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纳--混茫的海气世界 中国的老子说的大象无形,其实并不只是对于东方艺术有效,对于西方艺术同样如此,所谓的普遍的本质的哲理意义,没有国界(无限空间),亦不受时间的限制。通常的所谓“放四海皆准”的意思就是说的这个。 在2012年十月的深圳博物馆的《运水为艺》的英国博物馆藏作品展中,我已经领教了英国画家在水彩画一门的精致深入,在今天的现代浮躁社会,很难有重复者,若回到中国的汉唐时代那个心境还能画这种精致的作品,十分的细微,甚至你观赏时只有静下心来方领略得更多,否则是冤枉的,浪费时间。 英国的文艺理论者比如贡布里斯往往在谈论艺术时,会多用自己国家的画家作例子,比如康斯泰勃尔,比如透纳,确实在今天看来,透纳的价值恐怕亦有重新发现的需要,因为我们被印象主义的光辉影响了我们对于之前的画家的认知,或者忽视,理论上说透纳已经开启印象主义之源,而且他说明自己画自己的印象,这种理念却先于印象主义任何画者,同时他的画并不在这个光辉的流派中获得名声的助力,而是为此流派的声誉压着。 透纳的画与海洋有关,而且与海气有关,与海洋边界的景致联系紧密,与欧洲海洋文明的沉淀而产出。但是,透纳为代表的英国水彩画与东方最在接近,或者最为亲近,因为中国或者东方绘画的透明感觉亦是十分强烈的,这个与中国画的水墨材质有关,帛绢与纸面,灵性与空虚,混茫与迷朦,这个更是在透纳画中呈现出来的物质,不仅英国的水彩近中国的绘画,而且在欧洲由英国首先来打开近代中国的国门仿佛是上帝有意安排,其文明的交流不正常却是自然而然的最先一步。 不说那些痛心的历史,文明交流史本来就没有完全的平和而言,少不了血腥味。我们只谈艺术,这样大家开心,快乐,而且能在一种宽容的心态下获得对于艺术的更为深入的领略。贡布里斯的那部著作介绍到中国来,范景中翻译为《艺术与错觉》,而周彦译为《艺术与幻觉》,而我在八十年代早先读的是周彦的译本,先入为主,所以这个书名的借用,亦以幻觉为先,正好用来说明透纳大师的艺术风格,在透纳的一些海景画中,黄昏与早晨的印象占了相当一部分,这个亦是艺术的规律,在早晨与黄昏时分的色彩其实是充满幻觉的,丰富的程度不是正午时分比得,而且透纳描绘海洋景致时,并不打算十分的清晰,而是空朦、离迷,有时让你辨不清所绘是何物,这个快要失去象,进入无形的状态,实际上这个状态又是艺术最高妙的状态,只有大师级的绘手,方会不顾可能不为人理解,甚至卖不出去的危险,但是为了他自己认定的艺术目标的追求,他就是画这种看起来就象一面败墙的斑驳感觉一般,这正是他所要的感觉,如是恍然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感觉的这种东方老氏的理论在透纳的画中得到西方式的印证。 不仅他画的水彩画不清晰,他画的油画同样延续水彩画的效果,透明朦胧的感觉充塞画面,因为不清晰,包容的意味就是诗意,沉思,唤起观者不在寻找物象,而是寻找诗境,所暗示的思想意味。 与水彩画相近的画种是水粉画,不过是水彩淡薄点,水粉画厚重点,有覆盖近油画,他们的技法十分的相通,这个是我早年学习的专业,所以理解透纳,较之理解那些油画家们,应当是更亲近深入得多,其中的甘甜,或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水彩画的表现力与油画差距其实是大的,能够得到尽可以的发挥亦显得十分的不容易,尤其是那种大空间大气度的绘画作品,古老的城堡,海洋城市风光,画出那种灵性而充满生机的感觉,十分的难得,这些又在透纳的作品中能够平常地见到,应当说明透纳的天才与用功,两者得到很好地整合。 画种的不同不妨害画理的渗透,而且不妨害画种的融合,互用,相参,今天东方的人总会在水墨画,彩墨画,还是中国画,日本画,朝鲜画,正宗与非正宗的议题上较短长,但看先前我说过的怀斯,所绘的作品看起来象油画,其实是他融合诸手法,运用了水粉的覆盖技法,蛋彩画其实亦是油画的先声,水彩油画两者可以充分利用,而且水彩与油画同体,往往兼善者做到两者融合,目标在作品本身而不在画种的差别,所谓的务实主义就是猫只要能捕老鼠,就不要在猫的颜色上分别个什么,那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现代的炳稀油画的形成亦影响绘画的透明效果,相参多种的绘画手法。) 我们的写实主义受到两个妨害,一个是文革政治的妨害,一个是开放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妨害”,另外还有的是现代电脑技术的影响,商业思潮的影响,冲击的传统宁静的写实画风的深入与阵容的规模,我们重新阅读古典大师的作品,尤其非主流的水彩画作品,放在今天回归反省的时代,恐怕是有某种积极的意义。(家林论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雷家林主要文章:《中国艺术散论~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三蔡》、《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 后援单位: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黄海威、 王黎莺 广州梁慧强公共建筑美学工作室.马勇、梁慧强 新文艺群体《出湖入湘》画册:冯放、闵丝、张方白,陈宝琴、李创 艺术家、画家:刘建威、岳建洪、史向彬(美国)、李泽民(室内景观设计) 编辑、记者:李恢宏、陈自德、徐斌、王越、王敏 诗人、文学家:周碧华、李子迟、老窦 1977年入湖南省艺术学校(艺术职业学院)学习舞台美术。 1980年完成毕业设计花鼓戏《八百里洞庭》入展湖南省首届舞台美术展,并刊登专刊上。 1980年水粉作品入展湖南省首届水彩水粉画展。 1981年入长沙西区文化馆学习半年。 1982——1985年湖南省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王维山水诗画境浅探》。 1987年在青少年书法报发表文章《涛声的回响》 1988年在青少年书法报发表文章《墨酒祭》,作品《水牛》、《书禅》。 1988年10月书学论文《回归》入选第二届青年书学讨论会(西安)。 1997年书法作品获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一等奖。 2012年在深圳大鹏所城画廊办个展。 2015年文章《唐风宋韵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发表在《理财、收藏》杂志上。 2015年在湖南省常德市诗墙博物馆办个展。 2016年文章《从韩滉的《五牛图》中读五千年华夏文明》发表在《理财.收藏》杂志上。 2016年文章《王维:充满诗意与禅味的水墨山水画卷》发表在《新海岸》杂志上。 2019年水彩、水墨作品各一选入《湘籍新文艺群体专辑》。 自2010年开博客至今,撰写大量艺术文章,点读量转发量大。详情就不说了,各位请访问我的各网络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