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的九大顶级思维与《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2)

 云语禅心 2025-05-08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与《孙子兵法》中“知行合一,实战至上”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

1、《九地篇》提出的'践墨随敌,以决战事'的思想,强调作战计划('墨'即木匠的墨线,喻既定方案)必须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调整。理论(计划)必须通过实践(战场变化)的检验,并根据实践反馈修正——这与'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关系完全一致。

2、《形篇》指出'胜可知而不可为',强调胜利可预判但不可强求,必须通过'先为不可胜'(夯实自身实力)和'待敌之可胜'(捕捉敌方破绽)的实践过程实现。脱离对敌我实力、战场环境的具体实践分析,任何理论上的'必胜策略'都是空谈。

3、《虚实篇》的核心思想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制胜'的实践辩证法,主张根据敌方实际动态(实践反馈)制定对策。

4、《火攻篇》火攻需'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纵有火攻理论,仍需观察天候、敌营布局等实践条件。

5、《军争篇》'佯北勿从'——敌人败退可能是假象,需通过实际侦察(实践)验证真伪。

6、《计篇》'兵者,诡道也'——实践有效性高于道德教条。

7、《九变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线将领的实践判断优于庙堂理论。

《孙子兵法》本质上是一部战争实践方法论,其所有理论('五事七计''奇正虚实'等)均指向一个结论:真理(制胜之道)只能通过'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计篇》)的实践过程获得,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惊人地相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