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把握调研报告的三个关键点

 da_mo 2025-05-08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把握调研报告的三个关键点

             文/舟山潮水

图片

有影响力的人,就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党政机关公务员写的调研报告根本目的是要用报告的观点、例子、政策建议等影响你的领导。直白地说就是做参谋、出点子。那么你的调研报告怎么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呢?我个人认为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思想,思想,还是思想——提高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

如果说炒房地产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那么党政机关的的办公室、政研室等智库,就是要出思想。公务员的文本是逻辑重要、结构重要、语言重要,还是思想重要?毫无疑问,思想更加重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不太主张为省略、为速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来写调研报告、智库报告的。因为这些大模型就是汇综、概括,无法提供切合你单位实际需要、具有独特思想穿透力的调研报告。

所谓思想穿透力,是指研究者有一种穿透力的思想锋芒,体现在写作的文本上。一般来说,优秀的、上品的、引起强烈反响的文本(包括调研报告、领导讲话稿、学术论文等)都蕴含着这样一种强烈的思想穿透力。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指的是文章里面表现出的一种深邃的思想、创新的思路、扎实的措施、管用的政策。

调研报告的灵魂是思想穿透力。帕思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为王。我们衡量一篇调研报告是否成功主要看有没有充分体现政治性、原则性、战略性和导向性,有没有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有没有真知灼见,影响到了有影响力人的思想,也就是说有没有思想穿透力。

任何文本都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调研报告应该有一种形式,但决定稿子影响力的根本要素是思想,是内容,是言之有物,而不是形式。

调研报告的特点和作用决定必须提高思想穿透力。它的作用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和对策措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能够给领导以启发,能够通过领导转化为决策和政策。

提高思想穿透力既难也不难。取决于理论的高度、专业的力度、研究的深度、方法的精度。

提高思想穿透力的七要点:

1、 理论的高度决定思想的穿透力度。一篇精采的调研报告思想穿透力需要科学理论做坚强的支撑。

2、 站位高,思想必然高。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取决于站位的高度。研究稿的选题一定要放大格局、胸怀全局、站位大局。

3、 专业的深度增强思想的厚度。思想的穿透力和专业实力相辅相成。一份高质量的调报告总是体现着对专业的尊重。

4、 最重要的是创新。一份调研报告要有思想穿透力,要影响有影响力人,最更根本的是要有创造力,要有新意。

5、 具有良好的提炼力、概括力。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不是凭空产生,总是来自于实践,来自于思考,来自于概括。思想穿透力常常依赖于对问题深刻、全面的分析。

6、 一具体就深入、就深刻。有思想穿透力的调研报告,一定是小切口和大场景的有机统一,一定是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一定是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统一。

7、 来一段动人的主题旋律。调研报告的思想穿透力可能就是标题中一个富有新意的词,就是开场白的一个崭新观点,就是对策建议中一个富有创意的发展思路,就是具体举措中一个实事求是,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宣示,这些就是音乐中的一段动人的主题旋律。

二、 黄金分割比例和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提高调研报告的结构承受力

所谓结构的承受力,就是要体现调研报告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要体现调研报告围绕主题,说明思想观点的需要;就是要体现调研报告条理清楚,表述方便的需要;就是要体现调研报告结构合理、浑然一体的需要。

调研报告的两个基本模型结构:

1、 黄金分割比例:结构篇幅安排373、指的是研究报告的背景分析、问题分析部分,7:指的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对策建议。

2、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关系:研报告结构篇幅安排19左右。1、指的是研究报告的前言、或极简要的背景分析、问题分析。9:指的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按文字规模的结构:

按文字规模,将调研报告的结构分为三大类:

1、别墅型。一般是小型的专题类调研报告和简报信息类调研报告

2、宝塔型一般是大中型的专题类调研报告

3、大厦型。一般是综合类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按性质的结构:

1、 综合类的调研报告:战略性、前沿性的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2、 专题类的调研报告(建议):现在各级机关的办公室、政研室调研报告大多数以建议的形式出现。

3、 咨政类的调研报告:各级智库为地方当参谋,做咨询,形成研究报告,送有关党政机关。

4、 总结经验类的调研报告:有关部门或新闻机构、大学智库通过理论和专业优势,总结提炼地方或单位开展某项工作的成功经验。

5、 简报信息类的调研报告:类似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向上呈报的信息稿子。其特点是短小精悍。

依我的经验,调研报告的结构框架黄金分割比例结构、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关系结构,比较适合党政领导的阅读口味。

三、把学术性加工为应用性——提高调研报告表达的感染力

 所谓表达的感染力,就是能让领导有兴趣看,吸引领导看下去。这就是指的是调研报告的文风要明快、通俗,不能太学术化。要让领导感觉读你的报告是一种轻松的休息、愉悦的享受。

1、要有学理、不要学究。调研报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其语言不同于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政论文,更不同于形象思维的文学语言,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公文。一般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学历高、大学里训练的都是学术性、论文性文本模式。这不适合于调研报告的思维模式。

2、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调研报告要把观点、要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前面,不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而是要先结论、再前提。
     

3、与领导不即不离。调研报告不同于代领导起草的讲话稿。每篇研究报告的选题都是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决胜负于千里之外。但与此同时,一定要保持政研室等智库的独立性。这种有真知灼见的独立性反而带给领导深深的思考。

4、只保留干货。调研报告的目的是说清事理,出好注意,这就需要精心修改稿子,只保留干货,把可有可无的字都删去。

5、不要躲在象牙之塔。调研报告是给领导看的,不要自娱自乐,不要网上调研,不要全靠人工智能。瞄准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加强与决策部门的对接、交流,通过信息共享、合作研究等,让自己更接地气,更符合时代之需,切实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