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札记阅读指南![]() 近期,朋友推荐了一本沃尔特施洛斯的资料集,老爷子一生低调,内容多是零散的演讲/采访。 (注:关注本公众号,后台输入“SCHLOSS”,获得施洛斯文集原文PDF。) 读完之后,意犹未尽。投资策略还在其次,沃尔特对自己天赋秉性的分析,及其与巴菲特区别的深入理解,更引人深思。这些思想,是可以因时因地变化的,富有生命力的种子。 沃尔特施洛斯评价巴菲特,说巴老看企业看的准、看人看的准、接手烂企业重振旗鼓的能力强;有让管理者心甘情愿为其卖命继续工作的能力;有对报业、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深入洞察。我补充下,巴老还有一个好的家世背景,对经济、金融、政治的影响力,以及对海外市场的掌控力。 沃尔特施洛斯自视甚低,固守的能力圈更小。因此,对普通人而言,借鉴学习的意义也更大。沃尔特不愿投身海外市场;无法掌控巨大体量资金;无法像巴菲特一样,将投资类别扩展到“普通股-私人所有者视角,套利类、控股类”,只能局限在“普通股-相对低估”类别。 (注:巴菲特的投资类型,可参考,1964-巴菲特致合伙人信-1965(1)-精译及解读) 但沃尔特施洛斯与沃伦巴菲特共通的是沿袭格雷厄姆对价值的追求;对风险(杠杆)的厌恶;对长期主义(复利)的推崇;对买的好比卖的好更重要的认识;对道德品格的追求;以及共同身处美国经济高增长的几十年。 投资即世界,对自身能力圈的深入剖析,令施洛斯父子得以在投资世界中凿开一扇窗,让他们获得一个可行框架去梳理各种机会。 我们也都需要这样的一个框架。 原文集内容多有重复,好处是从不同侧面反复勾勒同一观点(通常也是重点)。本文基本截取自文集中的对话或回答,沃尔特本人的话以“”引用,对话以 Q、A形式,其余为笔者的梳理。读者们可以把本文想象成为一本报纸剪贴画集。 阅读本篇札记与阅读原资料集相比,可能并不能给读者更多东西。而只是以我的逻辑方式,删减同类项,缩减出一篇对我个人来说,兼顾精干又有足够原汁原味细节的文字,以备日后翻阅。所以,必然会删去一些非常重要,但对我无伤大雅的内容。例如文中多次强调的,关于小心杠杆、复利原理等,我已深谙。不加进来,并不是不重要。又如,关于投资心理的部分,我也没有加进来。逻辑上,方法论定好后,就需要实操者有运用相应工具的心理素质。并且这些素质基本与巴菲特等其他成功投资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不必赘述。 札记的顺序是从施洛斯父子的能力圈出发,搭建核心投资理念,接着是对标的选择、买入卖出时机、仓位管理等细节的考虑,最后回到一些关于时代和人生等大的话题。 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选股标准在不同时代的变化,从格雷厄姆时代最严苛的营运资金,到2/3净资产,再到后来股价等于净资产的都难找。以及资产中需要剔除哪些科目等细节问题。我们看到,随着经济周期和行业特征的变化,标准是因时而动的,没有万年不变的指标。强求,要么选不出,要么会选到被人挑剩下的,有重大缺陷的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札记选择了报纸剪贴画集的形式,繁复的给出同一观点的不同阐述,而没有选择短小精干的口诀形式。目的是,便于读者获得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最后再啰嗦下,施洛斯的箴言必然不会完全符合读者的能力圈,如果遇到不同观点,请先放下批判否定的眼光,先进入施洛斯的体系中去理解某个局部细节在其整体框架中的作用(实际上宛若精妙的齿轮)。最后再从整体上消化吸收。 十分推荐阅读本文后感到有兴趣的读者,找回资料集,形成自己的指南。 一、沃尔特施洛斯其人沃尔特施洛斯不是全球股市中人人皆知的大人物,因为他刻意保持低调。在整个股票历史中,施洛斯的投资业绩都凤毛麟角:职业生涯50多年,平均收益率是16%(扣除费用后),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是10%。 施洛斯父子二人的投资公司,没有雇佣任何员工,他们仅在特维迪-布朗尼公司(Tweedy,Browne)租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在关于施洛斯的珍藏资料中,有一封巴菲特写的信,这封信是1976年希尔顿黑德岛(Hilton Head)聚会之前,巴菲特写给他的朋友们的。