用力射出,射尽后迅速再次吸满一口气,重复上述动作,共进行三次吸气和三次喷气。此时肺中空气基本排空,开始停止呼吸。大约10秒至20秒后,全身会出现难受的感觉,这时可轻轻吸一口气,然后继续闭气。闭气一段时间后,难受感再次袭来,此时不要呼气,而是接着进行第二次吸气,然后再闭气。如此反复,只吸不呼,大约进行三至五次分段吸气后,便无法再继续吸气和闭气,这时将空气呼出,即完成一次“宝瓶气”练习。

3. 最讲究练法

用鼻孔缓慢吸气直至充满肺部,然后停止呼吸。紧接着收紧腹筋,使肚皮尽量贴近腰脊,同时将下巴压住脖子,但脸要保持朝向前方,头部不要向下俯。此时胸部会自然鼓起,横膈膜向上提升,两肩也微微向上耸。闭气一段时间后,当自觉难以忍受时,不要呼气,可再进行三到四次补吸,让肺部达到极度饱满的状态。如果能保持60秒不呼气,效果更佳,至少也应闭气15秒才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闭气时间越长越好,但应采用渐进的方式练习,避免过于辛苦。对于没有练习过的人来说,起初会很不适应,可能出现头部发胀、头晕,甚至隔天胸部疼痛等现象,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无需过于担心,坚持几天后便会逐渐习惯。若每次能闭气60秒,每天练习3次即可;一般慢性病患者每天至少练习1次,时间充裕者可练习2次;成年人每次练习10下,小孩每次练习3下。

八、脊椎运动:保持脊椎柔软的良方

脊椎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对身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保持脊椎的柔软和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脊椎运动方法:

1. 左右弯曲(30次)

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然后缓慢向右弯腰,同时将脖子弯曲,弯曲程度越大越好,尽量使耳孔朝向地面。接着再向左弯腰,如此一右一左的弯曲动作,要与呼吸相配合,一次弯曲动作完成刚好配合一次呼吸。对于患有慢性鼻炎、头痛的人来说,坚持做200 - 400下,会有较好的效果。

2. 向前弯曲(30次)

同样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手指交叉,掌心向下。身体向前弯曲时,同时呼气,尽量使掌心贴近地面。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步做到能够完全贴地,然后再缓慢直起身体。

3. 向后弯曲(30次)

身体向后弯曲,先将脸朝向天空,再尽量使头部靠近地面,让身体形成一个反弓形,胸腹朝天,腰脊朝地。在向后弯曲过程中,吸气或呼气均可,弯曲后再恢复到正直姿势,这样算完成一次动作。

4. 向后旋转(30次)

双脚保持不动,头部先向右后方旋转,身体也随之向后扭转,旋转过程中配合呼吸。向右后方旋转完成后,接着向左后方旋转,同样配合呼吸。旋转时,头部大约可转到将近180度,一右一左为一次动作。如果在做此动作时感到头晕,可闭上眼睛或放慢动作速度。

5. 头脚悬空(7次)

平躺在硬板床上(弹簧床不适合此项运动),先抬起头部,使其距离床板约20 - 30厘米,也可抬高至40厘米。接着抬起双脚,高度与头部相同,膝盖可微微弯曲,也可不弯曲。保持这种头脚悬空、身体呈V字形的姿势,直到无法支撑时放下休息。休息数秒后,再次重复该动作,共进行7次。此动作能使腰部、背部、腹部,连带胃肠、膀胱、肝脏、肾脏、胰脏、子宫、卵巢、睾丸等器官都处于紧缩状态,促进这些部位的血液更新和循环,是一种对内脏十分有益的运动,有助于促进内脏机能,防止内脏老化。

6. 跪后倾(30次)

双膝跪在硬板床上或地板上,膝盖感觉疼痛的人可以在下面垫上毛巾或毯子。跪好后,保持身体正直,与小腿呈90度,双脚板立起,脚大拇趾面贴住地板或床面,臀部不要坐在足跟上。然后一边吸气,一边将身体向后倾斜约40度或45度,同时将下巴贴住脖子,注意后倾时脸部不是朝向天空,而是朝着前上方。接着身体恢复直跪姿势,一边呼气,这样算完成一下动作,共做30下。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腹部、背部、腰部、脚部的力量,对肠胃、膀胱、卵巢、子宫、肾脏、胰脏、肝脏等方面的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九、胃肠运动(腹式呼吸):改善胃肠功能的有效方法

胃肠运动,又名腹式呼吸,每次练习3 - 5分钟。这种方法原名腹式呼吸法,因其对胃肠疾病有治疗作用,故而被称为“胃肠运动” 。

练习时需采取立姿,并且一定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吃饱后练习会干扰消化,容易引起腹部不适)。胃肠运动主要是一种收缩和放松腹部的动作,由于练习时需要配合呼吸,因此也被称为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分为两种:吸气时收缩腹部,呼气时放松腹部,称为“逆呼吸”;吸气时放松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称为“顺呼吸”。

坚持练习这种方法,可根治胃肠出血、便秘、失眠、习惯性下痢、阳痿、胃肠溃疡、腹胀、消化不良、打嗝过多、妇女月经痛、月经量太少、月经淋漓不尽等病症。对于严重失眠的患者,半夜起床练习20分钟后再回到床上睡觉,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十、拉筋:延缓衰老的重要锻炼

俗话说“人老筋缩”,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的筋会逐渐缩短,导致身体变得僵硬不灵活,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减缓,进而引发各种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拉筋方法:

1. 拉腹筋

在床或软垫上跪下,使脚背贴在床上或软垫上,然后将两脚后跟向左右两侧拉开,接着让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垫上。随后,慢慢将身体向后仰,先使头部碰到床上或垫上,再让背部缓缓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紧贴床上或垫上,保持60秒后再起身。在做这个动作时,脚筋通常会感到酸痛,练习者需要忍耐,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酸痛感会逐渐减轻。

2. 拉背筋

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床上或垫上伸直双腿,然后用额头去触碰膝盖,至少触碰10下。练习时,双腿要尽量伸直,避免膝盖向上弓起。第二种是坐在床上或垫上,将两脚合掌,掌面向上,两脚小趾并拢,然后用额头去碰脚大拇趾,至少碰30下。刚开始可能很难碰到,只要坚持练习,逐渐就能达成目标。

3. 拉腿筋

拉腿筋也叫“劈腿”,动作是将两腿向左右两侧劈开。刚开始练习时,臀部距离床面或垫面较高,但只要持之以恒,最终臀部可以贴紧床面或垫面,使两腿形成一条直线。

4. 拉手筋

拉手筋有助于放松肩膀筋骨,对治疗肩周炎有一定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将右手的手掌背贴住背脊,掌心向外,手指朝上。然后用左手手指从左肩向下伸,与右手手指相互勾住,至少要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互勾。如果一开始勾不到,可以用绳子做成绳环辅助。用左手握着绳环向背后垂下,让右手的手指勾住,再用左手用力向上拉高,练习过程中手筋会感到酸痛,要坚持忍耐,拉数分钟后再放开休息。

5. 拉颈筋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然后慢慢将身体向右侧弯曲,直到右耳孔朝向地面,接着再将身体向左侧弯曲,使左耳孔朝向地面,如此一左一右连续进行,至少持续3分钟,大约可以做120下。患有慢性鼻炎的人,这个动作每天至少要练习10分钟,等鼻炎症状好转后,可减少至每天练习3分钟。

这些传统保健锻炼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身体进行调理和锻炼,将其合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长期坚持,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为健康保驾护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