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史氏曰】邝老师认为不存在隐性的教学主张,一个主张必须说出来,或者写出来。不错,一般而言,主张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立场,通常必须明确的表达出来表达。 ![]() 德韦克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了智力的内隐理论,并进一步发展了内隐理念的概念。她认为,人们对于智力、能力是否可发展的判断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这种信念是内隐的,难以通过直接表达来识别。 ![]()
![]() 个体的心态、情绪或态度常常是内在的,可以在心理层面存在并影响行为,而不需要通过言语或外部表达出来。往往通过非言语的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态等)表现出来。我的理解一个人的教学行动背后总有他特定的教学立场和观点只配着,所以我认为是存在内隐的教学主张的。这不过自己不清楚而已,但它确实影响甚至支配着一个人的教学行动。这就是心理学上谈到的隐性态度和隐性信念,即那些个体并不完全意识到,或不愿公开表达出来的看法和信念。 教学主张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宣言”,把它说出来、写出来,推动教师将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堂方法等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清晰的行动指南。确保每一次教学设计与实施都能“有章可循”。对学生而言,公开的教学主张能够让他们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期待与要求,有助于塑造共同的学习氛围;对同行而言,书写的教学主张则是一份可以分享、讨论推动自己的反思,进一步完善甚至修正自己的教学认知。“说出来”,可以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写出来”,可以在实践中验证打磨,让主张具备可视化的落地力量。 教学主张说出来,写出来了,便成了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可以对照实践,发现理念与行动的偏差,并及时的纠偏与调整,以确保观念与行动的一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