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公社:近乎荒废的村庄,改造后被誉为中国理想主义农场

 信步于有涯之生 2025-05-06
来源:绿乡萌
图片
    
太阳公社位于浙江临安太阳镇的双庙村,几年前,这里一半的土地都处于荒废状态。村里老人小孩居多,已经少有劳动力耕作,但因为太阳公社生态农场又名声大振。

项目建成后,这里不但生活着“全中国最幸福”的猪,还被誉为中国理想主义农场,登上了《纽约时报》,农场的大白屋建筑还获得了德国标志性设计奖。

在太阳公社的建设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乡村建设、产业、本地以及城乡的共建共享,为当代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项目建设
创新生态社区模式

图片
猪舍外景

金字塔形的茅草屋顶,一个游泳池。竹内衬结构。30多头黑猪,就这样悠闲地躺在猪舍里。“每个下午,黑猪们在温柔的爵士乐的天籁之音陪伴中酣然入睡,这里被称为中国的最美猪舍。”《纽约时报》如此描述。

图片
太阳公社黑猪的游泳池

猪舍的四周,满山满谷的竹林外,是三公里长的稻田,沉甸甸的稻子已经结穗。风一吹,稻浪翻滚,正是生生不息的乡村美学。

看起来,这是一处生态农场。但太阳公社并非单纯的农场项目,而是一个城乡共建的生态社区。

图片
太阳公社 鸭寮

不同于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它按照永续农业的生产体系经营管理,是一个社区模式,包括了生产、体验、消费等完整环节。

图片
城市居民到太阳公社游玩

社区里面有两类社员,一类是农民这样的生产型社员,还有一类是城市居民这样的消费型社员。生产型社员和消费型社员结成对子,开展互动,恢复这个村的活力。

在这里,城市居民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回归自然。农民可以用喜欢的方式耕作,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获得不错的收入。

图片
村民舞台,用于宴会、婚礼和村民聚会

春夏秋冬,四季皆景入的画来;人来人往,有机农业玩起来。

消费社员来公社体验农事活动已经使农业生产从单纯的生产性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拓展,实现了一产向三产的跨界发展。

图片
图片
太阳公社组织的玩学夏令营

发展模式
有机生产发展永续农业

图片

瓢虫是田里最重要的益虫,符合太阳公社生态种养理念,因此成为了太阳公社的标识,体现了太阳公社的生态哲学。

太阳公社按照有机农业的核心方法组织生产经营,是永续农业践行者。“全程有机”是太阳公社农业生产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卖点所在。

关爱每一寸土地。太阳公社对土地的擎爱与呵护超过农民。公社认为,所有的土地都是自然赋予的财富,都是有价值的,没有肥瘦贵贱之分。只要村民愿意,所有的土地流转价格统一为为600元亩年。公社认真地对待每一亩每一分土地,该还田的还田、该挖渠的挖渠、该排水的排水,不放奔每一寸土地。

图片
图片
饲养全程有机

生产全过程有机。大阳公社与家庭社区在承包契约上约定:生产全过程不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及转基因种子,为消费社民供应安全可靠的有机食材,实现农业永续发展。

制度保障有机。一是公社与家庭社区签订诚信契约,形成了以契约形式来约定有机生产的“责任制”,家庭社区如违背契约精神,私自使用衣药、化肥、抗生素,或者不使用公社提供的有机肥料,将取消家庭社区的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

图片
农产品生产可追溯

二是实行产品可追溯制度,每个家庭社区都有单独的编码和印有生产者头像的logo,按照不同的家庭社区分别入仓入库,贴上各自的标签,确保产品可以追溯到生产者。

三是从收益上反促农民遵守契约,只要家庭社区遵照契约生产,公社会给予保障。以水稻家庭社区为例,公社设定标准亩产为 600斤,限额内部分按照3元每斤收购,超出部分按照国家粮食收购价回购,家庭社区完全没必要为了追求产量违背契约。

产业融合
四大机制拓展增值空间

临安太阳公社追求的是规模化经济、产销对接、订单式购买的专业化生产,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组织。