沃伦巴菲特称赞施洛斯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村的“超级投资者”,说施洛斯用实际行动反驳了有效市场理论。 ![]() 二、施洛斯的能力圈(一)施洛斯父子自评1.做自己 沃尔特施洛斯是个自视甚低的人,曾言“我不怎么聪明”。 “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喜欢自己做的事。如果喜欢一件事而且还能做得很好,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喜欢的是在股市能赚大钱,但是我不喜欢赌博,本能地不喜欢这种赚钱方式。后来大萧条从天而降!我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以为能赚钱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2.“我凭直觉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我喜欢数字。” 3.“我们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追求在实践中体现理论的价值。” 4.“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4.1 施洛斯父子不会深入研究企业,不去想公司的生意是不是好生意,不想比管理层还了解经营情况。他们说自己没这个本事,也不想有这个本事。他们的投资方法是,限制在任何一家公司上的风险,依靠全面深刻的投资经验作出判断。 4.2 预测与估值 “我们买股票不预测它将来会怎样,我们在预测方面不是很在行。要预测公司的未来,你要对公司了解得非常透彻,需要调研竞争对手、供应商,我们不想这么做。” “我们在给公司估值方面不如沃伦巴菲特,我们只是觉得比买入价格更值钱就买了。” “我们不太懂破产公司投资,要充分了解这种投资,必须投入太多时间,必须要全面地了解破产公司,要仔细研究法律文件、公司背景和法院裁决。” 4.3信息筛选与社交 埃德溫施洛斯:为了了解公司的管理层在全国各地奔波会浪费大量精力、只有股东大会离我们的办公室在20个街区以内,我们才去参加。 参加股东大会时,施洛斯父子宁愿坐在一边,不愿进入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圈子。 “我赞同本格雷厄姆的观点。他不愿和管理层交流,觉得管理层说的话会影响他。但沃伦去参加股东大会就没问题,因为他的分析能力很强,也不会受情绪左右,就算对方说得再好听、戏演得再好,他都能不为所动地分析实际情况。他和管理层交流没问题,他非常擅长,我觉得我不行。” 4.4 海外市场 “邓普顿购买全世界的股票,我觉得他干得很漂亮,但我就做不到。我发现我每次买国外公司的股票都是铩羽而归,不是每次都亏损,但大多数都不理想。” (二)评格雷厄姆1.本性 “在投资领域,不受投资产生的情绪影响而头脑清醒地思考很不容易。恐惧和贪婪都会影响人的判断力。格雷厄姆其实不是非常热衷赚钱,和许多人相比,他受情绪的影响较少。” 2.经历 “格雷厄姆是从大萧条时候过来的,他记得很清楚,不想重蹈覆辙,所以竭尽所能避免陷入危机。但是为了避免危机,他也错过了很多机会。” “格雷厄姆的方法亏是亏不了,能赚钱,但是赚的不是大钱。股票翻倍以后就卖了。格厄姆的目的是把资金翻倍,这就知足了。” 3.个性 “格雷厄姆是个善良的人,他太善良了,别人总是占他的便宜。” “格雷厄姆是个非常温和的人,他一贯如此,从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如果意见不一致,格雷厄姆经常会让步。” 4.广博 “其实,我觉得格雷厄姆的文笔比沃伦要好。格雷厄姆说什么都言简意赅,但是他没沃伦那么幽默。这是因为格雷厄姆对投资没那么着迷。他喜欢投资的挑战,喜欢这个行业,喜欢赚钱,但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投资中。他和我说过,赚钱比省钱都容易。” “我觉得他更喜欢思考。如果他对什么感兴趣,想出了一种创新的做法,他就一门心思地投入进去,无论是消遗、讲课还是写作,他是个全才。” “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本来想研究哲学,但是研究哲学赚不了钱。” 5.买便宜货 “格雷厄姆买入这只股票不是因为他知道他们会在威利斯顿盆地发现石油,他买入是因为这只股票便宜。因为某个原因买入一只便宜的股票,结果经常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因为便宜。” 