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是张作霖的部队,但是他的部队主要分三个派系,分别是:绿林派、士官派、陆大派。 绿林派是张作霖起家的派系,主要是土匪出身,以吴俊升、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等人为代表;士官派是留日学生,主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等人为代表;陆大派是由陆军大学、保定军校等中国本土军校毕业的学生为主,以郭松龄、魏益三为代表。 ![]() 三个派系一直都有矛盾,其中派系最强的当属绿林派,他们跟随张作霖时间早,基本上都是股东,像吴俊升、张作相等人都占据了一省的地盘。士官派代表人物杨宇霆是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得势很重。由于张学良也是陆大派其中之一,在奉系“太子”的影响下也不容小觑,特别是老帅把他当做接班人,特别偏心他。 ![]()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姜登选已有矛盾,郭松龄一度撤离战场。战争胜利后,李景林、张宗昌、杨宇霆、姜登选都当掌握了一个省,而立了大功郭松龄还是张学良的副军长。原本是想任命姜登选为江苏督办的,郭松龄为安徽督办,但是杨宇霆毛遂自荐,郭松龄就失去了一个省督办职位。 ![]() 1925年郭松龄和冯玉祥签订秘密协议,李景林也加入其中,组成三角同盟。郭松龄掌握的第三军大约有7万人,是奉系的精锐部队。这次叛乱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对奉军和中国的损失是不小的,间接的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 一、对奉军 精锐部队直接损失惨重,五虎将也损失了三个,姜登选更是被杀害。张作霖为了平乱被迫与日本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虽然最后不认账,但是却被日本人炸死了。这里我要说一下我的观点,丧权辱国的条约虽然是张作霖签订的,那是因为自己手下叛乱的不得已而为之,归根到底还是要算在郭松龄身上的。奉军自此以后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入主中原的实力了。虽然在1927年张作霖组建安国军政府,那也是昙花一现。甚至最后回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 二、对张学良 奉军精锐损失惨重,这些主要都是张学良的嫡系,他的陆大派也一蹶不振。本来他就受到宠爱,这次事件让其他派系严重打压他。并且郭松龄是他的左膀右臂,等到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上位后,郭松龄必定是托孤大臣。日本人想发动类似九一八事变,那就不一定能成功了。那样张学良也不会像后来失去了自己基本地盘,也不会被蒋介石软禁。 ![]() 三、对中国 奉军精锐损失惨重导致张作霖再也不能逐鹿中原,北伐战争也不会打的那么顺利。奉军如果精锐扔在,他必定会坚持很久,阎锡山也会保持中立态度,不会加入北伐军。如果时间拖得久了,北伐军那头可能会发生分裂,本来就是几股势力联合起来的,加上之前的宁汉分裂。那样最终可能会导致中国再次大乱。郭松龄的叛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的形式统一。 ![]() 四、对亚太地区 由于郭松龄反奉,张作霖与日本签订了条约后不认账,被日本人炸死。导致最后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东北,加速侵华。占领东北后,日本得到了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粮食产区。并在后面全面侵华,使东北被日本侵占14年,其他地区被侵占8年之久。 |
|
来自: 语濹 > 《北洋政府、军阀时期(191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