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五季以养之2立夏养心 条山客 【要点】一、法五季;二、立夏养心;、避五忌,顺天时,调阴阳,度天年;五、立夏食说;【附1】子午流注与健康;【附2】瓜果蔬菜颐养歌 一、 法五季 华夏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之说。而在传统医学上更多的是采用五季说,这是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 二、立夏养心 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里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则很容易使心脏受到损伤。 古籍《养生论》里讲:“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如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为热矣。”其意为夏天应该调节养息心脏,尽管夏季热浪滚滚,但人们应该经常如冰雪在心一样静养心脏,不可以因为天气炎热而浮躁,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损负心脏,要“心静体自凉”。另外,夏天天热,容易失汗,这样给暴饮提供了条件,对心脏害处极大。因为,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或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年高或心脏功能欠佳者尤应引起注意。夏天尽管天热难当,也要适当地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加心脏血流量,对心脏会有很大的好处。 暑气初萌,万物并秀。立夏时节,阳气渐盛,正是顺应自然、调养身心的黄金期。然而,部分人因生活方式与自然节律脱节,常常陷入养生误区。 传统医学认为“夏气通于心”,夏季属火,对应五脏中的心脏。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外浮,易出现心火旺盛、烦躁失眠等问题。因此,夏之养生首要任务是“养心”。 多食红色食物如红枣、樱桃、红豆、熟透了的草莓,以及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可清心火、补心血。 还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轻音乐保持心境平和。 夏季湿热交蒸,脾胃功能易受影响,饮食需遵循“清补”原则。 应少食辛辣油腻,避免烧烤、火锅等加重内热,推荐冬瓜、丝瓜、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材。 还要增酸减苦,适当吃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可生津止渴、收敛汗液,减少因出汗过多导致的耗气伤阴。 夏季运动需遵循“避暑不避动”的原则,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量出汗易耗伤心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品。 三、避五忌,顺天时,调阴阳,度天年 一忌过度贪凉,以寒制热 夏季高温易诱发民众通过冷饮、低温空调等方式强制降温,此行为违背中医"春夏养阳"的核心原则。从病理机制而言,冷饮直损脾胃阳气,可引发腹泻、纳呆等消化功能障碍;空调低温直吹则导致腠理闭塞,寒邪内侵,诱发鼻塞、关节痛等"空调病"症状。 生存需遵循"温中避寒"策略:建议将室温调控至26摄氏度左右,空调风向调整为水平扫风;冷饮摄入应限量,可替换为常温酸梅汤或柠檬水以生津解暑,同步辅以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固护脾胃阳气。 二忌运动过量追求暴汗 误将"夏练三伏"等同于高强度运动致大汗淋漓,甚至采用裹保鲜膜等极端方式加速排汗。传统医学强调"汗为心之液",暴汗可致心气耗散、津液亏损,引发心悸、乏力等气血两虚证候。正确运动应遵循"适度微汗"原则:优先选择晨间或傍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导引术,运动后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汗液并更换衣物,避免湿邪滞留。 三忌盲目进补,滥饮凉茶 将"清补"曲解为频繁饮用凉茶或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此行为对阳虚及脾胃虚弱者危害尤甚。寒凉药食易直中中焦,导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司,表现为腹泻、畏寒等虚寒症状。科学调理需辨证施治。 四忌晨练越早越好 部分人群推崇清晨5点前晨练,认为此时空气纯净。实则日出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且空腹状态下运动易诱发低血糖及心脑血管风险。合理锻炼应顺应"阳升阴降"规律:建议待日出后进行运动,锻炼前可摄入少量缓释碳水如全麦面包或山药粥以充养胃气;运动形式以舒缓伸展为主,避免剧烈耗气动作,同时配合深呼吸以增强心肺摄氧能力。 五忌饮食越清淡越好 过度追求饮食清淡易导致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等关键营养素缺乏,进而引发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等问题。传统医学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科学膳食需遵循"清补兼顾"原则:每日应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坚果及全谷物(如藜麦、燕麦);烹饪方式推荐清蒸、炖煮,可搭配茯苓、芡实等健脾利湿药膳,既清热解暑又固护后天之本。 