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连续两天写了关于宁波旧菜馆的文章。有条留言我印象深刻,不是夸我写得好,而是这样一句话: “这种店就他自己开分店都得倒吧,不知道要跟他学啥” 我看到这句话时,有点小生气,这么好的案例,你居然说学不到东西!当谈,更是一种熟悉。这种认知,其实是很多创业者的误解,或者说是执念。他们总问: 能不能连锁?能不能复制?能不能做大? 但今天只想说一句: 不开分店,正是这家店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意很好,但不扩张老板说,他经营这个生意整整38年了。期间搬过几次家,但每次换地址,老顾客都会找过来。有些人刚开始来吃还是个小孩,现在都成中年人了;有些中年人,现在和他一样老了。 他还提到了一个明星——徐峥,说从小就吃他家的菜,成名以后还经常来。 ![]() 老板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天跑堂,晚上结账,闲了就和熟客聊天。后厨是老板娘一个人掌勺,几十年如一日。菜品从来不改,配方从来不变。 我问老板什么时候退休? 他说:“再干三年,合同到期了。” 我说:“你不做了,这江湖就少了一个传奇,太可惜了。” 他笑了笑说:“可惜啥?上海市市长也要退休,你其实没那么重要的。” 我问:“孩子不接班吗?” 他说:“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做餐饮,觉得辛苦,不自由。不强求。” 这就是他活过38年的经验总结,也是这类店注定不可复制的根源。 他不是连锁品牌,而是人格饭店。 只有一家店,是主动选择很多人觉得夫妻老婆店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本事、没出息后的委曲求全。 但我想说: 真正坚持下来、活得好的夫妻店,其实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宁波旧款饭店就是例子。老板说,曾经很多人来找他合作,投资开店的有,投资开餐饮公司做加盟的也有,甚至有五星级酒店找他买配方,只挂一个他的名字就行。 他都一一拒绝了。他坚持不扩张。他说得很直白: “我这个店开不了分店,菜是我亲自做的,顾客是我亲自接待的,我老婆就一个人,我也就一个人,我要做出一样的品质,就只能开一家店。” 他靠的是第一无二的个性,和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 现在很多人的店为什么做不下去?因为“眼大、手短、心急”。太多人什么都没搞懂,就着急搞连锁、搞加盟、搞规模。 他们眼中除了“快”和“大”,就是“更快”和“更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但你连一个门店都没搞明白,还谈什么复制?你连员工都不稳定,还谈什么标准化?你连自己的产品灵魂都讲不清,谈什么扩张? 根据地没打牢,就四处开战,你不倒,谁倒?! 你真正应该学的是:
宁波旧菜馆有。它有老板那句名言: “不是顾客选择我,是我选择顾客。” 如何一店顶十店很多人觉得,连锁才是成功,复制才是路径,扩张才是目的。但这恰恰是很多草根创业者走不出来的误区。 我一直认为,我们草根群体的最优解,从来不是“做多”,而是“做强”;不是“复制”,而是“打穿”;不是“增长”,而是“积累”。 什么意思? 你看宁波旧款饭店,只有一间店,却活了三十八年,客流不断,哪怕搬几次家,顾客还是找上门来。 这才叫护城河。 他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靠稀缺性、记忆点和不可替代性。就像一枚钉子,打得够深,别人挖不走;像一棵树,扎根够稳,风再大也不倒。 所以你要问: 怎么才能做到“一店顶十店”? 我给你几个判断标准:
宁波旧款饭店,很多人都是看抖音、看点评、听朋友说,然后“慕名而来”,这就说明它已经具备“裂变型传播力”,不是靠你推,而是靠顾客自己想讲。
很多店没特色,是因为“讲不出来”。不是没特色,是特色太弱,不值得提。但这家店,只要顾客说一句:“就是那个不让拍照、会骂人、菜单600道的老饭店”,大家就知道是哪一家。
能让人吃了二十年,还带孩子来吃,甚至愿意被老板训,这不是一般的满意度,是“信任”。
什么叫边界保护力?就是当别人学你时,要么做不到(工艺),要么不像你(人格),要么没人信(情感链接)。别人模仿你,但永远模仿不出“你”。 做到这四点,你就不再是一个“门店”,你是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是别人花1个亿,也砸不出来的。而这种力量,恰恰才是草根逆袭的希望。 不是跑马圈地,而是扎根为王。 寿司之神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日本的“寿司之神”。 东京银座的“数寄屋桥次郎”,主理人小野二郎,都快100岁了吧。 这家寿司店面积很小,只有10个座位,完全靠熟客预约,不接散客,没有菜单,所有菜式都由他本人决定。 奥巴马曾专程去吃,日本首相陪同。要订位,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 他几十年来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切鱼、握寿司、调酱汁。连师傅都说:“他做的不是寿司,是一种信仰。” 你说他高端,旧款饭店草根,两者能比吗? 我说:能。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都用几十年的时间,活成了一种“别人模仿不了的状态”。 都坚信:只有我亲手做,才能做出我要的味道。 你别总觉得“非连锁=没前途”。在我看来, 中国未来真正值得尊敬的店,不是铺得多,而是活得久。 像旧款饭店这样的小馆子,不靠包装,不靠平台,不靠折扣,不跟风,不投机,不迎合潮流,靠的是味道、是性格、是回头率、是话题性。你第一次去,也许会被骂;但你体验过后,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各种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多美好的事情。 也别小看人格的力量不是让你把店铺开得破破烂烂,也不是要你总去怼顾客,你也许也不会去做1988元的鲍鱼,不会搞一个有600道菜的菜单,更没有三十年的手艺功底,但你可以做一个选择: 不做千篇一律的店,而是做不可替代的店; 不做大家都喜欢的店,而做被一部分人死心塌地喜欢的店。 这就够了。 连锁是城市的脸,但小店,是城市的魂。像宁波旧款饭店,就是一块还没有被时代磨平的棱角。它告诉我们: 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要复制,有些,只需守住,就已经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