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

 刘相春1967 2025-05-08 发布于浙江

其实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吃货。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依据来自我女儿对我的评价。我女儿说:“要论吃东西,我就服我爸!”这是我女儿的原话,您要是不信,你可以去找她求证。

成为一个吃货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你得有肚量——我就很有肚量。

我的肚量是小时候练出来的。

60后的我,成长的过程中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清苦的。清苦到啥程度呢,这么说吧,那时候家庭成员每个人每天每顿都能吃饱饭,甭管吃好吃孬,就已经是日子过得相当不错的家庭了。那个年代的父母们十分不容易,他们多半是上有四位“二老”要伺候,下有一堆小的要供养,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日子过得尤其紧巴。

不知列位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越穷越能吃。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只能以量取胜了。肚子里越没有油水,就越能吃;越能吃胃就撑得越大,就更能吃,大人是这样,小孩子也是如此。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俗语又说:迈迈门槛,又吃三碗。还别说,这俗话说的,一点没错。

记得上高中那几年,我走读。学校离家三里路,家离学校也是三里路,每天走两个来回:早晨去上学,中午走回家吃饭;下午去上学,晚上走回家吃饭。或许是消耗比较大的缘故吧,或许是正在长身体的缘故吧,总之那个时候的我是特别地能吃。

我们老家那里旱地多水田少,所以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两顿白米饭,每天吃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玉米。玉米有很多种吃法:贴饼子、蒸窝头、包菜干粮(上哪弄肉去啊!)、摊煎饼、煮大碴子粥……连续吃了二十来年的玉米,以致于我现在一看到玉米就头疼。菜呢?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菜园子,勤快一点的家庭在春末到秋初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可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再勤快一点的家庭还会在春天的时候去挖些野菜来调剂一下,除了油水少,菜还是管够吃的。加之东北地区吃蔬菜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要么铁锅炖,要么洗干净直接蘸着大酱生吃,管够。

冬天就单调很多了。

东北地区过冬的蔬菜都是要在秋季事先贮藏的,贮藏的地点一般都在地下。在家里的园子里挖一个五六米方三米左右深的大坑,上面搭上架子,架子上苫上油布盖上野草或植物秸秆,中间留一个一平米左右的方窗口,平时用旧棉被之类的东西盖上,需要取用蔬菜的时候打开盖子,从预留的窗口爬梯子下去取出秋天事先储存在里面的菜,现吃现取,也还比较方便。里面储存的菜样式比较少,基本上是老三样:萝卜、白菜、土豆。像我们家每年在入冬之前祖母都会腌上一缸用芹菜拌煮熟的黄豆那样的咸菜,在冬季就是很好的调剂了。家家户户都腌了大缸小缸的咸菜,下了大坛子小坛子的黄豆大酱,都说东北人喜欢吃咸菜,喜欢吃蘸酱菜,其实都是生活所迫——有新鲜的蔬菜,有鱼虾肉蛋,谁喜欢吃咸菜啊,谁喜欢吃青菜蘸大酱啊!当然,我说的当年那时候的情况。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吃中午饭,我就着三“二碗”熬豆角吃了三“二碗”苞米茬子饭。“二碗”有多大?这么说吧,它能盛至少一斤半的菜或者饭。职业样一来六个一斤半就是九斤,那时候我一顿饭能吃九斤的分量,你说我是不是很有肚量!这还不算完,吃完了“正餐”,临去上学的时候,我会到菜地里“踅”四根黄瓜,两个裤兜各揣一条,两只手各攥着一条,一条黄瓜至少也得半斤以上,还没走到学校,四根黄瓜已经下肚为安了——这就是我那个时候的“餐后水果”。

要成为一个吃货,还得不挑食。

有些人动不动就这不吃那不吃的,是算不上真正的吃货的。像我,天上飞的,我不吃飞机;地上跑的,我不吃火车;水里游的,我不吃轮船。剩下的,只要是别人能吃的,我就能吃;只要是不违法的,我就敢吃。小时候河里捞鱼时我曾生吞过小白条鱼,逮蜻蜓时我曾生吃过蜻蜓的肉,长大以后我吃过生拌鱼、生拌牛肉,工作后我还尝试过吃河豚鱼,我还曾吃过烤熟的蛇肉;北方油大糖大盐大油的菜我喜食,南方清口寡淡的菜我亦吃得来;酸口的、甜口的、苦味的、辣味的,我都来者不拒。啥是吃货?像我这样的才是吃货。

要成为一个吃货,还得吃得快。

要说吃得快,也是小时候狼多肉少的生存环境锻炼出来的。物质困乏的年代,家里面万一哪天做了点差样的好吃的,你想多吃几口,就得吃得快。记得有一次家里煮了大半锅的冻菠菜汤,这个菠菜汤与平时吃的菠菜汤不同点在于炝锅的时候放进去了一些肥肉,所以这样的菠菜汤就显得分外的好喝。但是你千万别以为煮了大半锅就可以从容不迫了,因为我们兄妹几个走马灯般来回穿梭于餐桌和灶台之间,不到十分钟,大半锅的菠菜汤就见底了。再想喝,等下次吧。

上大学以后我依然保持着吃饭快的习惯,那时候餐具只有一个不锈钢盆加一个不锈钢勺,里面装上八两饭,上面盖上点菜,拿勺子一搅和,不到两分钟,一顿饭就吃完了。后来结了婚,我吃饭快的习惯依然没改,以致于妻子还为此跟我闹了好长一段时间意见,但总归是禀性难移,慢慢地她也就不说啥而由着我去了。

出去参加别人的宴请,很多时候主人家都会觉得我没有吃好,他们哪里知道其实我早已经飞快地悄然地吃了好多了。我在默默苦吃的时候,其他人大概还在寒暄吧。等他们寒暄毕,我已经吃好了。

然后,就那么微笑着看着他们吃,听着他们的劝请,听着他们的歉意,是不是既维护了形象,又保留了好的心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