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管理重点: 三定、三抓、三跟、三保、三协、三给 三定 对制造业来说,生产队伍相对来说,是最庞大的一个部门,人数众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较大,要想管理好生产工作,确保生产部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持续实现生产管理的预期目标,必须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生产部门的实际情况,理顺生产部门每个成员的位置,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成员在生产部门内部都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自己的上游与下游、自己的领导与下属、自己的工作内容、自己的工作步骤等,防止因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等”的浪费情况,给生产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管理好生产,务必要先做到“三定”: 定架构 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生产运作的整体流程策划确定生产部门内部的管理架构,确定生产部门内部的管理层级关系,防止在生产管理日常运作中出现错位、越位等异常内耗的情况,导致生产运作处于“混乱”状态。 定岗位 根据确定的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图、成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岗位,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身在生产部门内部的“身份”,清楚自身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所处的“位置”,清楚自身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所负责“范围”,形成有效的生产管理运作地图。 定权责 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后,还要确定每个“岗位”的权责,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身的工作内容范围?工作需要对谁负责?需要承担什么工作责任?可享受什么级别待遇?工作结果向谁输出?工作来源输入依据?以达到“各管一方”、“相互监督”、“上下有界”、“范围有序”的生产管理权责说明书。 三抓 尽管生产管理队伍庞大,但必须保证队伍的方向一致,确保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才能保证生产团队实现共赢、多赢、久赢的目标,才能保证团队在努力过程中上下同欲,避免引起“内耗”导致团队的精力、时间四处分散,最终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 作为生产负责人,必须要做好生产管理“三抓”工作: 抓目标 任何一个团队的发展都要需要确定统一的目标,目标代表团队共同努力的方向、团队共同拼搏的目的地。 生产管理者不仅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团队的实际情况策划确定“生产团队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方案”,还要在目标及措施的实现过程中,跟踪督促目标的实现过程,解决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协调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排除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阻力,以保证目标的预期实现。 抓过程 生产管理自然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众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同时生产管理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团队提出各种适宜的管理要求,一切都是为了“拿到预期的共赢结果”。 从“要求”到“结果”,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实施过程”。 如何持续保证“实施过程”的合规? 如何及时发现“实施过程”的异常? 如何防止“实施过程”出现偏离偏差? 需要管理者“跟过程”,包括督导过程、检查过程、处理异常、协调关系,简称为“抓过程”。 管理者“抓过程”的目的就是: ✅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异常,及时纠偏纠正异常 ✅督促过程的实施进度与效率,确保获得预期结果 ✅解决过程实施中的各类疑问,确保过程顺利实施 ✅监督指导过程的实施情况,确保过程实施合规 ✅鼓励积极过程的实施干劲,确保实现预期的结果 ✅渲染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氛围,持续提高团队的干劲 抓思想 凡是不抓团队思想工作的管理者,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凡是不做团队思想工作的管理者,一定带不出一支优秀的团队。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结果决定团队的价值、决定管理者的地位。 由此可见: 团队的思想对团队的业绩实现、目标达成具有多大的影响力 团队的思想对团队的业绩实现、目标达成具有多大的作用力 要想管好生产,就要关注团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予以疏通、引导、扶正,确保上下认知一致,才能实现共赢的目标,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保证团队的效益 不抓团队的思想,团队必然会成为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力被分散在四面八方,劲被分散各个方向,团队业绩这车辆马车如何会移动前行?管理要求又如何会持续有效落实?团队目标又如何会预期实现?团队还叫团队?管理者还有存在的价值? ![]() 三跟 生产管理一切都是围绕“计划”而开展各项工作,既要保证“计划”如期达成,又要保证“达成”过程的合规,所以说,生产管理者要想管好生产,首先要学会“跟”,要善于“跟”,跟什么? 跟进度 首先要跟“生产的进度”,因为“进度”决定了“计划的达成”、“交期的满足”,“计划达不成”、“交期不能满足”,其它方面管的再好,对生产来说都不好,因为“计划的达成”“交期的满足”决定了公司客户的满意度,公司客户的满意度决定了公司的存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说,生产管理者一定要时刻关注生产的进度,“生产的进度”不仅涉及到生产部门的运作,还涉及到计划部门、业务部门的运作,更涉及到公司的客户,更为严重的是涉及到公司的“生存”。 