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蒿芩清胆汤加味治口苦案

 循天园 2025-05-08

春夏时节,很多人晨起后常感口中有苦味,这种症状属于“胆瘅”范畴。口苦是少阳证常见症状,责之于少阳胆经感受湿热。笔者跟师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太仓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葛友庆时遇一例口苦患者,以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效果确切,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倪某,女,65岁,2024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口苦20天。患者近20天常感晨起口苦,偶有两侧胁痛,纳可,便调,日行2次,寐不佳。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诊断:口苦(胆瘅)。

处方:青蒿20g,黄芩10g,碧玉散(包煎)30g,土茯苓20g,姜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0g,竹茹10g,生山楂30g,佩兰10g,薏苡仁20g。7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忌生冷辛辣食物。

4月23日二诊:患者口苦症状有所好转,睡眠好转,仍偶有胁痛,纳可,便调,舌脉同前。

守原方去土茯苓﹑生山楂。加醋柴胡10g、延胡索10g。14剂,煎服法同前。

5月7日三诊:患者口苦症状已除大半,无明显胁痛,睡眠尚可,原方中去土茯苓﹑生山楂。

守原方加醋柴胡10g、醋香附10g、茯神15g。14剂,煎服法同前。

服药后未复诊,2个月后随访,患者口苦症状消除,胁痛未发,睡眠改善。

 本案中患者出现晨起口苦20天,伴两胁疼痛,睡眠不佳。《素问·奇病论》云:“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可知此病为胆瘅,病因与情志有关,虑而不决,久则胆气虚,胆气虚而上至于咽,故口苦。《伤寒论》云:“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故又辨证为少阳胆经病,责之于胆。

胆瘅治疗从肝胆论治,治疗记载以针刺胆募俞,然未记以何汤药治疗。依据从胆论治的辨证思路,此处选方蒿芩清胆汤加味,方中青蒿善除少阳邪热,配以黄芩清泻胆热,两药合用既能清泻胆热又能祛邪而出,共为君药;竹茹具有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的作用,枳壳可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姜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四药相配共为臣药;碧玉散清热利湿,除胆热,土茯苓祛湿较茯苓强,以代茯苓为佐药;并配山楂消食和胃,薏苡仁、佩兰以化湿浊,为使药。二诊时,患者诉口苦好转,偶有胁痛,再根据肝经循行于两胁,故去土茯苓、生山楂,加醋柴胡、延胡索以治疗胁痛。三诊时患者诉口苦好转大半,胁痛亦好转,但睡眠不佳,故去延胡索,加醋香附,配柴胡疏肝理气,并加茯神健脾除湿、养心安神助眠。14剂后随访,患者诉口苦及胁痛等症状已消除。(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金浪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