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芩乌黛汤——陈潮祖教授自创验方(五)痔血,尿血,崩漏

 九不同 2025-05-08 发布于广西

陈潮祖教授从事教学、临床工作50余年,致力于中医治法与方剂研究,据证析理,据理立方,依法释方,立足临床,融会新知。工作中不断精研经方、广罗验方,或变通经方以广其用、或增损验方以增其效,反复验乏于临床而制新方。其组方思路之独特,临床疗效之显著,启迪后学,足以为后学学方、用方、创方之典范。今选具有代表性者以飨读者。

参芩乌黛汤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5g生姜10g人参15g甘草10g大枣15g乌梅15g青黛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气虚肝热,血溢脉外,痔血,尿血,崩漏,心悸气短,体倦无力,舌尖微红,脉弱无力。

【病机】气虚肝热,血溢脉外。

【治法】益气清热,敛肝止血。

【制方思路】

陈潮祖教授受《仁斋直指方》小柴胡汤加乌梅治诸热出血的启发,创制此方。即用小柴胡汤加青黛、乌梅,名为参芩乌黛汤,治疗气虚肝热、血溢脉外之出血。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益元气半夏、生姜健脾和胃,使中焦健运则卫气有源,血得气摄则血不外溢。黄芩擅清肝经气热,青黛擅清肝经血热,柴胡疏肝理气,杜绝气再郁结化热,使血能内贮于肝而不外泄。复用乌梅敛肝止血,遂呈益气摄血、清肝宁血、敛肝止血三法俱备之方,用治出血,疗效甚佳。

【应用】

该方以下部出血为主症,气虚肝热是此证病机。临床应用,不仅下部出血可用,如果减去生姜,柴胡改为青蒿,则上部吐血、咳血、鼻衄、发斑属两种病机同时存在者亦可使用。若欲增强清热止血作用,可加炒地榆20g;若欲增强收涩止血作用,加入乌贼骨30g,茜草10g,疗效更著。

【验案举隅】

张某,女,65岁。初诊时间:2001年12月8日。

阴道出血1个月。

患者绝经14年,突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某省级医院妇科检查及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寻求中医诊治。刻诊:阴道出血1个月,量少、色淡、质稀;伴胸胁胀闷,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心悸气短,纳差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经断复来。

辨证:肝郁脾虚,热迫血行。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止血。

方剂:参芩乌黛汤。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5g生姜10g人参15g甘草10g大枣15g乌梅15g青黛10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3次。

12月12日二诊:出血已停止,唯在小便后纸上尚有一点血迹。原方再加乌贼骨15g,茜草10g,嘱其再服3剂。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患者年逾花甲,绝经10余年,出现阴道出血,虑其癌变而四处求医。经查无器质性病变,方求助于中医诊治。观其脉证,既有情绪不畅之郁,又有久郁内化之火,还有脾虚不摄之体,参芩乌黛汤一方四法,既照顾到情绪之郁,又清肝去火以防热迫血行,健脾益气以达固摄止血之功,还有收敛止血之效,故3剂收功。二诊出血症状明显减少,加乌贼骨、茜草以增强止血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