6.名声 “格雷厄姆和纽曼退休时,两人都很有钱了。亚布拉罕公司说只要他们能留下来当顾问,他们就愿意经营格雷厄姆-纽曼,但是格雷厄姆和纽曼说:“我们不想当顾问,我们想退休。”他们不愿意让别人打着自己的旗号经营这家公司。我能理解他们。这家公司是他们一手创建起来的,不想让别人把它毁了。于是,他们就关闭了格雷厄姆-纽曼。” 7.标的研究 “格雷厄姆从不拜访管理层,他认为一切都在数字里。彼得林奇(PeterLynch)走访数千家公司,他选的股票非常出色。我一直觉得我们承受不了彼得林奇这种工作强度,要是像他一样,我可能干几年就干不下去了,也可能会累死。” (三)评巴菲特1.从学习格雷厄姆到自成一格 “沃伦刚来公司的时候,他开始也是用格雷厄姆的方法,后来这种机会找不到了。他说他喜欢买好生意。沃伦的方法是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他知道那种方法是怎么回事,发现用自己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就像他自己说的,他不喜欢逆水行舟。当然了,他是对的。 2.好生意 “沃伦喜欢有经济特权的企业、喜欢好生意。我们也喜欢,不过我们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买,所以我们就不买。我们买的是难做的生意。” 3.估值的能力 “沃伦在报纸上的投资做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能分析出各个业务部门的价值。我不知道他对报纸这门生意了解多少,但是他知道一家报业公司各部分资产都值多少钱。这一点我就做不好。” 4.从研究深度到标的数量 Q:巴菲特经常说它的几只重仓股,你好像不是这样。 A:不是,我们不行。从心理上讲,我做不到。我说了,沃伦聪明绝顶,他不但善于分析股票,而且善于判断企业,他买入一家公司的话,公司的管理层会卖命地为他工作。沃伦看人看得很准,看企业看得也很准。沃伦的风格很好,但我们的风格和他不一样。他可以找到五家能看懂的公司,而且几乎全是金融公司,他游刃有余,我们真的做不来,人要知道自己什么行、什么不行。 三、施洛斯的投资核心要点(一)核心是买便宜资产施洛斯的秘诀传承于格雷厄姆,就是买便宜股票。“没别的。我们买的是不被看好的,别人不要的股票。” 格雷厄姆在他的书里写道:“买股票要像买菜一样买,不能像买香水那么买。”买股票就要买得值。 “俗话说,“买的时候就把钱赚了”,格雷厄姆在这方面是行家。格雷厄姆当时并不考虑这只股票的成长潜力,他只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保险公司。格雷厄姆追求的理念是下跌保护,可以说,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总是想着怎么不亏钱。” (二)买入之后买入低迷的股票有三条后路:1)企业盈利提升,股价上涨:2)收购方介入,购买公司控制权;3)公司自己要约回购。 (三)分散投资“我们差不多有几十上百家公司。” 四、关键细节(一)标的分析的程度Q:你只是分析公司的财报吗? A:是,基本上是这样。要是我们能做到,就算一下公司值多钱,心里有个数,如果觉得价格合适就会投资。我儿子埃德温和我通过电脑筛选查看哪些公司价格合适,然后向公司索取年报。 我们买了一只股票,觉得很值,后来涨了很多,我们也更看好了。一只股票一步步渐入佳境,你也慢慢熟悉这只股票。可能会注意到它有一些优点是以前没发现的。 我们会找来公司的年报、委托书、价值线(ValueLine)以及季报。基于以上因素,可能还会考虑其他一些方面,如果数字看起来令人满意,我们就会初步建仓。 施洛斯从不大谈特谈公司的经营细节,几乎从不和管理层交流。他不琢磨怎么择时,也不琢磨怎么跟随趋势。他不研究经济。 (二)估值与标的选择施洛斯父子的选股条件是股价最好低于净资产、没有负债或很少负债、管理层持有足够多的股份,能以股东利益为重。 “要确定公司的价值是多少。记住,股票不是一张纸,它代表对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我宁愿买公司当下的现实,而不是未来可能的预期。” “盈利当然重要。问题是,首先盈利不稳定。其次,就算你把盈利预测得很准,别人给的市盈率可能会发生变化。盈利可以被合理合法地操纵。如果人们只是看盈利,他们的认识可能会被扭曲。我觉得看净资产我更踏实、更放心。” “要打折买入资产,而不是买盈利。盈利的短期变化可能非常大,而资产一般变化缓慢。