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感(上)—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来处

 老友mk09qda3vs 2025-05-06
   最近看路遥的《人生》,对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的生活有一种最大的感慨就是,人不能忘了自己的来处。
    高加林的父母将近40岁才有他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对他非常看重,家里活不让他干,供他读书,希望他考上大学改变命运,但是高加林高中毕业以后没考上大学,去县城做了民办老师,没过多久,被村里书记家的三儿子替换了,只好回家种地。他会写诗,会写文章,吹拉弹唱也都可以,在村里算的上出类拔萃,只是家贫,因此他即骄傲又敏感。在家里躺平了一个月,父母也不忍心斥责他,他接受了种地的命运。他的父亲让他去县里卖馒头,他到县城见到老同学怕别人看不起,谎称自己来看亲戚,又遇到同学的妈妈想买馒头,为了自尊心躲了起来,最终去图书馆坐了一个下午,一个馒头也没有卖出去,这其实已经预示了他的未来。能穿长衫,却脱不下来。不想要自己农民的出身,不想要自己的来处。后来是巧珍假装帮他卖馒头,其实偷偷买了他的馒头,解了他的困。巧珍喜欢他很久了,喜欢他长得出众,又念过书,会写文章,觉得他跟村里其他没读过书的男人不一样。
    没谈过恋爱的高加林对热情美丽的巧珍,一点抵抗力也没有,而且这又是他的低谷期,所以他接受了巧珍的爱意,跟她谈了恋爱。但他又渴望有机会去县城发展,不想做一个农民,就在此时,他当兵的二叔被分配到县城做了劳动局局长,家里有靠山,立马有人巴结,之前换掉他工作的马战胜,为了巴结他二叔,主动给加林找了一个通讯员的工作,这份工作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通讯员的工作地点是县城,类似记者的工作,要去事故发生地查看,拍照,回来写文章,这是高加林的强项,所以他干的很开心,只是他以前的同学黄亚萍发现他回县城工作以后,对他动了不一样的心思。黄亚萍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他,但是她也知道两个人身份悬殊,她的父亲是南京的官,只是暂时在这里工作,以后还要回南京的。她有对象,也是高中同学,叫黄克南,虽然比不上她南京的户口,但克南家是县城的,母亲大小也是个官。他们谈了两年对象,两家人也都很满意。但此时,黄亚萍觉得高加林更优秀,她对高加林说如果他俩谈恋爱,可以把他带到南京,就因为这,高加林跟巧珍分了手,黄亚萍也跟克南分了手,只是克南的母亲咽不下这口气,举报高加林是托关系走后门找的工作,检举材料送到县委,高加林立即被贬回了农村。黄亚萍跟他分了手,巧珍也已经嫁给他人。
     现实中很多人都想要更好的前程,这是人性,高加林想要更好的发展,这并没有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出身是没得选的,有人生在罗马,有人生在山沟,不管是生在哪里,都是人。出生在自己的家乡,身边有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这份哺育之情是一个人的根,因为没有这些,根本不可能长大成人。就像一片树叶再漂亮,也是连着大树的,如果没有大树,变成落叶,很快就会枯萎。人也一样,不管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高低,还是工作钱财贵贱多寡,都不能代表这个人是否高贵。真正高贵的是一个人的灵魂,是永远记得自己是谁,不会迷失,不会自毁,也不会轻易看轻自己和他人。
     假如高加林明白这些,他就不会脱不下自己的长衫,就会明白做农民没有低人一等,因为正是他的父母一辈子种地才把他养育成人。也会明白南京的户口不代表人品,黄亚萍喜欢的不是农民的他,而是通讯员的他,跟他谈恋爱的时候,为他提供很多物质基础,但是会为了测试他是否听话,骗他开会请假去大雨中寻找一把不存在的进口刀,这跟使唤小吏有什么区别。如果这个时候高加林明白这些,就不会跟她继续在一起,可惜他不明白,他接受不了自己的根—农民的出身。他连自己都看不起,所以才会为了一个虚假的承诺,放弃一个深爱他的姑娘。假如他记得自己的来处,他会明白巧珍的珍贵,会明白不管是农民还是通讯员,他都是他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既然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当人?把别人也当人呢?
     一个人只要记得自己的来处,就不会妄自菲薄,不会因为任何外在因素否定自己。只要人立得住,什么东西都会有。一个人如果没了根,即使拥有一些东西,迟早也会丢失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