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起源 地方依恋是指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形成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基于个体在该地方的经历、活动以及对该地方的认知和情感评价。它强调个体对地方的积极情感依附,侧重于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对地方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赖感。地方依恋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环境心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1963年,Fried在研究人地关系时首次提及人们对居住地的情感依恋。1974年,段义孚提出“恋地情结”(Topophilia),强调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联系。1983年,Shumaker首次定义地方依恋为人们与其居住地之间的情感联结。1989年,Williams正式提出“地方依恋”概念,并构建了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维度构成的理论框架。 2.核心概念 2.1地方(Place) 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具有特定意义和情感价值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建筑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地方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家乡、旅游目的地、工作场所等都可以成为具有情感价值的地方。 2.2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 地方认同是个体将自己与某个地方联系在一起的程度,反映了个体对该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地方认同与个体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个体通过与地方的互动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文化与历史:地方认同通常与地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例如,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可以增强居民对该地方的认同感。地方认同也受到社会互动的影响,个体通过与地方居民的交流和互动来增强对地方的认同感。 2.3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 地方依赖是指个体对某个地方的功能性依赖,即该地方在满足个体的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地方依赖强调地方在满足个体实际需求方面的作用,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设施等。地方依赖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依赖,如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例如,一个社区的和谐氛围和良好的邻里关系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感。 ![]() 图片来源:《基于文献综述的地方依恋视域下文化体验与旅游者重游研究》程金阳等 3.理论内容 3.1地方维度 地方维度强调依恋地方的特征,分为社会水平和物理水平。社会水平涉及地方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氛围,物理水平则关注地方的物理环境和空间特征。例如,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社区关系的地方更容易引发个体的依恋情感。 3.2心理过程 地方依恋的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成分。情感成分涉及个体对地方的情绪反应,如热爱、自豪和归属感;认知成分包括个体对地方的认知评价,如地方的意义和价值;行为成分则表现为个体对地方的保护行为和参与行为。 3.3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是地方依恋的核心,表现为个体对地方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联结不仅源于个体在地方中的积极经历,还与地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例如,在历史街区,居民通过祖辈传承或社会网络习得对地方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被强化。 3.4情感依恋 情感依恋是个体对某个地方的深厚情感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简单的物理存在或功能需求,而是基于个体在该地方的经历、回忆和情感体验。情感依恋是个体与地方之间情感纽带的核心部分,反映了个体对该地方的眷恋、不舍和积极情感反应。 3.5三维框架理论 Scannell和Gifford在2010年提出了地方依恋的三维框架理论,整合了地方依恋的零散定义。该理论包含人、心理过程和地方三个维度。人维度指个体或群体赋予地方意义,心理过程维度涵盖情感、认知和行为过程,地方维度是依恋目标。 4.书籍推荐 ![]() 《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所著,李丹等译。英文原版《The Secure Bas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于1988 年首次出版,中文译本于2018 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 5.文献应用 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对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兼论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 刘卫梅 林德荣 旅游学刊 . 2024 ,39 (03) 摘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旅游的“疗愈”价值凸显。通过乡村旅游实现恢复和精神家园重构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鲜有研究审视乡村旅游疗愈功效的场景效应。文章提出乡村旅游体验场景概念,基于647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构成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自然维度、氛围维度、好客文化维度、体验性活动和农创产品的5 个维度与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心理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个维度都对心理恢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2)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的5个维度是地方依恋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3)地方依恋在乡村旅游体验场景5 个维度与心理恢复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从乡村旅游体验场景视角揭示了心理恢复的形成机制,既拓展了现有的旅游体验场景理论,也为旅游者恢复性效应形成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