要是按盈利买入,对公司的理解就得深入得多。” “负债一定不能等于100%的净资产(普通股的股本和盈余留存)。我喜欢资产负债表稳健的公司。” “我喜欢买做基础生意的公司,而不是高估值的热门股。” “我不懂高科技行业,我相信那些股价跌下来的公司里可能有值得买入的,不过我真不知道,所以还是不碰。” 低流动性、低波动性:“我在股票手册里看到,有些股票一个月的换手率是20%。我们对交易量大、波动性强的股票避而远之。” 非小市值:“我们也不能买入大量小市值的股票。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最好不要买太多有价无市的股票,因为可能套在里面,行情不好的时候根本卖不出去。” OID:除了资产负债表,你们还看什么? 沃尔特施洛斯:必须对一家公司有个大概的感觉,它的历史、背景、股东、过去的行为、生意、分红、未来的盈利状况等。必须要对公司有个整体的感觉。我前面也说了,只有买入以后,才能全面了解一只股票。 OID:寻找以股东利益为重的管理层。 沃尔特施洛斯:对。再怎么小心都可能犯错。我们要和我们觉得诚实的人站在一起。诚实的管理层不一定是聪明的,他们可能很蠢。但是在名声不好的聪明人和一个蠢人之间选,我会选诚实的蠢人。当然了,就算这样也可能受损失。我觉得我们犯的错就是这些。 我们在投资时找的是什么样的股票呢。 -我们寻找价格被打压的股票。股价为什么被打压? -价格低于净资产吗?净资产中是否包含商誉? -过去10年股票的最高和最低价是多少?是否有现金流? -是否有净利润? -过去10年的表现怎么样? -负债水平如何? -所在行业如何? -利润率如何? -竞争对手的状况怎么样?是否不如竞争对手?下跌风险如何?上涨潜力如何?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 (三)建仓持仓与卖出有耐心,股票不会立即上涨。下跌时分批买入,上涨时分批卖出。我们逃不了顶,也抄不了底。买入时机: “为了避免本金的永久损失,我投资行情低迷的股票。” “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确的时机,大家都玩的游戏,我就不跟着掺和。如果你买的是价值,可能会买得太早,我就是这样,要是跌到更低了,就继续买入。必须对自己做的事有信心。” Q: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真正低估了?A:无论看哪家公司,都要看股票的历史价格,再看这家公司生产什么。 “买的时候,我发现最好买在过去几年的低点附近。一只股票从125的高点跌到60,你可能就动心了,可3年前它的股价是20,这说明股价现在还是有些脆弱。” “如果买入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人们抛弃,受到打压的公司,只要情况稍有好转,在杠杆效应的作用下就能赚很多。” 买入的核心逻辑: “从历史来看,许多陷入困境的公司最后都走出来了,大部分都好转了,不能因为一时的衰退就说一切都完了。” 公司会想办法的,公司的经营确实会发生变化。没有哪个公司愿意一直亏损下去,它们会想办法改变局面。要么合并,要么更换管理层。我们不会花时间和管理层交流,也不和合伙人交流,我们根本不想和合伙人交流。 如果铜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和铜相关的股票价格随之走低。除非人们永远不再使用铜作为工业和通信材料,供需周期有自行调整的能力。 建仓: Q:在发现值得买入的股票后,你第一次买入会分配多少仓位?是否会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在股价下跌时摊低成本?A:首先,我们不知道股价会跌到多少。我觉得如果真是非常看好的机会,第一次买入时可能最少要投入这只股票计划仓位的50%。有时候,我觉得最好投入70%。谁都不知道会怎么样,股票可能一下子就涨起来。有时候,我们觉得股票不是太便宜,不过会先买一点,先进到里面去,可能只买计划仓位的10%。 持有: Q:你一般持有多长时间? A:平均持股时间是四五年,我们买的是低迷的股票,几乎都不会立即好转。 卖出: “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20美元,过去这只股票曾涨到40美元、50美元,当它回到40、50美元时,我们就觉得它回到了历史价格。这不是说这只股票不会继续涨,我们就是把过去的价格作为参考。如果我们认为仍然是低估的,就继续拿着。” 卖出时不要太急。如果股票达到了你认为合理的价格,你就可以卖出,但是许多时候只是因为股票涨了50%,人们就说卖掉锁定利润。 