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律师揭秘:职业放贷人借款合同为何无效?法院这样判!

 万千书馆洪毅藏 2025-05-07

摘要

近期某公司因向职业放贷人借款被法院判决合同无效,仅需返还本金,引发热议。本文结合最新案例,解析职业放贷人的法律界定、借贷合同效力及责任承担规则,并附风险防范指南,助您避开民间借贷“深坑”。


一、案例引入:职业放贷人“翻车”实录

2023年,某商贸公司因经营需要向黄某借款50万元,约定日息5%。后因逾期未还,黄某起诉要求支付本息。法院调查发现,黄某近2年内以“民间借贷”名义起诉超10次,且借款合同高度格式化、利率畸高,最终认定其为职业放贷人,判决合同无效,仅支持返还本金并按LPR标准赔偿资金占用损失。

这一判决颠覆了大众对“白纸黑字必有效”的认知。职业放贷人的借款合同为何无效?借款人如何避免踩雷?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为您深度解析。


二、法律解读:职业放贷人的“三宗罪”

1. 合同无效的核心原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未取得放贷资格且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放贷的,合同无效。法院认定职业放贷人的关键标准包括:

  • 营利性:主要收入依赖利息差,且利率普遍超过LPR四倍;

  • 反复性:2年内向不特定对象放贷超10次(民事标准可放宽至3次);

  • 营业性:使用格式化合同、公开招揽客户等经营特征。

2. 合同无效后的责任划分

  • 本金返还:借款人需返还实际收到的本金,但无需支付约定利息;

  • 损失赔偿:法院按LPR标准支持资金占用损失,已支付的高息可抵扣本金;

  • 担保免责: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则不担责。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职业放贷行为不仅面临民事合同无效风险,还可能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行动指南:三招避开职业放贷陷阱

1. 识别职业放贷人的“危险信号”

  • 合同特征:条款高度格式化,包含“砍头息”“违约金叠加”等套路;

  • 利率异常:年利率超LPR四倍(当前约15.4%),或以“服务费”“保证金”变相收费;

  • 催收手段:采用威胁、骚扰等非法方式催债。

2. 遭遇职业放贷人如何应对

  • 收集证据:保存转账记录、通话录音、催收短信等,证明对方放贷的营利性和反复性;

  • 主动抗辩:在诉讼中主张合同无效,要求仅返还本金;

  • 刑事报案:若遭遇暴力催收,立即报警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3. 合规借贷的“避雷法则”

  • 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通过银行、持牌小贷公司融资;

  • 核查出借人背景:通过裁判文书网查询对方涉诉记录,警惕频繁涉借贷纠纷者;

  • 控制利率红线:约定利率不超过LPR四倍,避免被认定为变相高利贷。


四、风险警示:这些行为可能让你“被职业放贷”

  • 亲友间频繁有偿借贷:即使对象特定,若2年内放贷超10次且利率超标,仍可能被认定违法;

  • 通过员工或关联方放贷:法院会穿透审查实际控制关系,关联主体放贷次数合并计算;

  • 使用第三方账户收息:试图通过他人账户收取利息,无法规避法律责任。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特别提醒:民间借贷需严守法律边界,企业或个人若需大额资金周转,建议咨询专业民间借贷律师设计合规方案。


五、互动话题:你遇到过“职业放贷人”吗?

  • 如果您曾因高息借贷陷入纠纷,是如何解决的?

  • 您认为职业放贷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是什么?

文末黄金句: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更不保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本文内容仅为一般性法律分析,具体案件需咨询专业律师。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注民间借贷、私募基金领域合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