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独一份 太和殿上的脊兽竟有十个

 时间煮墨 2025-05-08

全国独一份 太和殿上的脊兽竟有十个

古代建筑的脊兽数量严格遵循等级制度,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屋脊兽的数量通常为单数,如3、5、7、9,最多不超过9个:普通建筑可能仅有1—3个脊兽;王府、寺庙通常为5—7个;故宫主要宫殿一般为9个(如乾清宫、坤宁宫);而太和殿的屋脊数量则达到了10个,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不仅预示着皇权至上,还说明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至于太和殿上为什么是十个屋脊兽,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小故事。

太和殿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建以来,历经数次焚毁与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因御膳房失火,太和殿再度化为废墟。直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清廷委任匠作大师梁九主持重建工程。此次重修面临双重挑战:一是材料短缺,巨木资源枯竭,需创新工艺以节省用料;二是形制传承,需在“依明制重建”的框架下,平衡礼制传统与实用需求。

在此背景下,梁九以“模型先行”“以小拼大”等技法,在保持明代形制的基础上,对梁架结构进行改良。例如,将原设计的“九檩重檐庑殿顶”调整为更稳固的“十一檩重檐庑殿顶”,增加檩条数量以分散屋顶荷载。

对太和殿的这次重建,改变了它原来的九开间形制,变成了十一开间。只是建筑面积严重缩水,大约是明初奉天殿的1/2。原因有两个,一是找不到初建时的巨型楠木;二是为了防火,取消了东、西斜廊。屋顶排瓦也发生了变动,排完9个神兽后,每个屋角余出一块位置,恰能多放一块瓦。梁九决定,这块空地不能浪费,决定补上一个新的瑞兽,且上报康熙,康熙允。瑞兽排行第十,就叫它行什(十)。

“行什”形象猴面、鸟喙、持金刚杵、背生双翼,疑似融合雷神(雷震子)与道教雷公的特征。作为雷神化身,行什被赋予“镇压雷火”的职能,寄托了木构建筑避灾的朴素愿望。

十兽中狻猊(镇火)、狎鱼(兴雨)、斗牛(镇水)与行什(防雷)共同构成防灾序列,体现古人“以象征御灾异”的智慧。

十脊兽成为太和殿的专属标识,后世再无建筑敢僭越。这一设计通过《工程做法则例》的制度化,确立为皇家建筑的最高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