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祖上。

 桃子的图书馆zt 2025-05-08
图片
作者:子鱼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不停地跟我讲,说她是伍子胥的后代。

伍子胥名叫伍员,后来在吴国获罪,子孙流落,其中的一支逃到了我们迁西,不敢姓伍,也不敢姓员。于是就把员字异化,造了一个新字,给了一个新的读音,叫贠(run)。

只有迁西这支姓run,其他的地方还得姓yun。

其中各种周折,可见当年多么残忍。

一开始我并不太信,以为奶奶在瞎讲,后来直到有一年我去查百度,连百度上都有说,“只有逃到迁西的这支姓run”。

我才信了奶奶。

奶奶讲了一生的故事,原来是有出处的。

但还有很多年,我还是不甚关注这个伍子胥,不太愿意与他产生链接。直到十几年前我去苏州,不知为什么,一到这个城市,我就莫名感觉亲切,异常想哭,眼泪总在眼里打转,内心五味杂陈,看着苏州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个园,每一个塔,都那么熟悉。

我曾坐在苏州拙政园的门口待了一下午,就那么细细感受着苏州的微风和午后的慵懒阳光,就像回了家一样,内心黯然而感动。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人生常常如此,你见某一人,到每一处,经常感慨万千。

直到去年,我忽然来了兴趣,决定好好查一查,我的这位祖上。

查完我又悲,又愤,又恨,又感动。

我决定把这位祖上的故事写一写。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伍家世家大族,是朝廷重臣。他的父亲伍奢是太子之师。后来太子当了皇帝,就是这位楚平王。可是楚平王昏庸无道,好色愚蠢。楚国在他的手下日渐衰落,他不思进取,持续昏溃,直到有一件事情爆雷。

为了强大国力,楚国决定与秦国联姻,迎娶秦国的公主孟赢,要把孟赢嫁给太子建。可是有一个奸臣费无极,看见孟赢极其貌美,就给楚平王进言,说臣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绝色女子,给了太子太可惜了,她应该充盈您的后宫。楚平王因色昏了头脑,竟真采纳了费无极的谏言,决定把孟赢据为己有,从孟赢的宫女中随便找个女子,嫁给公子建。

这事被伍奢知道了,他极力谏言,不可这样操作,祸乱纲常,这会造成父子嫌隙,家国笑柄。

楚平王色欲熏心,不予采纳。为了继续霸占儿媳,他决定杀掉伍奢。考虑到伍奢还有两个能干的儿子,一个叫伍尚,一个叫伍子胥,如果杀掉父亲,这两个儿子谋反,就危及他的统治,于是他决定把两个儿子也骗进宫廷,一起杀掉。

传旨官到伍宅的时候,伍尚和伍子胥都识破了楚平王的奸计。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伍尚忠厚仁义,决定去进宫陪死。伍子胥刚烈反叛,决定逃出楚国,给家族留一线生机。

于是伍尚进宫了,不出意外,中了奸计,楚平王把伍奢和伍尚进行了五马分尸,伍家一门300多口,全部灭族。

提前逃走的伍子胥免于灾祸,可是他这一路逃亡之路也充满艰险。幸有贵人相助,在楚国的边关,一个叫做昭关的地方,遇到一个老者,叫东皋公,老者决定帮他。把他请到了家里居住,可是一连7天,都没有采取行动。

伍子胥在后宅住得焦虑不堪,想到一身仇恨,痛不欲生,一夜之间,他们从楚国的顶级贵族,沦为刀下冤鬼和流亡之徒。

他焦虑得一夜之间白了头发。

这就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

后来东皋公还是帮了他找来自己的朋友皇甫讷,这皇甫讷和伍子胥长得非常相像,再加上伍子胥已经白了头,他让皇甫讷假扮伍子胥去城门,伍子胥则大摇大摆,出了昭关。

士兵把皇甫讷抓起来,事后审问,发现捉错了人,反而被皇甫讷一通闹,大喊冤枉。

伍子胥逃出了楚国,这一路艰险还没完,又到一个湖边,遇到一位渔丈人,他过不去,借渔丈人的小舟渡了河。

过河之后,想把身上仅有的宝剑送给渔丈人,渔丈人却说,你伍子胥的人头价值百金,我都不爱,何况你区区一把剑,我帮你,只是想帮你,敬你伍家忠烈,不是为了酬金。

伍子胥非常感动。

可是落难之人心惊胆战,在走出几丈之后,又不放心地回头嘱咐:“老者,您可千万别说见过我。”