卖出之前,要重新评估公司,比较价格与净资产价值。要注意股市的估值水平:是不是股息率较低、市盈率较高?股市是否处于历史高位?人们是否非常乐观? “我还要多说一句,就算格雷厄姆-纽曼在21美元买了施乐,我几乎可以保证他们会在50美元卖出,根本不理会它以后能涨到2,000美元。” 沃尔特:我们不贪。我认为人们该走的时候不走,还留在股市里,主要就是因为贪。2001年,埃德温对我说他找不到便宜的股票了,他的判断很准确,这正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退出理由。 埃德温:我有一个自选股票池,我发现每次下降到不足五只股票时,股市总是在高位,要是就剩两三只了,那就是危险的信号了。 “卖出时,如果股价下跌,我们有一些股票就留在了手里。有时是买的时候股价上涨,我们不想追涨,就不再买了。最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与价值相比是高是低。” 如果一家公司宣布要进行收购,施洛斯父子如果认为这项收购很愚蠢,就会担心,并可能决定卖出。按照他们的投资方法,他们选择的公司并不处于日新月异的行业,不可能发生技术创新在几天或是几周时间里颠覆整个行业的情况,所以他们完全可以静观其变。 (四)仓位管理及分散投资一般来说,一只股票占5%的位就可以了,如果确实非常看好,可能会增加到10-12%。我们拥有大约60-75只股票,很多股票占的仓位都很小。 Q:你之前提到过,你一般愿意接近满仓投资,而且一般也都是接近满仓投资。我记得,崩盘前你的仓位是90%。A:是这样。长时间来看,股票的表现一般优于债券。在证券市场真正取得成功的大部分人都认为,他们没能力知道何时进入和离开市场,所以他们几乎始终留在市场里。 Q:你最多保留过多少空仓?A:10%,还是在发生崩盘之前。我们只关注买入超值的股票,不太在意市场怎么走。你可能会问“既然你认为市场估值太高,怎么还用90%的仓位投资股票?”我们的答案是,我们持有的股票估值不是太高,但是市场下跌时,我们的股票也跟着跌了。 OID:不过,你们在崩盘前比市场涨得多,在崩盘后比市场跌得少。沃尔特施洛斯:是这样。要是我们清仓了,我们可能会错过当年上涨26%的机会。我们留在市场里,但不预测市场会怎样,这样我们做得更好。放在现在也是一样,我觉得市场可能已经后继乏力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持有股票比持有现金睡得安稳。 OID:就你们每四年周转一次股票这样快速的节奏?沃尔特施洛斯:没错,不过我们有很多股票。我发现我们没有永远不卖的股票。我们就像一家杂货店,杂货店进货,我们进的是股票,要是可能的话,我们想在4年以内卖出获利。估计每年20%或25%左右,我们每四年周转一次。我们希望获得长期资本利得,而且买入陷入困境的公司,我保证肯定不会你刚一买它就涨,而是会继续下跌。 分散投资: 目标公司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历史,即使公司可能和多年以前有所不同。沃伦巴菲特和我说这样分散投资是因为无知。我是这么说的,我告诉沃伦,我们不知道怎么预测这些公司的盈利,这些都是二线公司,但是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这里有些公司会好起来。现在我也不知道哪些会好起来,所以我买入100多家。 要是因为相对价值换股,在新买入的股票上还要再熬三年,这些东西都有个生命周期。所以说,我们不愿意用A换B。我们想卖出A就卖出A,想买入B就买入B,不会卖出A来买入B。 (五)复利我从来没想钱多钱少,就是复利积累,钱就越来越多,赚的钱不断再投进去。如果你活得长,最后就会有很多钱! 记住复利原理。例如,每年赚12%,并将收益继续投资,不考虑税费,资金会在6年以后翻倍。记住72法则:用72除以你的年收益率就可以知道资金翻倍要几年时间。 股票比债券好。债券收益有限,通胀会降低购买力。 五、其他(一)选股标准与时代的变化格雷厄姆发现买入股价不到营运资金三分之二的股票就能赚大钱。他发现这样可以赚钱后,就没兴趣了,这对他来说就像一个游戏。要是他今天还活着,找不到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了,他很可能会找别的办法。 到了1960年,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找不到了。除了1974年的市场最底部,根本找不到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查看《价值线》(ValueLine)的低于营运资金股票列表。