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那些“本该如此”的故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些话你是否熟悉?它们像无形的剧本,早早写好了我们该怎么活。更可怕的是,我们不仅相信了这些故事,甚至开始用它们来审判自己: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它不教你“积极思考”,而是帮你发现:那些让你痛苦的“真理”,可能只是别人写在你生命里的“台词”。 2. 什么是叙事疗法?① 你不是“有问题的人”,你只是活在“有问题的故事”里叙事疗法的创始人麦克·怀特曾说:“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
关键区别:把“抑郁的我”变成“被抑郁困扰的我”——问题被外化了,你不再是“病人”,而是“对抗问题的战士”。 ② 你的身份,是一场“社会编剧大会”的产物从小到大,家庭、学校、社会不断给我们“发剧本”:
这些故事本无恶意,但当它们覆盖你的真实感受时,你会陷入一种“失语”状态—— 3. 叙事疗法如何“改写人生剧本”?STEP 1:揪出“幕后编剧”咨询师会帮你识别那些偷偷指挥你的“潜台词”,比如:
心理学实验佐证: STEP 2:寻找“被剪掉的镜头”在你的人生电影里,总有几帧画面不符合“主流剧本”:
叙事疗法称这些为“独特结果”——它们证明:你远比那个“标签化的你”更复杂。 STEP 3:重写“高光时刻”一位来访者曾抱怨:“我总在关系里受伤,可能注定不被爱。” ——这就是新故事的开始:从“不被爱的人”变成“一次次重新爱上生活的人”。 4. 警惕!叙事疗法的三个误区① 不是否定所有集体叙事:比如“孝顺”本身无错,但要分清“真孝顺”和“被绑架的顺从”。 5. 你可以立刻尝试的小练习【“故事解构”日记】
(你会发现:你对朋友往往比对自己宽容得多。) 结尾:你的故事,值得被听见一位曾受家暴的来访者在治疗结束时说: 我们的人生,本就不该活成别人的“续集”。 互动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