渔丈人也是一个烈性聪明的老头,他一看伍子胥有疑心,马上假装投河赴死,让伍子胥放心。

死人就不会泄密了。

伍子胥继续赶路,又遇到一位女子,女子在溪边浣纱,伍子胥连连赶路,已经饥肠辘辘,女子赠予他吃食。

伍子胥很感动,临别之前又不放心,又想嘱咐女人一句,结果这女子也是个刚烈之人,一看伍子胥疑她,马上也投河死了。

这个是真死。

唉,这个伍子胥也是真不长记性,又一条人命。

就这样,伍子胥逃到了郑国,想在郑国立足,找机会起兵伐楚,报仇雪恨,可郑国条件不足,他又逃到了吴国。

逃到吴国的时候,他已经落魄不堪了,衣衫褴褛,三餐不继,形如乞丐。每天靠吹吹箫换两个钱来度日。

他这么凄惨的形象,想要进入贵族圈层,很难,流落民间,与百姓为伍。在这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个剑客,叫作专诸。

专诸也正落难,卖猪肉都付不上房钱,每天被人讨债。

俩人相互扶持,最后终于认识了一个叫公子光的吴国贵族。

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弟弟。

公子光很想造反,取代吴王僚成为国王,奈何他没有机会。他听说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就主动找他,伍子胥有治国之才,即使逃亡也是有名声在的。

后来在一次宴会上,公子光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中,扮成厨子给吴王僚上菜,快近身的时候,突然拔出匕首,刺杀了吴王僚。

公子光上位,成为国君。

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

成为开国功臣的伍子胥,继续拥有了权力,他很得公子光重用,他们联手壮大吴国,把吴国发展成了春秋时的强国。

至今的苏州城还是当年他们造的雏形,至今苏州仍有伍子胥的祠堂,纪念他建设苏州的功绩。

壮大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就开始要发兵伐楚了,这也是公子光曾经答应他的事情。

伍子胥带领吴国军队,杀回了楚国,要为父兄报仇。一路上披荆斩棘,过关斩将。被楚平王祸害的楚国,没有什么战斗力,而当伍子胥杀回去的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楚昭王。

楚昭王也是个昏君。

一腔怒火的伍子胥,找不到仇人的踪迹,一气之下要开棺鞭尸。

他想到他那300多口的家人,想到他那被五马分尸的父兄,想到他们家一腔忠义却被残杀的屈辱,他怒不可遏。

他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楚平王的尸体,一气之下狠狠抽了300多鞭。

那天应该风云激荡,天地变色吧。

再凶狠的鞭子,也泄不掉他一腔的怒火。他杀红了眼,他要继续屠杀楚国。

这时远远的火光当中,传来了一个老者的声音,说伍子胥啊,你可还记得我,当年我在舟上告你,若有来日相见,我便唤你芦中人,你便唤我渔丈人。

你可还记得我?你别忘了,楚国也是你的家乡啊,你恨楚平王,没错,可不要伤及无辜。

伍子胥在这声恩人的呼唤当中清醒了头脑,停下了怒火,终止了怒火烧向平民。

当年的一渡之恩,救了楚国多少百姓。

这民间从来不缺少有智有德之人。

伍子胥继续回到吴国,继续建设他的吴国,吴国已成为他新的故乡,而楚国再也回不去了。

忠臣良将的后代,始终有忠君报国的心胸和才华,他又把吴国建设得特别好,一片忠心托付。

公子光去世的时候,还把他作为托孤重臣给了自己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夫差。

可这个夫差也是个昏聩的,跟楚平王一样。伍子胥还有一个至交好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孙武。他和孙武一起为吴国效力,如果君王有道,吴国将继续辉煌。

可这个夫差实在不争气,在越王勾践第一次来他这里的时候,伍子胥就劝他杀掉勾践。说此人不除,早晚反噬。夫差不听,放了勾践,果然勾践卧薪尝胆,多少年后灭了夫差。

在这其间,夫差又听信谗言,打击伍子胥。

他下令杀掉伍子胥,把伍子胥扔到河里。伍子胥死前烈烈诤言,说我要把我的眼睛抠下来,挂在你的城门,看着你有朝一日自取灭亡。

结局不幸被言中,夫差自寻了恶果。在被勾践杀掉的时候,她眼蒙白布,不敢去见伍子胥,怕愧对他。

我的祖上,也就是我奶奶这一支的祖上,应该就是在伍子胥被杀前后,就开始流亡逃难的,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子孙,辗转逃到了燕山脚下,隐姓埋名。

他们不敢暴露任何痕迹,但又不敢忘记祖上,只能在家族内部不断地讲,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是伍子胥。

司马迁在后来也为伍子胥记传,这些故事在《史记》里都有。他对他评价也甚高。

在造反和复仇的大臣里面,竟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君王无道,臣可反之。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建功立业,大丈夫生当如此,忠心为国,爱护子民。

可是我作为他的子孙,还是想客观地说几句。虽然我已不再姓他的姓,他只是我奶奶的祖上。逃难过程中的那一念疑心,伤了一条性命,算不算恩将仇报了?虽然在落难过程中起这一念疑心,有情可原,可结果就是一条人命没了,这算不算造孽了?

