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拳师亲授尾闾3部真传:太极核心藏在屁股这条“垂线”里。

 tjboyue 2025-05-08
老拳师亲授尾闾3部真传:太极核心藏在屁股这条“垂线”里。

别把“尾闾”神秘化!它是骨盆最下端的尾骨尖,练对了像给身体装“平衡仪”——3个真传练法,比背口诀更能贯通上下劲力。

❶ 坐胯先垂尾闾:屁股别翘,尾骨指向地面

正确坐胯不是往后撅!双脚与肩同宽微蹲,想象尾骨像钟摆自然下垂(比中立位低1-2厘米),此时骨盆后旋(耻骨微提),腰底命门处绷紧。练“起势”时尾闾垂对了,双手前抬不耸肩,下盘稳如树根——很多人膝盖疼,就因尾闾没垂(骨盆前倾让膝盖代偿)。

❷ 行拳尾闾中正:头顶一根线吊住尾骨尖

打拳时无论转胯下蹲,尾骨始终垂直向下(像对准地面红点)。比如“云手”转胯,尾闾若歪斜,腰劲必断;保持中正,腰腹筋膜如弓弦被拽直,劲力从脚底经胯“直通”手掌。自测:靠墙站,尾骨贴墙、后脑勺贴墙,就是中正位,能矫正驼背。

❸ 发劲尾闾划圆:5厘米小圈藏透劲

推手发力时,尾闾画直径5厘米小圈:向左发劲,先左摆再右下划弧(似撬地面),劲力随之下沉反弹。“挤式”最明显:对手感觉力从地底冒上来,比直推多40%透劲——本质是尾闾联动骨盆,螺旋传导下肢力量。

2个雷区别踩

① 别刻意夹屁股(伤腰):尾闾下垂是自然放松,非使劲夹紧;

② 别僵死不动(断劲):打拳时尾闾随重心微摆(如走路尾巴晃动),但始终向下。

练对啥感觉?

· 站桩10分钟后腰不酸(尾闾分担腰椎压力);

转身胯部像装轴承,下盘稳当不晃;

推人力从脚底经尾闾“窜”到手上,省力一半。

尾闾核心就一句话:“上接头顶、下连脚心,是身体中轴线”。每天5分钟练“尾闾垂线”:靠墙坐直抱膝,前后滚动臀部(找尾骨垂直感),1周后打拳顺劲——太极高手的“下盘稳、劲力整”,全在这屁股尖的细微调整里。真正的核心技术,从来藏在最基础的细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