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夏初袭美见访题小斋次韵【唐・陆龟蒙】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啼鸾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译文:四邻大多是朴实的农家,房前屋后种满了百棵桑树,半顷土地上还种着麻。 趁着晴朗的天气,家家户户忙着修理渔网的架子;即便烟雨濛濛,也不停歇地摇动缫丝机。 偶尔听到鸾鸟的啼声,它藏身于树叶之间;送饭的妇女从田野归来,鬓发上沾满了野花。 若不是与你畅谈醉饮,还能用什么来打发这漫长的年华呢? 赏析:陆龟蒙是晚唐时期具有隐逸气质和田园情怀的代表性诗人,与好友皮日休并称“吴中隐士”,本诗便是在夏初时节,应袭美来访时所作,诗人以次韵酬答友人,不仅写景如画,更抒发了与友对坐吟诗的深情与对清闲岁月的珍惜。 开篇两句:“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点明诗人所居环境。邻里皆是勤劳朴实的老农,庭前屋后,满眼是养蚕所需的桑树与纺织用的麻田。这是对乡村生活质朴而温润的写照,不仅展现了生活的清苦,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世界的欣赏与归属感。 “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二句,写农人趁着晴天修理桑架,阴雨时也不歇,摇着缫丝的纺车。诗句节奏轻快,情境分明,将桑农劳作之勤描绘得生动自然,烟雨缫车,更添一丝淡淡诗意。诗人观察细腻,笔触温和,体现出他对劳动生活的体恤和亲近。 “啼鸾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两句,富有画面感:枝头传来清脆鸟鸣,鸟儿一时歇息,隐没在绿叶之间,给画面增添了一分灵动与幽静;而田间送饭回家的妇人,发鬓间插着野花,这既是真实生活的流露,也有诗意生活的映射。如此清丽含蓄的笔触,既富于生活气息,又不乏温情与美感。 诗的结尾两句:“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是全诗的情感升华之处。对坐吟诗、共酌清酒,这便是人生最动人的时光。诗人坦言,若不是与你这样知己共饮共吟,又能以什么来度过流转的年华?这一问句虽简,却饱含知音情谊与人生哲思。 这不仅是对友人来访的感激与欢喜,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酒知己、田园风物,便是他心灵的归宿。相较于尘世喧嚣,这样的“吟复醉”才是他所珍视的精神盛宴。 《奉和夏初袭美见访题小斋次韵》是一首写给友人,也写给岁月的诗。它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却有着恬静真挚的情怀; 作者简介:陆龟蒙(?—881年),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农学家。他出身官僚世家,年轻时博学多才,精通儒家经典,尤其擅长《春秋》。然而,陆龟蒙多次科举不第,最终选择放弃仕途,隐居于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过上了躬耕田园的生活。 在隐居期间,陆龟蒙亲自参与农事劳作,经营茶园,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撰写了多篇反映农事活动的诗文,如《放牛歌》《刈麦歌》《获稻歌》等。他还对农具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耒耜经》,这是现存最早的农具类专著,对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陆龟蒙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小品文方面。他的诗歌以写景咏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田园气息。他与皮日休交往甚密,二人并称“皮陆”,其唱和诗作被后人称为“松陵体”。陆龟蒙的散文也颇具特色,如《野庙碑》《记稻鼠》等,现实针对性强,议论精辟。 陆龟蒙一生淡泊名利,虽以隐士自居,但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他的自传《江湖散人传》中写道:“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这种超脱世俗的性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