杀回楚国,仇人已死,还要挖坟掘墓鞭尸泄愤,这是不是也有点过了。

这世间一切自有因果,每一报一偿,都有前定,死追不放,是不是也有点执着了。

人都死了,还对着一副尸首,下那么大的狠手,又何必呢。

可还有话说的好,你不知道我吃了什么样的苦,你凭什么要求我原谅?如果是你的300多口亲人都被屠杀,你是不是也会停不下鞭子?

所以这世间对错,哪能论呢。怎么都对,也怎么都错。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这个无知小后人,在这里评判祖宗,何其愚妄,又何其心痛。

这因因果果,到底穿越了几千年,还在轮回着什么?

我只知道我的整个家族,眼睛都不好,我天生弱视,还有点斜视,一只眼睛的视力几乎没有。

这是不是跟当年因缘有关,我不知道。

我经常好心帮人,却被人辜负,落得伤心难过,是不是跟他当年一念疑心,害了那个渔女一命有关?

我以及我的家族,都有一个特性,可以吃亏,不可受冤。只要你敢冤枉我,我必极力反抗,让你付出代价。我的小侄女,六七岁上幼儿园,学校老师冤枉她,没有睡午觉,说别的小朋友都睡得好,她睡得不好,她立刻不干了,走到老师面前,让老师道歉,说如果您不道歉,我就让我妈妈来找您。

老师不好意思,尴尬推诿,她就一步不让,顶在那里,只要不道歉,她就不罢休。

最后老师道歉了。

前年我大妈车祸去世了,撞她的还是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双方相约,谁也不找人送礼,等待法律公判,一切尊重事实。但后来发现,对方不但找人,要干涉司法,还诬陷我大伯突然拐弯,没遵守交通规则。

本来一派仁义的我的整个家族,人都死了,不作不闹,认命受苦,在被冤枉的那一刻,集体反叛。我大伯要把我大妈的尸体拉到肇事者家门口,自己还要住到他家去养老,我姐也不回北京上班了,要在家里讨说法,我哥也压不住了,要去打架。我嫂子简直要跳脚,我也忍无可忍,开启正式谈判,如果你们再搞歪门邪道,别怪我手下无情。

后来事情得到了良好解决,对方开始认真赔偿。

否则我的整个家族就要炸裂了。

我不知道这种个性,是不是来自于两千多年前,老祖宗的遗传。

我会忠肝义胆仁至义尽,可你若不知好歹,别怪我手下无情。

我们家人都特别爱国,我都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子情绪,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甚至为了国家,可以牺牲。

都不可思议。

我们的性格、爱好、长相、情绪、念头里,是不是藏着无数老祖先的秘密?

我在认真研究了这支老祖宗的故事后,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重视祭祖,非常重视,是不是也有很深的道理,不敬祖宗,是不是真的就会丢了根儿?或魂儿?

祖上的厚德会福佑我们,祖上的业力也会影响我们。人类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每个人的生生世世也似河流,需要追溯,也需要绵延,断章取义,或一叶障目,都会影响我们的能量状态。

我最近在改名字,确切说是要连姓都改,我6岁的时候,亲生父亲去世,妈妈带我改嫁到别的乡镇,随了继父姓。我生父姓付,继父姓李,所以我的名字,是两个父亲的姓,加我的一个名。我想改回付姓去,认祖归宗。

付姓这支,我也查过,其实是傅的简化体,文革时改的。傅也不是我们的真姓,其实是富察,满清的那个满姓。清王朝灭亡后,那些八旗的满姓,都改了汉姓。我们这只成了傅,有的改成富了。

还有很多支,更改的连音都不贴边儿了。

我们这支付,也就是我爷爷的祖上,是满清入关过程中的一支。京东一带有很多满族。

寻根问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很有意义。他让你不断地和你的祖上链接,会让你的内心充满力量。同时也能解开很多身世谜题。其实每一个人的祖上,都是乌泱泱一大片人,成千上万。真正去溯源,每个人的背后都站着几万个老祖宗。

你和很多人的缘分,可能就是因为你们拥有同一个祖宗。虽然异姓异地,但源远流长。焉知那个李,又不是我的老祖宗?可我还是想把姓去改了,真正地回到付家。我知道,这也是我的一个执着,但又能怎样呢?我只是想表达一份感情。

皈依我的父亲,皈依我的爷爷奶奶,皈依我付姓亲人的一个心情。毕竟在我这一生,这一支亲人,曾给了我无限的爱,那么广大,那么包容。

我只是想回到爱中。

我研究完伍子胥的故事,再去看很多历史人物,都更觉得亲切,再去很多城市,也觉得亲切,比如苏州,比如武汉,比如安徽的含山(当年的昭关)。

家族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重演,前几年我哥生病的时候,我姐因为焦虑,真的也一夜白头(有几根头发白了,不是满白)。

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真的,为了亲人,一夜白头过。

细细一想,后背都发凉。

这世间,玩的到底是个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