跟效率 生产效率对生产成本、生产进度、生产交期、生产效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更是生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生产管理者必须要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跟异常 因为生产管理涉及多人、多设备、多物料、多方法、多环境、多步骤、多场所,难免会在生产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比如:质量异常、安全异常、环境异常、纪律异常、交期异常等等,再如:人员异常、设备异常、物料异常、方法异常、等等,生产管理者的使命就是带领团队“解决消除异常,确保生产顺利实施,最终拿到预期的结果”。 管理好生产,生产管理者务必要跟好“生产的异常情况”,主要包括: ✅异常的初期解决处理 ✅异常的公开通报 ✅异常的原因分析排查 ✅异常的根治措施落实 ✅异常的根治效果评估 ✅异常的根治措施巩固 ✅异常的根治措施持续落实 ✅异常的定期汇总整理分析 三保 生产管理三大指标:产量、质量、安全。产量是生产管理的基础,质量是生产管理的根本,安全是生产管理的保障。 能否管好生产,能否管出效益,就看这三大指标的达成情况,作为生产管理者,务必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既要保证生产的产量,又要保证生产的质量与安全。 保产量 产量决定了生产的管理成本、影响了生产的交期、体现了生产的效率,甚至决定了公司的生存难度,产量上不去,说什么都没有用。 生产管理者在保证交期、进度的前提下,还要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产量,这不仅关系到生产部门在公司的价值与地位,更关系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存活力。 保质量 管生产必须管好过程的质量,否则生产的产量越大,浪费越大,成本越高,一切都是做“无用功”;其次,若管不好过程的质量,产成品的质量也无法保障,最终会导致客户不接受公司的产品,客户不接受公司的产品,公司的产品“变不了现”,公司还如何能存活? 管生产,必须要保证生产过程的质量与产成品的质量稳定性与符合性。 保安全 管生产必须管好过程的安全,安全牵涉到“生产现场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若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势必会影响到现场:人员的心态稳定、作业注意力、团队的稳定性,甚至引起“蝴蝶效应”,因为: 其次,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不单单是看重产品的质量与售后的服务,开始全面评估供应商的管理状况,安全就是其中的一项指标。 生产管理者,要想管好生产工作,必须要同时管好“生产过程的安全”,确保生产的人、财、物的安全,防止因安全问题或安全事故导致生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给 管理就是要“带好团队”,才能“带出业绩”,才能“带出价值”,才能“带出尊严”,才能“带出地位”,管理的目的就是想办法让团队变得更优秀、更强大,因为团队的业绩取决于团队的能力,管理者的尊严决定于团队的实力。 生产管理者要想管好“生产”,就要时刻关注团队的“发展”,主要包括: 给思路 什么是管理?就是理与管的结合,理的含义就是“指明方向、指引思路”,团队才能在管理者的“指引下”更好的成长与提升,才能保证生产管理绩效的持续达成,才能保证生产管理目标的持续实现。 所以,生产管理者要学会给团队“思路”,要善于给团队“思路”,尤其团队在迷茫困惑时、在遇到困难时,管理者更要予以适当的“点拨”,给与适当的“帮助”、给与适当的“引导”,打开团队的“思考活力”,助力团队找到“解惑的方法”,免得团队感到“无助”甚至失去“信心”。 生产管理者学会给团队“思路”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团队的成就感,让团队对自己的能力越来越有自信,学会在工作中面对和解决“困难”,看似帮助了团队,实则解放了管理者、成就管理者,正所谓“成人达己”。 给机会 优秀的人才是锻炼出来的,优秀的人才是用出来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过“所有的干将都是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管理者拥有了人才,就等于团队的业绩、目标有了保障,就等于管理者的尊严、地位与未来有了保障,否则,一切都是零。 生产管理者一定要多给下属“机会”,多为下属争取“机会”,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历越多,经验越丰富,认知越清晰,能量越充足。 给利益 要想马儿跑得快、跑得久、跑得稳,首先就要保证马儿吃得好。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人性:天下熙熙皆为利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不损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管理者要学会为团队争取利益,学会为团队的利益开通各种“营利”渠道(方法)。 团队得到的多,汇报给管理者的更多,为团队创造的价值更多;团队共同创造的利益越多,公司也会分给团队的利益更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最主要的是“下属更愿意跟随管理者、团队的向心力就更强大”。 三协 管理者是处于一个中间的角色,要想带好团队,创造价值,不仅要协调好团队内部的事情,还要协调好团队外部的事情,比如与兄弟部门的协调、与领导上司的协调。 生产管理者要想管理好生产,务必要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协调: 与下协调 生产团队庞大,人数众多,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成员相互间不协调的、争执摩擦的情况,比如:工序与工序之间、生产线与生产线之间、职能与职能之间,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出面协调,消除彼此的误解或误会,确保团队工作关系和谐,确保团队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左右协调 生产管理只是公司运营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既有上游,又有下游,要想保证生产顺利有效,既要处理好与上游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下游的关系,简称“关系管理”,否则,生产是很难管好出效益的。 生产管理者在管理生产过程中,要学会主动与上游、下游各职能协调,要学会放低姿态与上游、下游各职能沟通,赢得上游、下游对生产团队的支持,才是“睿智型的生产管理者”,才是“真正的智慧型做法”。 对上协调 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领导的重视,不仅团队内部工作不好开展,还会在对外沟通协调中处处受阻,最终的结局就是:“管理者将不是管理者”的局面。 生产管理者要想管好生产,更要善于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学会主动靠近上级领导,学会与上级领导处关系,目的就是赢得上级领导对生产工作的支持,用领导的资源解除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顺因素”。 ![]() 17.管理现场安全,除了“经常性检查”,还要坚持做好“九多” ![]() ![]()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