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来”?何为“麦”?

 云语禅心 2025-05-08

图一 麦

何为“来”?何为“麦”?

图二 来

我们看到,“来”与“麦”的上部字形完全相同。但是,“来”与“麦”之间又会有什么关系吗?

它们都长得像小麦苗。可是,为什么图二的字形不是表示“麦”,而图一下面有“足”的反而是“麦”?

这就和小麦的种子有关。麦子成熟了,它的种子外面有壳,长有长长的麦芒。麦芒有什么用?

1、吸湿运动:芒的纤维素与果胶质形成双层异质结构,湿度变化时产生12°-15°的弯曲幅度,推动种子以每晚2-3毫米的速度钻入土壤。

2、弹射机制:芒的木质化导管在干燥时储存弹性势能,湿度骤降时可释放能量,将种子弹射至1.5米外。

于是,有老师这样解读:“麦”字下面有“足”,是因为它的种子能够自己到处“走”。

不过,我就觉得有些牵强。

1、地球上能自己“走”的植物种子多了去了,例如鬼针草,蒲公英,木棉树等等。所以,这个理由不充分。

2、“来”,那是真正需要“足”的。你用一株“麦草”来表示动作,这显然不合常理。

3、在《诗经》里,有几处“来”,都是“麦”。

a、小麦叫“来”,大麦叫“麰”(或写作“牟”)例如:“于皇来牟,将受厥明。”(《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b、再如:“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诗·周颂·思文》)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

4、当然,《诗经》里也有很多处是表示“来”的。如:

a、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这里的“来”,是归顺的意思。

b、王命召虎,来旬来宣。这里的“来”,是将来的意思。

c、岂弟君子,来游来歌。这里的“来”就是本义。

至少有一点,在《诗经》里,“麦”与“来”可能就是同一个字。

不过,“来”有一个含义就很特别,如“来而不往非礼也”。这里的“来”就有“携带礼物来拜访”的意思。你来我往,也是这个意思。

带什么礼物呢?就带“麦”子!

在商周时期,粮食应该是最好的礼物了。

徐方既来,不可能就来个人,那是要献上“礼物”的。

现在,有些地区送礼,就有送粮食的。

所以,个人认为,图一应该是“来”的甲骨文,图二是才“麦”的甲骨文。当然,图二的字形6也应该归到图一里面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