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关中、汉中的差异这么大,为何能合成一个陕西省?

 地图帝 2025-05-06 发布于上海

经常有人拿英国的大不列颠岛与我国的陕西省进行对比,两者的地理轮廓相似,都是南北长、东西窄,而且北部较窄,南部较宽。大不列颠岛北部是苏格兰,与南部的英格兰,地理和文化差异都很大。陕西省的陕北、关中、汉中,同样具有地理和文化差异,特别是隔着秦岭的汉中,各方面受四川盆地影响较大。

陕北、关中、陕南,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俗差异都非常大,怎么会成为一个省?

【陕西省】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北部和中部属黄河流域,南部属长江流域,面积约20.56万平方千米(205624.3平方千米),居我国第十一位。

陕西省整体地形,高原、平原、山脉层次分明,南北长878千米,从北往南依次是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脉。陕北高原海拔900-1900米,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40%;关中平原海拔460-850米,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24%;秦岭、汉中盆地、大巴山脉海拔1000-3000米,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36%。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14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北周、隋、唐。

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那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动物有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

周成王时,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分陕(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而治,后世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

春秋时,秦国据西陲,战国时,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西汉和隋唐定都于陕西西安(长安),开创了我国历史上两大盛世。

【陕北】

陕北地区北接河套地区,东隔黄河相望吕梁山脉,西接陇东高原的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部是黄龙山,地势较高,属中暖温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很多人对陕北人的印象是一个小伙子在放羊,头上包着白头巾,站在黄土高坡上面对群山唱起信天游,显得非常有气势。

陕北主要由榆林市和延安市两个地级市组成,地处陕西省北部。

陕北的历史与黄土高原一样厚重,秦朝时设上郡,首府设在肤施(今榆林市)。

延安在北宋时是防御西夏的一线军事重镇,宋人有言:失延安则失关中,失关中则失天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明朝与北元(包括蒙古各部)对峙,榆林就处在明朝与北元的交界处,是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称为延绥镇或榆林镇。

【关中】

陕北南部过了黄龙山就是关中地区,暖温带气候。

关中,西起宝鸡,东至三门峡,南接秦岭,北临黄土高原,东西长达三百千米。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北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三河及其支流纵横分布,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关中平原呈椭圆形,海拔460-850米,面积约4.94万平方千米。渭河从西往东贯穿关中平原,注入黄河。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一般来说,依山靠水的地形是最好的,山可防御,水可流通。有山则稳,有水则富。山脚下的平原是最好的地,山脉与平原的海拔差和平原面积要成比例,山不够高平原太大,容易形成沙漠。

关中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苏秦说的关中四塞,是秦国东部的函谷关、东南的武关、西南的大散关、西北的萧关。

函谷关扼崤函之险,控制关中与中原的往来通道;武关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大散关扼秦岭西端之险,控制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咽喉;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关中西北通道。四塞险固,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

【秦岭-汉中】

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与我国年降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月份平均气温零度等温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大致重合。

关中以南过秦岭是陕南,属亚热带气候。陕南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商洛算是秦岭上的城市,汉中与安康主要城市和人口都分布在汉水流域,古代的汉中地区主要指今天的汉中与安康。

险峻的秦岭是我国南北主要地理分界线之一,汉中与南方四川盆地的联系更密切一些。汉中地区河流密布(汉水),气候温润,和关中的地理气候差异较大,一个是南方,一个是北方。

古代只要出现南北王朝对峙的局面,汉中基本上为南方王朝控制,作为四川盆地的战略门户,东晋、南朝宋齐梁、南宋都是如此。汉朝的益州包含汉中郡,刘备入川后,下一个军事行动很自然就是北上与曹操争夺汉中。

北宋时期陕西路,包括今关中、陕北等地,不包括汉中。南宋时金国控制关中地区,汉中属南宋。元朝初年,关中、汉中、四川盆地同属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到了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三年),陕西与四川分家,汉中分到了陕西,一直延续至今。

图-东汉时期的关中汉中四川盆地

【元朝-陕西行省】

我国从秦朝到宋朝,州郡级别的行政区划,大体上是以重要的山川、河流为界,可以说山川形便。

元朝入主中原后,以大都(北京)为都城,以大都为中心设中书省(腹里)。为削弱地方加强朝廷统治,利用犬牙交错的原则,将全国其他地区又划分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一直沿用至今。元朝总计十二个省:中书、甘肃、河南江北、湖广、江西、江浙、辽阳、岭北、陕西、四川、云南、征东。

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设陕西行省,首府奉元路(今西安)。后来四川行省分离出去,陕西行省北至河套、南至大坝山脉,包括今陕西省大部、甘肃省东部、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汉中留在陕西,这和汉朝时的汉中属益州不同,以此来制衡有割据倾向的四川行省,失去秦岭这道屏障,四川盆地北部门户大开。

元朝地方广大,为了有效控制地盘,行政区划无视山脉河流的阻碍,如此煞费苦心,元朝国祚也不足100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