合作模式:风险补偿基金制度
太阳公社旗下所有作物都遵循永续农业的种植方式,这样一来农产品种植的成本不但提高了,而且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去进行打理,但其产量却不能得到保证,这一连锁反应还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并增加其心理压力。

临安太阳公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设计了风险补偿基金制度,从生产社员毎亩的收益中拿出10%,用于以丰补欠;消费社员的年度会费中,每份也拿出100元,明确捐助给基金。

图片
图片
“太阳公社”成员合影

这一制度在第一年的有机水稻种植上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种有两种水稻的几百亩水田中,其中一种水稻因发稻瘟病减产到仅剩100斤左右,然而由于有风险补偿基金,欠产的生产社员照样拿到了合理的报酬,这一事件也大大地激发了农民们的生产热情。

品控模式:信任农业
太阳公社想通过信任农业的方式,引入城市“社员”消费农产品,参与农村劳动,农村恢复生机,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入社签约前,社长会向社员科普日本农村农民的种植生产理念:对一个品种要理解、熟悉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并要求社员必须遵循这一理念。

图片
稻田前立起农民大幅海报

在管理中,太阳公社将土地按农作物品种区分开,每块区域有专属社员打理,且有专属海报。一方面让社员为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代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员对农作物的情感,更有利于社员对农作物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消费社员对公社农产品与生产者的信任感,有益于口碑效益的产生。

销售形式:会员制按产量分配供给制度
消费即生产,消费有机农业就是支持有机农业。

太阳公社的商业逻辑是,希望用实行田头到餐桌的直通车,有效落实订单农业制度,以保证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公社分两类会员:创始社员(3万/年)和普通社员(2.5万/年),公社的每位城市社员每周可获5斤大米、3斤猪肉、10斤蔬菜、一盒鸡蛋,一个月2只鸡或鸭的供给。初始会员还可享受农场鲜奶、蓝莓等额外福利。

图片
太阳公社农产

这些农产品全都来自公社的种植养殖,每周会以第三方物流冷链配送方式送到城市社员家中,但配送量会根据太阳公社的实际产量作相应调整。

发展机制:城乡互动社区机制
目前,太阳公社社员达300多人,社员按订单生产,不愁销路,构成城市消费社员与农村生产社员和谐共处的新型农业社区模式

每遇农事节点,太阳公社就向社员发出邀请,在开拓荒地的同时,可以让社员带上孩子和朋友,体验农事劳作,使消费、生产社员间通过合作来提升彼此的归属感,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口碑的树立。

城乡互动机制催生了休闲观光农业,促使生产由单纯的生产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太阳公社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图片
太阳公社接待的国内外客人

经验总结
生态文旅兴村模式

图片

1、坚持有机生产,发展永续农业
太阳公社深谙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发起人畅想回归乡村和自然之“桃花源”生活和延续自然生态和健康有机的生活方式。太阳公社让循环可再生的生态系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巨大的生命力,这是乡村重建和自然营造的终极目标,也是传统朴素自然观在当代社会中的延续和体现。

太阳公社坚持把“建造”和“农业”看作是乡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集体建设乡村建筑,推动农民整体化建设。乡村的农人,不但是专业的农人,也是熟知农村生活的使用者,更是掌握自然材料和当地技术工艺的乡村匠人。

2、发展衍生产业,扬起业态农风
太阳公社充分挖掘在地生态特色和区位优势条件,形成三大业态产学游结合的太阳公社,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有意打造生态乡宿综合体。太阳公社致力建立特色小镇的机会,以太阳公社生态农业旅游、农村自然教育产业为依托,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条。结合民宿、农村学玩、农业等生态旅游相关元素,实现太阳公社生态旅游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3、激活内外联动,促进城乡共建
太阳公社就像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纽带,城市人和农人在这里共建家园。这里是一个理想的社区,包括永续农业、生态文化、休闲民宿、自然教育等,按照有机农业的核心方法组织生产。农村和城市之间因为需求而产生共生关系,加之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为乡村社区的建设注入新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