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格局中,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这对原本针锋相对的老对手,却出人意料地达成了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且合作范畴远不止于业务层面。对于这两家分别位于南北的家电巨头而言,这样的合作选择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在家电行业内引发了高度关注,也成为了全社会热议的焦点。 孙力||撰稿 5月7日晚,家电行业被一则“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互利共赢新篇章” 的消息迅速刷屏。 从双方公开官宣的合作内容来看,主要涵盖两个关键部分:其一,双方将围绕 AI 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其二,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新局面,双方会在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透过两家公司出席签约仪式的管理层阵容,我们或许能窥探到更多未公开的合作可能性。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集团董事刘克诚、集团CIO 张贺,以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集团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王建国、集团副总裁兼CSO李国林、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还有签约的两位主角——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与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高玉玲。 家电圈推测,双方很可能存在尚未对外披露的资本层面合作,究竟是聚焦全球化背景下海外工厂产能、物流等业务的共享,还是围绕智慧物流及先进制造等业务实现共赢,目前还不得而知。 作为两家企业的掌舵人,贾少谦与方洪波的出席固然是常规操作。但进一步梳理海信方面的高管信息,除了签约的海信家电业务负责人高玉玲外,还有两位关键人物值得关注。海信集团董事刘克诚,不仅担任海信集团大股东之一的海丰国际执行董事,还兼任财务总监和投资与证券总监,而海丰国际是亚洲领先的航运物流企业;海信集团CIO张贺,此前曾以CBG智造总经理的身份参加过美的集团专注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平台的美云智数客户私享会,这无疑释放出美的与海信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已有合作的信号。 美的集团方面出席的领导,除了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外,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王建国负责美的所有家电消费业务的全球化运营与管理,副总裁兼 CSO李国林是美的供应链及先进制造等业务的实际负责人,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所负责的智慧物流业务安得智联,此前美的集团已公告计划将其拆分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基于以上信息,家电圈合理推测,双方的战略合作现阶段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在AI应用和智能制造业务方面,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二,在家电全球化业务领域,尤其是海外业务,实现工厂产能等资源的共享;第三,在智慧物流方面,实现国内及海外全球市场的深度合作。 在全球市场上,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长期处于正面竞争状态。尽管美的集团没有彩电业务,但近年来海信集团奋力突破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以及厨电业务,恰恰是美的集团在家电市场占据领先优势的核心业务。 同样,在双方都在快速拓展的海外市场(即全球化业务)上,海信与美的作为中国家电和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都希望将海外市场打造为第二主场,这使得双方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与海信国际化业务起步早、推进速度快、决心大,且自有品牌本土化进展迅速相比,美的海外市场的OBM战略仍处于爬坡和突破阶段,这也为双方带来了诸多合作共创的空间。 最终,基于不同业务上的战略追求,以及快速打开市场经营新格局的迫切需求,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从家电业务上的强劲竞争者和挑战者,转变为“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两家企业 “掌门人” 的格局和视野,更重要的是,双方深刻认识到合作所带来的价值和利益是巨大且重要的。 由此,家电圈认为,以下三个要点不仅对家电产业意义重大,也值得中国企业共同关注: 其一,海信集团正加速旗下彩电、白电等消费业务的拉通与整合。结合此前海信集团董事会改组引入3位来自投行和机构的新董事,以及近期海信家用、中央空调,乃至海信日立空调等空气产业的率先一体化整合,再加上此次与美的集团的战略合作,可以看出海信集团希望通过消费业务的“内部整合”,提升其在家电市场的外部竞争力。那么,接下来这家公司面临的最大看点,同时也是影响消费业务全链路拉通的关键堵点在于:海信视像与海信家电这两家上市公司,是否会进行整合?又将如何整合? 其二,美的集团对ToB业务的发力正步入新的阶段,为了推动B端业务的发展,集团层面很可能会秉持完全开放、不设限的经营逻辑。过去,美的集团B端业务如美云智数、安得智联等企业的客户,大多是非家电业务企业,即便有家电企业客户,其规模实力也相对较弱。此次与海信集团的合作,表明美的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将作为B端业务向所有行业和企业全面开放,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同样,美的家电在海外市场的OBM战略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加速突破契机,海信集团有望成为其强有力的助力者。 其三,美的与海信将携手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面对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周期,双方在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实现家电工厂产能的共享,供应链、物流链也能够实现共享拉通,从而有效缓解关税冲突带来的经营成本压力。例如,基于生产物流协同、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等全链路进行平台优化与升级,实现端到端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库存布局的优化,进而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满足市场供应,规避关税打压。 家电圈所有标注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和盗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