立夏安养重在“顺应自然”,既要防暑降温,又需护住阳气。通过科学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避开盲目贪凉、过度消耗等误区,方能达到“立夏养阳”的目的。《周易》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遵循时令规律,获取真的健康。 四、温汤游泳 以热制热 温汤游泳是立夏时节的“以热制热”智慧,而三门峡陕州区温塘的温汤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传统医学强调“天人相应”,立夏后外界阳气升发,人体阳气亦趋于体表,此时通过温泉适度“外热”可激发体内阳气循环,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温泉属“外阳”之物,其温热之力可通过体表经络深入体内,驱散潜伏的寒湿邪气。夏季人体腠理开泄,温泉热力更易渗透,促进气血运行。 按传统医学“子午流注”说,立夏后泡温泉可优先选择巳时(9—11点)或申时(15—17点)。巳时脾经当令,温泉热力可助脾阳升发,增强运化水湿之力;申时膀胱经气血旺盛,此时泡浴有助于疏通背俞穴,调节脏腑功能。有“冬病夏治”之慧。立夏时节适度泡温泉,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排毒,缓解“苦夏”带来的倦怠感。立夏养阳,温泉为伴。开启焕活之旅。 五、立夏食说 立夏节气后气候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昼长夜短。我们可以稍微的晚一些睡(子时以前),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进入夏天之后,气温会明显的上升,尤其是在下午13点~15点的时候,温度会达到最高,这个时候人也容易出汗,就会导致人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所以立夏之后,我们要适当的午睡一下。 饮食上也要做些调整。立夏后多吃些时令果疏,避免吃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同时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安稳过夏天。如时鲜苋菜、空心菜、秋葵、芦笋等。 1、苋菜 立夏后菜大量上市,它能起到助消化,补充维C的作用,另外苋菜当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很值得我们去品尝。 猪肉炒苋菜 所需食材:猪肉末、红苋菜、蒜末、猪油、盐、鸡粉 做法:(1)把红苋菜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到一个大盆中,放入一点食用盐,对其进行揉搓,接着捞出。(2)锅中放入少量猪油和菜籽油,烧热之后,放入猪肉末,不断的进行翻炒,然后来上一点蒜末,接着放入红苋菜翻炒。(3)大火不断的翻炒,把它炒软之后,放入盐,加入鸡粉,不断的进行搅拌,拌匀之后,就可以出锅了。 2、空心菜 空心菜也是这个时候的时令菜,而且它的价格相当的实惠,几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大把,有些地区的吃法是不要叶子,只吃梗的,这样口感比较好,吃着非常的脆爽。当然,叶子摘下来开水焯后凉拌也是很好的吃法。 剁椒炒空心菜 所需食材:空心菜梗、青红辣椒、蒜末、剁椒、植物油、盐、酱油、蚝油、鸡粉 做法:(1)把空心菜买回来之后,去掉它的叶子,我们切的时候可以用刀拍扁一下,这样会更入味。(2)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蒜末,接着来上一点剁椒,倒入早已准备好的空心菜梗。(3)大火不断的进行翻炒,放入盐加入酱油,接着放入青红辣椒,继续翻炒,最后放入一点蚝油和鸡粉。(4)炒匀炒至入味,找一个盘子把它盛出来,这样一道美味的剁椒空心菜梗就制作完成了。 3、秋葵 初夏秋葵也上市了,它能起到很好的降暑热的作用,另外还能起到养胃的作用,其营养价值也相当的全面。 辣拌秋葵 食材:秋葵、干辣椒、蒜末、凉拌汁,植物油,盐,蚝油 做法:(1)把秋葵清洗干净之后,放入到沸水中,然后开始对其进行焯水。(2)焯水好之后把它捞出来,放入到一个盘子当中,接着另起锅开始制作料汁。(3)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蒜末,来点凉拌汁,接着放入盐还有蚝油,把它拌匀。浇淋在秋葵上,就可以吃了。 4、芦笋 我的故乡灵宝市西闫乡盛产白芦笋,一种还没有露出地面就被挖出来食用的蔬菜。白白嫩嫩,十分诱人,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未出土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称为绿笋。食用方法夜非常简单,清洗后剥去外皮(鲜嫩的不用剥)就直接吃,讲究的,开水烫一下再吃更健康。清炒的话,准备好葱姜蒜、辣椒,简单爆出即可。前几天在下游玩陕西,回程路过西闫乡,下高速,进杨家湾,购买了数斤,不清理、不洗,原袋直接放冰箱冷藏,想吃时取半斤左右再清洗。大致上可以保存月把天。 立夏之后要跟随时令的变化,多吃一些应景的食物,另外,进入夏天之后,我们也要记住,中午的时候,稍微午睡一下,这样在整个的下午,也会变得更加的有精神一些。 【附1】子午流注与健康 子午流注是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将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人体气血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 23:00——1:00 胆经 一天大约两千毫升左右的水,别喝或少喝饮料。 万物蔬菜养生宝,饮食多样经您调。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三门峡上阳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