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前若有双巴树,断定二姓同居住”,双巴树和二姓分别指什么?

 关山听风 2025-05-08 发布于湖南
“门前若有双巴树,断定二姓同居住”,是一句流传于长江中游等地的农村俗语,也是一句现代人比较难以理解的俗语。

这句俗语虽然记录在《阳宅十书》里面,但句中的“双巴树”是一个方言中的名词。从此可以推断,这句话原来就是地方性民间俗语,后来被收录到《阳宅十书》之中,变成了风水俗语。

这句俗语有两个关键词比较难理解,一个是“双巴树”,另一个是“二姓”。弄清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后,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

一、“双巴树”是什么样的树?

“双巴树”属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方言,具体来说,有“树蔸”方言的地方,也就有“双巴树”的方言,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树蔸”这种方言,具体分布的地区为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江西等,“双巴树”也同样分布在这些地方。

所谓“树蔸”,就是树干下面靠近根的部分,也包括土里的根。比如,把树砍伐后,留下的就是树蔸。砍树时,留下的树干越长,树蔸就越高,留下的树干越短,树蔸就越矮。

“蔸”又是一个量词,相当于棵、株,比如,一蔸树、十蔸树、二十蔸树等,是以树蔸为计量单位。山中很多的树从根部开始,在同根生的情况下,可以长出数棵树,这种树为同一个树蔸,只能算一蔸树。

说清了“树蔸”后,就好解释“双巴树”了。从树蔸只长出一果树,叫独树或单树;从树蔸或稍高的树蔸以上树干同时长出两棵树,就叫“双巴树”,长出三棵树,叫“三巴树”,或者长出三棵以上的树,叫“多巴树”。

也有的树,树干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后,一般高度超过四五尺以上,有一段明显的树干,再分开成两棵树或者多棵树,这种树就不能叫“双巴树”或“多巴树”,而是叫“分杈树”。

这些地方的俗信认为,“双巴树”或“多巴树”不宜种在门前。但是,这些地方有一个习俗,山上长“双巴树”或“多巴树”是好事。

农家离不开“双巴树”或“多巴树”,比如,建房时所用的主梁木,就以使用“双巴树”为好,其次是“多巴树”。做梁森时,只能砍一棵,其余的要留下来,不能一次全砍。

二、俗语中的“二姓人同居住”的意思

在民间,除了本文解读的俗语外,还有一些俗语中出现“二姓同居住”的类似表达。不同的俗语,因所语境不同,其所表达的含义不太一样。

比如,“何知人家二姓居,一边有山一边无”,这句俗语中说的“二姓”,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指家道衰败,将房屋卖掉一半或者部分,给另外姓氏的人居住,这样一个庭院就由“二姓”居住。

而本文要解读的这句俗语,前面半句已经说明了是“双巴树”,即两棵树种同出一棵树蔸,说明“二姓”的居住,并不是指两个独立的家庭,而是指同一个锅子吃饭的同一个家庭,是指一个家庭中有“二姓”。

为了准确理解这句话,这里先介绍一下过去农村家庭的姓氏问题。

按照现在的理解,一个家庭有二姓、三姓,甚至更多姓氏居住在一起,是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过去农村很多地方同姓不通婚的习俗,娶进家门的女人肯定与夫家不是一个姓,奶奶和爷爷不是一个姓、父母不是一个姓,儿子与儿媳不是一个姓,如此,家里就会有多个姓氏。

然而,按照过去农村传统习俗,娶进来的女人,虽然不与男方同姓,但是,一般被视为与男方同一个姓,不能说是“二姓”。这是民间普遍认可的传统观念。

比如,过去农村墓碑的碑文或者写包袱的先人名,通常为“某门某氏”或“某府某氏”,前面一个“某”为夫家姓,后一个“某”为女娘家姓。

那么,对于过去农村来说,一个家庭在什么情况下才算是“二姓同居住”呢?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招女婿入赘。过去农村,一般来说,家里只要有儿子,有传宗接代,就不会招女婿入赘,只有家里没有儿子,才招女婿入赘来传宗接代,女婿通常在入赘前,与女方不是一个姓氏。

虽然我国农村大多数地方的传统习俗,招女婿入赘时,入赘的女婿要改换为女方姓,但在旧时民间的传统观念中,用这种招女婿入赘的方式来传宗接代,男权的血统不“正宗”,嘴上不说,心里认为还是“二姓”。

实际上,这也是旧时农村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一种以上门女婿的歧视。现在农村家种现象很少了。

二是指丧夫后招夫上门。旧时农村,家里主要靠农耕,有的女人与丈夫生育多个孩子,丧夫后,守寡,家里缺少劳动力,改嫁孩子没人养育。

于是便以招夫上门的方式,重新组建家庭,以抚养前夫的孩子,也可以再生孩子,所生的孩子一般与前夫一个姓,长大后可让其归宗,也可以不归宗。也可以生下来就随现任丈夫姓。

这种重新组建的家庭,在旧时的农村传统观念中,同样被视为“二姓同居住”。

三、俗语的意思

这句俗的意思是说,如果住宅门前有“双巴树”,是很不吉利的,可以断定这户人家出现“二姓同居住”的情况。

这种说法,一方面来源于风水习俗。民间风水习俗在居住环境中,最忌门前有剪刀路和剪刀水,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居住,家庭会不得安宁,会有祸事发生。而“双巴树”类似剪刀开口,因而认为这种树像剪刀路和剪刀水一样,种在门前不吉。

民间俗信认为,前面有“双巴树”造成人丁不兴,或者有损男主。这是旧时民间的迷信说法,不足为信。

另一方面,旧时农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家人只能有一个当家人,住宅门前的一棵树蔸长出两棵树,会出现两个主人,要出现“二姓同居住”。另外,农村建房屋也有类似讲究,开间必须成单数,否则就是“四六不作主”。

俗语的这种说法,在民俗学上属于联想式的禁忌,也就是通过对某人或某种事物的忌讳,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并也一同忌讳。

从民间禁忌习俗来说,这种联想式禁忌,往往是不讲道理的,为民间的一种俗信,当然也就没有科学依据可言。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有一些地方的农村,还喜喜在门前种植“又巴树”,寓意夫妻同心,或者好事成双。

我们在解读这句俗语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只能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来了解,不能让俗语的观点带偏,陷入迷信的泥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