如果回到15年前,这个列表上有一些公司。现在非常少了,而且列表上出现的公司真是特别差,基本都是高负债的,负债和净资产相比非常高。 过去这15年,根本找不到低于营运资金的股票,但是有些相当好的公司,股价还不到净资产的三分之一,也确实值得关注。”(1973年) 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20年前这些公司没有巨额负债,现在这些公司的资产对应着沉重的负债,变得非常脆弱。 埃德温施洛斯:我们过去寻找股价为净资产一半的公司。要是没有,我们就找股价为净资产三分之二的。现在我们找的是股价等于净资产的。不过除非是特情况或者有经济特权,我们几乎不会以高于资产价值的价格买股票。 埃德温施洛斯:我同意他的观点,所以说我们要转向质地更好的公司,只要价格合适。许多成长股投资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太关注季度数据的变化了。他们要依赖盈利来支撑股票的市盈率。另外,他们的标准也太教条了。我听说有人要寻找8倍市盈率、每年增长25%的完美公司。现在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公司。按这样的标准,他们可能犯严重的错误,不是买得太贵,就是只站在场外旁观。反过来,以净资产买入也不一定便宜,这些公司很多是被挑了多少遍剩下来的。我认为,在今天的市场中,机会在于中间地带。这些公司没法和巴菲特买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股票比,但是也不差。实际上,中等规模的成长股被忽略了,被漏掉了。对于看重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它们的质地太好。对于看重成长的投资者来说,它们的成长速度又不够快。 (二)资金规模施洛斯父子不想管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而是每年将大部分收益返还给合伙人,这就像修剪灌木,让灌木保持一定高度 (三)金融工具Q:你也不用资产组合里的股票卖期权吧?A:没错,因为这样我会被困住,如果股市上涨,我就动弹不了了。我喜欢能灵活掌控。我觉得期权这东西很分心。生活嘛,要有些节制。 (四)事以密成 如果我们看好的股票下跌了,我们愿意买入更多。到处和别人说,非要证明自己买入的理由多么正确,就会招来竞争。 (五)道德OID:你们有什么领域、行业或公司是不会碰的吗? 沃尔特施洛斯:烟草。我们不买烟草公司的股票。OID:是道德方面的原因吗?沃尔特施洛斯:对。 “大家知道,有些人赚了不少钱,但是我不会买他们的股票,因为他们不值得信任,这些人是谁,大家可能心里有数。” 以前有个客户对投资感兴趣,他问我:“你要是把我们的钱卷走,跑到巴西怎么办?”我说:“我不会这么做,你要是不放心,就别让我们管钱。” 如果你投资自己的钱,这么做会获得很高的回报。如果是作为基金经理,投资别人的钱,你的客户必须要理解你的投资方式。如果不认同你的投资方式,他们或许就不应该找你。 从心理上讲,我不愿意惹官司,有些人不当回事,我觉得很不舒服。我其实不是总把做错的事放在心上,要是卖了的股票后来涨了很多,我也不去想。我觉得我最不想犯的错误就是和不太道德的人打交道。 (六)人生与父子关系如果你诚实、勤奋、智商没问题、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只要不太贪婪,在逆境时不太受情绪影响,就能在投资领域干得很好。 这几年丢掉工作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和自己的家庭受到的影响,他们和自己的子女今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不同。俗话说,别人被解雇了是衰退,自己被解雇了是萧条。 Q:你对刚毕业的MBA有什么建议?A:有几点。忠于自己。不要因为情绪影响判断,要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其实不喜欢华尔街,就不应该为了赚钱来这里。要真心喜欢自己做的事。另外,尽量和诚实正直的好人交往。 沃尔特施洛斯:我发现有些父亲很成功,但子女一般和他们关系不好,离他们而去。如果父子关系好,很多时候,儿子的成就会超过父亲。 ![]()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