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在网上,都会看到一段话,用于赞美中国的文化传承。这就是:“中国人真厉害,几千年前老祖宗说的话,现在依然能看得懂”。 对此,我想说,今人能看懂古人写的话,还不算什么。今人能用古人创制的中医方剂治病,这才算厉害。它不仅要求今人必须看懂中医典籍里的话,更要求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体质须一脉相承,中国人疾病谱要大致稳定,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理解绝对正确、经得起考验。 你说,这容易吗?真实不容易。 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夏厚朴汤。 ![]()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基本配伍是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 它最初干啥呢?就是治疗梅核气,患者嗓子里似乎有东西堵塞,咳不出,咽不下,舌苔白润或者白滑,脉弦缓或是弦滑。 对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痰气互结而成。患者首先是气郁,气机不畅,气不行津则津聚成痰,最终形成痰气郁结的局面,梗塞于咽喉,所以治疗起来,就得行气消痰。 半夏厚朴汤里的几味药,半夏化痰散结。厚朴行气消痰除满。茯苓健脾利湿。生姜辛温散结、止呕,并能温化痰浊,制衡半夏之毒。苏叶则芳香行气消痰。 总而言之,半夏厚朴汤的初衷,就是“行气+消痰”。 写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老祖宗。人家是怎么看到“痰气郁结”这个关节问题的呢?要知道,几千年来,中国人受“痰气郁结”之苦久矣!中国人的很多病,都和痰气郁结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半夏厚朴汤的实用价值,从诞生之日起就很牛,一直牛到现在,依然为临床家们所青睐。这种传承,仔细想来,是令人震撼的。 举个例子,咱们身上的包块结节。 随便说点小病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30岁。 啥毛病呢?就是两年来,乳房里头始终有一个肿块,情绪不好或者经前明显增大。患者自行服用一些药物,效果不好,于是投中医治疗。 ![]() 刻诊,患者舌脉平常,乳房外上象限有3个肿块,诊断为乳腺增生。当时开的什么方子呢?你来看: 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20克,生姜6克,苏梗9克,栝楼20克,郁金12克,青皮9克,柴胡12克,玄胡9克,昆布15克,白术12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0剂,其中略有加减,最后肿块完全消失,经检查高密度影消失。这是2000年,最初刊载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里面的验案。 这里什么道理呢? 你记住啊,这个乳腺增生,很大程度上,我们考虑病因病机是痰气郁结。对女性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定律。所以,尽管患者舌脉平,看不出异常,我们依然得选择从行气消痰的角度入手治疗。 怎么行气消痰?你看方子,一上来就是半夏、厚朴、紫苏梗、茯苓和生姜。这是啥?这不就是半夏厚朴汤吗?只不过,紫苏叶换成紫苏梗,取它更好的行气之效。这就是在行气消痰啊,利用半夏厚朴汤的本事,解决患者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采用柴胡、玄胡、青皮、瓜蒌、郁金、昆布。其中柴胡、青皮疏肝行气,玄胡、郁金行气活血止痛,昆布软坚散结。你看看,这么简单的半夏厚朴汤加味,就把问题解决了。 上面,说的是甲状腺部位的包块。咱们再说一个脖子上的。 说一个男子,当时70岁,初诊的时间是2009年的4月份。 什么毛病呢?就是嗓子、颈部不舒服,咽喉部位总有痰,而且胃胀。去看中医,发现舌苔薄而微腻。经过B超检查,确诊多发性甲状腺结节。 当时开的啥方子呢?依然是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半夏10克,厚朴、苏梗、甘草各9克,夏枯草、浙贝、猫爪草各20克,茯苓、天葵子、莪术、山慈菇、黄药子、炒枳壳各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0多剂,在基础上略有加减,其中黄药子、山慈菇未曾久用,更换为薏苡仁、皂角刺等等,最终检查结节完全消失。 这里什么道理?你看,患者总是感觉咽喉不适,有痰阻滞,这就像极了半夏厚朴汤最初的主治,也就是梅核气。再加上患者苔薄腻,这更不用说,患者的问题在痰气郁结。 既然是叹气郁结,形成颈部包块,那毫无疑问,就需要行气化痰。所以,医家采用的还是半夏厚朴汤为底子,加入夏枯草、浙贝、牡蛎消痰散结,加山慈菇、黄药子、天葵子散结消瘿,加莪术枳壳来行气活血,加茯苓健脾利湿。总之,以半夏厚朴汤行气消痰,为治疗基础。 ![]() 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有形的包块,也能治无形的包块。无形的包块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不少郁证患者所感受到的“胸闷”、“胸中紧”。同时,患者情绪低落,舌淡苔腻。对这类患者,我个人的经验是,将半夏厚朴汤和四逆散结合起来用,效果往往十分明显。 总之,我们一定要理解半夏厚朴汤的真谛,这就是行气加消痰。用这一手,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拿捏很多包块、结节。只要它们的成因,源于痰气郁结,这个事儿就可以办。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感慨——你说古人,怎么就那么聪明,在几千年前就看透了疾病的本质呢?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经验和规律在提炼出来以后,在那么久的时间里,经受住了考验,被反复证实了科学性、准确性,以至于我们今人拿来就用,毫不犹豫。如果说中华文明在于传承,那么中医的这种传承,是中华文明最佳的缩影之一,是永远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